华融加减法:定增五家股东、待售两张金融牌照

华融加减法:定增五家股东、待售两张金融牌照
2021年11月18日 23:36 弥月樱

 |俞燕

编 |吴戈

出品 |观财经

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整整三个月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2799.HK)的引战增资具体方案出炉。

与三个月前的版本相比略有变化,增加了一家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工银投资”),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则在名单上消失。共计募资420亿元。

七年前,华融也有一场倍受关注的引战增资行动。彼时正值其上市前夕,“7+1”战略投资者,以145.43亿元合计获得20.98%股权。彼时,无论是引战规模、战投家数、释放股比,都创下同业之最。

而那场Pre-IPO引战,被赖三百视作是AMC首次对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索,标准着华融“正式开启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转型”。

七年间华融内外早已沧海桑田。如果说前上一轮引战增资是为了分享改制的红利,如今的这一轮引战增资,则是为了救华融于水火之中。

作为唯一一家参加过这两次引战增资的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与引战增资方案同日发布的,还有两桩待售信息:华融拟出清旗下的华融湘江银行(下称“华融湘江”)和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金租”)的股权。

至此,华融已挂出了信托、银行、证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等五张金融牌照。加之已转让的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此前媒体报道中的待处置七公司,仅有华融晋商资产管理公司尚无动静。

从赖三百提出华融“四化、一体两翼”,到新管理层提出“稳定、化险、瘦身、转型”并回归主责主业,恰好过去了整整十年。

十年华融梦,梦醒湘江远。

“4+1”定增

11月17日晚,华融发布了关于其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的议案,意味着其引战增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该议案,华融拟发行内资股392.16亿股,发行H股19.61亿股,发行总规模为411.7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20亿元(人民币,下同)。

其中,内资股发行对象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集团”)、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下称“中保融信”,为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投资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和工银投资等四家,认购上限分别为188.24亿股、145.10亿股、39.22亿股19.61亿股。

其中,中信集团和中保融信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30%,各获提名董事的权利。

这两家认购最多的战投,股比皆不超过30%,这也意味着华融的控制权不会易主,即仍由财政部作为第一大股东。这和此前一些媒体的揣测不同。

而信达、工银投资的身份则是财务性投资。

H股的发行对象则是华融的老股东中国人寿集团,认购不超过19.61亿股。中国人寿集团既是华融的发起人股东,亦是上市前引战时的增持者。

与三个月前的版本相比,在本次的定增方案里,工银投资替代了远洋资本控股公司。

引入五家战投后(严格地说是新增了四家),华融的股东座次从第二大股东开始将发生变化:中信集团将成为第二大股东,中保融信和信达分列第三和第四大股东。

对于为何选择这五家战投,华融在公告中称,一是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二是有较大的协同空间,可以展开广泛合作,相互支持。三是这几家公司皆为各自行业和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者,有助于提升华融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

至于增发的价格,则以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1.02元/股为基础,最终增发价确定为1.02元/股

而这个价格恰巧也是华融停牌前的股价。

此前有一些市场人士预测,定增价应该不会低于当前股价。看来该定增价也比较符合市场预期。

本次引战增资,被华融视为其风险处置、持续经营和改革发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华融重生,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湘江彻底空

同日发布的,还有两则待售名单,一家是华融湘江,一家是华融金租。

截至2021年6月末,华融湘江的资产规模4161亿元,略低于苏州银行,但高于今年刚上市的齐鲁银行。近九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6.3%。

早在2009年,也就是赖三百提出多元化等四化的那一年,华融参与重组华融湘江,成为彼时AMC中唯一持有银行牌照的一家。

2010年10月18日,华融湘江在湖南株洲、湘潭、衡阳和岳阳市商业银行,以及邵阳市城市信用社等“四行一社”的基础上重组成立,华融持股50.98%,成为第一大股东。赖三百还亲自担任了首任董事长,可见其重视程度。

2011年,华融参与华融湘江定增,与其他湖南系股东一共增资8.49亿元。

彼时,华融对华融湘江曾寄予厚望。2014年3月,赖三百曾在其议案中建议,支持华融湘江等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认为“将经营地域范围限制适用于全部城市商业银行,并不符合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实际。”

在其看来,逐步将跨区域经营决策归还给微观主体,允许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自主进行跨区域经营决策,“是激发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性、贯彻落实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的必要选择”。

而2013年初,原CBRC刚发了个文件《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了不允许城商行跨省区扩张。

到了2017年12月29日,随着华融湘江的一次定向增发,华融之于该行的野望更难以企及了。

彼时,两家湖南系公司湖南信托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参与了华融湘江的定向增发,前者增发后的股比从3.16%增至20%,跃居第二大股东。后者拿到3.02%的股比。

而这一次增资的关键作用在于,华融的股比被摊薄至40.53%,从而丧失对华融湘江绝对控股地位。

至此,湖南系股东占比合计达到40.99%,比华融多出0.46%,且双方的董事比例亦大致相当,使得双方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制衡,一如其名称——华融湘江,各执一端。

从这一次增资开始,华融的股比便一直维持至今。

2020年3月,任职四年的原董事长董事长张永宏辞职而去,两个月后,监管部门出身的天津农商行执行董事、行长黄卫忠出任华融湘江第四任董事长,也成为唯一一位非华融出身的掌门人。

同年9月,华融湘江元老之一、常务副行长张建国,则走上被告庭。罪名是受贿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其中违法发放贷款便达1.67亿元。

自从华融确立回归主责主业以来,华融湘江便已被列入沽售名单,并一度想在2020年年报中不再对其并表。不过,由于到制表时其仍是华融湘江的单一最大股东,按照相关规定,最终还是继续对其并表。

如今,华融决定对华融湘江彻底放手。

金租今昔

与华融湘江同批待沽的,还有华融金租。华融所持的华融金租79.92%股权,亦将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华融金租原名浙江金融租赁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首批金融租赁公司之一。

彼时浙江金租是国内金租界的航母级,2003年的总资产一度占全行业的四分之一,其“浙租模式”曾名震一时。

2001年11月,浙江金租重组时,MT系登堂入室,以约7亿元溢价收购了其近90%股权。

据彼时媒体报道,MT系进入后,在浙江金租大搞巨量关联交易,用于向MT系输血。其玩法是:先出售资产给浙江金租,浙江金租则拿这些资产向银行融资付款给MT系,MT系又向其“回租”资产并支付租金。

问题在于,MT系出售并租赁的很多资产并不存在,导致浙江金租在银行的贷款出现大规模坏账。浙江金租被监管部门“盖章”的股东关联交易高达20亿元。

原本浙江金租计划赴海外上市,因被大股东掏空导致业绩下滑,被迫中止

而华融的进入,则被彼时的债权人作为救火队长,用以“置换”出MT系。2005年12月1日,浙江金租与华融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华融出资7.41亿元收购其部分资产,取代MT系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于这场股东更迭,当时的浙江金租人士对媒体表示是“非常好的事情”,认为华融作为国企实力雄厚,对公司发展有利。

谁又能想到,多年后,华融走的那条激进之路,也没比MT系好到哪里去。

天眼查显示,华融金租目前有13家股东,华融持股79.92%,位居第一大股东,绍兴柯桥区天圣投资管理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其对外投资的20个项目中,除了河南中孚实业股份公司(股比1.11%)和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公司(股比0.755%)以外,其他皆为华融全资控股的船舶、飞机或设备租赁公司,以及一家航运金融租赁公司。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68家金租公司,华融金租在总资产规模中排名第六,仅次于招银金租。按净利润排名则在第九位,略高于昆仑金租。

自2017年以来,金租牌照收紧,2018年没有新的金租公司获批,2019年只批了一家中车金租,2020年也只有一家中银金租获批。

对于市场来说,华融金租这家老牌金租公司,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此前据媒体报道,这张金租牌照的控股权有可能重新回归浙江。

此时已距MT系闯入已整整20年了,距离华融接盘已16载。

身事各如萍。

附:

华融资产处置情况

图片: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