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故乡 虚拟的乡愁

科幻的故乡 虚拟的乡愁
2024年04月28日 17:07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山·松·月 诗意构建

56位重磅科幻作家小说+自述

虚构与非虚构双线叙事

中国式科幻家园书写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式科幻的一次重新定义

新科幻·出东方

新科幻·出东方

由海南壹天视界甘伟康特约策划,程婧波、石以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于2024年4月27日在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期间正式发布。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24年4月正式上市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以《山》《松》《月》3卷分册的形式,收录雨果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得主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阿来56位中国大陆、港澳,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华人华侨中最具实力与口碑的科幻作家故乡之作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山》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松》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月》

从刊登第一篇中文科幻小说的沪上,到如今的中国科幻之都锦官城;从山西晋阳的平行世界,到河南宛城的异度时空;从老舍写作《猫城记》的北平,到如今可观星辰的云贵深林、西北大漠;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子湖畔,到丢失了钟楼的十朝古都长安;从妈祖庙里的香火,到北国之春的雾凇。作家们以小说+自述的方式,构建虚构与非虚构的双线叙事,在虚与实之间,在历史与想象之间,恣意抒写科幻的故乡,虚拟的乡愁。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教授宋明炜为本书作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三丰本书主编程婧波石以,以《故园科幻五人谈》作为后记。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内附诸位科幻作家故乡老照片

《故山松月》适合普通幻迷读者、文学爱好者和科技爱好者阅读。从本书作家故乡地域分布来看,除大陆个别省份和台湾外,960万平方公里东西南北中基本聚齐,地域不同,山川风物不同,城市面貌不同,作品所呈现的景观各异,想象力的激荡飞扬更是五彩缤纷,魅力无限,有很高的阅读和鉴赏价值。

《故山松月》实拍图

本书56位作家中包括了雨果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星球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公认的重量级奖项的获得者,集成了中国科幻原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重磅作家的作品,年龄最大的超过90岁,最小的20多岁,可谓新时代中国科幻作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和集体宣言。一册在手,中国科幻半壁江山尽收囊中,可读可藏。

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齐聚《故山松月》

对中国来说,“科幻”是舶来品,它发韧于英法,繁盛于美国。中国科幻诞生120年来差不多一直是在模仿和追赶。长期以来,乌托邦、未来世界、地外文明、太空歌剧、赛博朋克、末日废土等西方式科幻语境和题材类型深刻地影响或主导了我们的许多创作。而《故山松月》这套书的面世,恰好在西方式科幻语境之外荡开一笔,首次提出“故园科幻”概念,重新定义了中国式科幻,开创了中国式科幻的一种新语境、新类型,是“新科幻·出东方”理念的一次大胆实践,是中国科幻对世界科幻的一个新的贡献,值得科幻理论界、文学评论界研究与传播。

《故山松月:中国式科幻的故园新梦》这部小说集的编者用心在“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当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时候,他们提示,走得再远再异域,仍然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科幻也可以有故乡,有乡愁。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教授

宋明炜

这是一套“生当逢时”的图书。《故山松月》在这一年出版,“故园”开始有了一个此前没有的意味。它不光是一个所谓中国科幻的主题了,它成了站在人类历史意义上的一种临渊回眸。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戴锦华 

“故园”和“科幻”都不单纯是一种物理时空的结合,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和建构,超越了当下的时间和空间。《故山松月》从“故园科幻”这样的角度去编,是中国科幻对世界科幻的一个新的贡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锋

人们在不断地追寻过去,或者述说故乡的时候,其实也是希望能够从既有的经验中寻找到面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案。乡愁也好,怀旧也好,它其实是人类在与冒险、创新做一种天然的平衡。进化赋予我们既有这样一个求变求新、走出去追寻新鲜事物的冲动,又赋予我们一个能够回望过去的情怀。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

三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