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运动员即将启程,苏州残联为他们送来家乡的力量

残奥运动员即将启程,苏州残联为他们送来家乡的力量
2024年06月30日 16:42 华夏时报

2024年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苏州籍乒乓球运动员周影、冯攀峰与苏州残联代表团成员在训练场上交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见习记者 王海平 石家庄、南京摄影报道

6月2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告别了连续多日的40度以上高温天气,路上的车辆行人也多了起来。

当天下午5时30分左右,在石家庄正定县的国家乒乓球集训中心的一个小凉亭里,5、6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人围起一圈,端着手机,表情异常投入。

他们时而传来大笑声,时而迸发出喊叫声,时而冒出抱怨的短词——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凉爽天气里,这些即将参加巴黎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正相互交流着某款手机游戏的体验。

不远处的拐角,他们的教练员衡新只随便望了一眼,就转身向前来参观慰问的苏州残联代表团一行继续介绍有关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史。

每逢大事要放松。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乒乓球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近些年在实战中发展出的一种默契。“他们的技术水平已在平常的比赛和训练中磨得炉火纯青,但毕竟是年轻人,越高级别的比赛心态越要调整好。”衡新对此解释道。

再有几天,他们将正式进入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残奥会)的备战状态——这将是带有军事化管理特点的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家乡的关爱

6月26日下午,根据以往的工作惯例和苏州残联党组的决定,苏州残联代表团一行抵达了位于河北正定县的国家乒乓球集训中心,慰问了苏州籍的多名参加本次巴黎残奥会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团队。

刚一见面,代表团一位成员就蹲下身体与某运动员激烈拥抱,两人相互用力拍打着彼此的肩膀。“我是看着他长大,并逐步成长为一名国家级运动健将的。”该成员向同行的《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一路走来,他的轮椅就用坏了好几个。

近些年来,苏州与县(市区)残联累计培养出多个获得国际和国家级乒乓球比赛金牌的残疾运动员,在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也显示出苏州这个规上工业经济第一大市在民生工作和残疾人工作领域的重要成就。

“从残疾人群体中发掘并培育出高水平运动员,这不是想培养就能培养的。”苏州残联代表团中的一位成员对此向《华夏时报》记者特别解释,一是要看残疾人是否具备主观能动性,二是要看是否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三是要看自身努力程度,四是还有相当严格的选拔机制,“缺一不可,长时间磨炼。”

双方的交流是一场简单的拉家常。

苏州籍的残奥乒乓球运动员们并没有在家乡代表团面前道出“豪言壮语”,相反,他们很关心与自己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和教练员的生活状态。毕竟,能通过选拔机制到国家乒乓球集训中心的运动员是少数。而对他们的诸多问题,代表团不同领域的成员一一给予了详细的答复。

“我是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陪练的,这次我要去现场,去学习积累经验。”一位尚未迎来18岁生日的年轻小伙告诉记者。除了日常的陪练外,他还被教练员赋予了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扮演好“技术情报收集分析员”,仔细观察研究“中国竞争对手”的实力和技巧。

与此前东京残奥会不一样的是,本次巴黎残奥会的乒乓球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调整,有了新的规则,这超出了衡新等教练员的预判,更对中国队积累的优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比如,团体赛和小组赛取消了,这意味着全部都是淘汰赛,也意味着奖牌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衡新对记者表示。比赛规则的改变,逼迫着参赛运动员的“经验+精神+技术+毅力”要重新进行调整与适应。

另据衡新向代表团成员介绍,从目前中国队竞争对手的情况看,其比赛训练水平在近几年来已进展到与屡获金牌的中国队不相上下(在一些比赛中曾击败过中国队夺冠),尤其是欧洲各国的队伍采取了联合融合训练的方式。这些外国运动员以频繁的比赛制度为基础,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含健全人)打比赛,还有不少国别的队员甚至轮流交换培养,不仅磨炼了运动员的技术,不同的国别环境更能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不过,衡新也指出,因为残健融合的发展理念,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经常过来“串门”,向残疾人运动员传授他们的“经验和秘籍”。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诸如邓亚萍等国际知名运动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残奥运动员进行过指导培训。这也是中国奥运和残奥乒乓球运动员训练都共用一个基地和部分后备支持力量的原因。

与之同时,考虑到残疾人未来的发展和良好预期,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训练比赛,苏州残联代表团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专门向运动员们介绍了有关退役后最新的关爱政策。代表团成员中的一位医生现场就表态,医院上下将对运动员退役后的体检就医等进行关照。

值得关注的是,已有两名苏州籍残疾运动员因优异表现被保送至北京体育大学。

据了解,苏州残联正在谋划的“科技助残”双创基地的载体已基本框定了初步的考察调研对象。代表团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将聚集城市更多的资源,赋能残疾人更多的“渔”。

南北助残互相借鉴

作为京津冀战略中的重要城市,石家庄的总人口超过1100万,与苏州属于同等级别城市。因此,除慰问本地籍的残疾人运动员外,本次北上,苏州残联代表团还顺路“取经”,与石家庄残联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工作座谈,并参观调研了部分与残疾人工作有关的近10个代表性载体。

作为“东道主”,石家庄残联的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运动员们如遇有困难等,地方上一定帮助协调解决。

从整体上看,一北一南这两个人口超千万规模的城市的残联组织在相同的工作领域都在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有所建树,只是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各自的特色。

比如,由石家庄残联孵化的某科技类公司就让苏州代表团所有成员感到震惊。这家企业由一位“半路出家”的残疾大学生创业,专门为电影电视剧等提供特效渲染制作,在国内很多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其身影,其团队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近百人规模,生动诠释了残健融合发展的机制。

而令人敬佩的是,据企业创始人介绍,他们“一炮打响”的第一个国内高票房电影,则是通过正常的市场招标竞争而获得的,从而以“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也因此,国内某规模最大的影视制作集团公司将需要特效渲染超过30%的订单外包给他们。

不仅如此,该企业还将部分特效制作订单发包给国外企业,这优化了公司的产品格局,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成就让苏州残联代表团一行非常敬佩,代表团负责人当即发出了“招商邀请”,商请创始人和团队到苏州来考察开设分公司的可行性,以企业的实际市场行动,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串联”起来,实现更多的市场份额,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发现体育好苗子、培养运动员也是残联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在这方面,石家庄残联的工作成效相对苏州更加明显,目前已累计培育出了多个国内国外比赛项目中获得过金牌奖牌的运动员,其“体育项目和奖牌数量”也要比苏州多。

“过去我们在乒乓球领域有良好的传统和优势,因此乒乓球发展步伐要快一些,这次回去后,我们要在全市残联人群中开展基础调研摸底,特别是针对年轻人,找到有天赋有理想的好苗子,加以专门培养,培育出更多的适合残疾人参加的体育赛道。”苏州残联代表团负责人现场就“布置确定”了新的工作任务。

“我曾在苏南地区城市参观学习过助残工作,他们培育的代表性企业规模大,在行业内市场上份额很大,科技元素多,产品丰富,相对而言,我们的企业规模整体上就偏小,如何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是我们要向苏州等苏南城市学习的。”通过相互交流,石家庄残联一位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由于集训期间对饮食等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因此苏州代表团随行只能捎带些非遗等体现地方特有文化的小挂件小礼物,这让运动员们“触物生情”,“得到家乡礼物我很受鼓舞,不管接下来的比赛结果如何,我都会把礼物赠送给我的竞争对手,让更多的国外友人接触了解到中国文化。”一位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过金牌的残疾运动员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