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贱卖时,你得了解这个“甜蜜暗号”

西瓜贱卖时,你得了解这个“甜蜜暗号”
2024年06月26日 00:02 秦朔

几毛钱一斤的西瓜引起广泛关注,有媒体认为西瓜“贱卖”伤农,但也有媒体注意到,另一些西瓜的价格相对坚挺。

比如,数日前,“上观新闻”报道称,作为上海名瓜,“南汇8424”每年4月底5月初上市,当时属于“时鲜货”,一只4公斤规格的“南汇8424”售价接近90元;6月规模上市后,同样规格的也要卖到70元。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目光第一时间锁定、确认了这个“甜蜜暗号”——8424。

我多次吃过8424西瓜,但从探究的角度来看,我第一次发现,这一“暗号”背后,潜藏着科研人员的艰辛、西瓜产业的发展与升级等诸多信息。

吃瓜之余,或许,我们都应该了解瓜背后的内容。

西瓜那么甜,因为有人替我们吃了苦

首先,得说说8424西瓜的由来,说说“西部瓜王”吴明珠。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书香门第,19岁考入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园艺系,同级校友中有一个日后广为人知的名字——袁隆平。

在学校,吴明珠剪掉长发,和同学往返于试验田,播种、施肥、研究,沉浸其中。在日记里,她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大学毕业后,顺着彼时的社会“轨道”,吴明珠被分配到某机关单位,前后工作了约2年。但是,这段时期,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我是学园艺的,学的是果蔬专业,应该到一线搞科研,不该坐机关。”

1955年,她选择响应国家建设边疆的号召,前往新疆,并在吐鲁番地区扎下根来。准确地说,是在鄯善县。

鄯善是《西游记》里火焰山的所在地,明朝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必残是维吾尔语“皮羌”(意为马兰草)的同名异译,仅从字面看,却让人感觉到一种直接劝退的霸气。

这里高温少雨,堪称最热“火炉”,却是各类西瓜、甜瓜的“沃土”,为吴明珠研究西甜瓜提供了条件。

问题在于,当地种植的西甜瓜都是农家品种,用传统技术种植,没有系统改良过,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更重要的是,吴明珠认为,任何一个品种,如果不进行提纯复壮,不进行改良选育,最终都会退化,“甚至灭绝”。

为此,她先做了一项基础工作:用3年左右的时间,普查了300多个生产队,将吐鲁番地区的西甜瓜资源分类整理成44个品种,相当于给全区的西甜瓜建立起“基本档案”。

那个年代可没有越野车供她代步,有时,吴明珠需要连走几天路,穿过火焰山,经过大戈壁,一路打听、寻找、确认、收集。

收集整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提纯、改良。

在此过程中,吴明珠运用了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新兴育种技术,还借鉴水稻等农作物育种方法,将部分新疆西甜瓜品种带至海南育种,更联手内地育种机构,合力攻坚。

1984年,吴明珠带队培育出一组西瓜良种,定名为“早佳8424”——“早佳”,指这是早熟品种,品质上佳;“84”即1984年;“24”指第24组良种。

培育出“早佳8424”,吴明珠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此后,这种又甜又脆的西瓜风靡全国,无数中国人享受到了这份甜蜜。

一位网友写到,“西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吃了苦”,还有人说,“袁隆平让我们吃饱饭,吴明珠让我们吃好瓜”。

在《吴明珠传》最后几页,吴明珠却表示:“这一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没有背叛理想。”

作为吴明珠的助手,伊鸿平说:“我1984年大学毕业就跟着她育种,跟了30多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赤诚报国的奉献精神。”

种瓜“断崖式领先”,吃瓜得感谢河南

说到吃西瓜,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瓜。

这也是一部分产业现实。简单来说,山东有昌乐瓜、东明西瓜、早春红玉等品种的西瓜,瓜甜量大,销往全国。

但是,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看,山东人还得“让让路”,前面是河南人。

据《云果:2024年中国西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西瓜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

其中,河南省西瓜种植面积为348.15万亩,产量为1292.32万吨,在全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63%、20.51%,在所有省份中位列第一。

河南人在西瓜产业的“地位”,上述“分析报告”直呼是“断崖式领先”。从这个角度看,吃瓜人可能都应该感谢河南。

与山东一样,河南也有不少在市场举足轻重的西瓜品种,比如开封瓜、黑金刚,自然也少不了“早佳8424”。

具体而言,和“早佳8424”深度绑定并声名远播的,首推商丘市夏邑县。作为农业大县,夏邑很早便开始种植西瓜,但规模种植“早佳8424”,还是在2005年前后。

据当地媒体报道,当时,夏邑县开始大棚种植“早佳8424”,并采取自根苗栽培(非嫁接)技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早佳”的特点。和嫁接育苗相比,自根苗定植后可以提早7天左右上市,同时保留8424西瓜固有的口感和风味,“具有品质纯正、口感好、纤维少、肉质疏脆、色泽鲜亮、甜度较高等特点”。

由于上市早,瓜又好,效益较高,夏邑逐渐掀起“8424旋风”。到2018年,全县大棚种植西瓜达十几万亩,其中大多数种植“早佳8424”。

上个月,河南媒体报道称,2024年,夏邑全县优质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预计总产量70万吨。

目前,夏邑县有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6家,西瓜种植户8000多户,西瓜经纪人200多人,职业验瓜师150余人,交易市场130余个。

我还注意到其中几个信息点:进入西瓜成熟季节,除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西安、郑州等各地的客商“蹲点”收购,夏邑县在全国56个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132个,相关从业人员12万人。

这意味着,依托“早佳8424”,西瓜成了重要产业。

这只是夏邑一个县的情况,扩展到整个河南,西瓜产业中“早佳8424”的受益者大有人在;扩展到整个中国,“早佳8424”的产业受益者、吃瓜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降价的“狂风”中,南汇8424何以坚挺

以夏邑为代表的河南8424,让国人以较低的价格吃到了好瓜,而在上海,本文开篇提到的“南汇8424”,吃上了“品牌饭”,在降价的“狂风”中相对坚挺。

原南汇位于现在的上海浦东新区,这里沿海区域的土壤属于沙性盐碱地,种植西瓜产量和质量比较理想,于是,当地努力选育西瓜品种,发展西瓜产业。

这期间,也从新疆引入过良种,但因皮薄易裂,不便运输,慢慢退出,直到1989年引入“早佳8424”,拉开了规模化种植8424的序幕。

它为什么能吃上“品牌饭”?

其实,早期,南汇农户产出的西瓜也是良莠不齐,更没有多少品牌意识。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浦东新区制定了农业“三品”战略,强调品种、品质、品牌,其后,着手“南汇8424”品牌建设。

先是提升品质。为了确保质量,浦东和新疆农科院合作,建立育种基地,南汇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的成员单位包括其签约瓜农的生产基地全部实行统一供种。

接着制定标准,包括在追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施饼肥或蚯蚓肥,规定以人工授粉为主等。

这之后,南汇加强统一管理,“做到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零售指导价”。

据“上观新闻”称,今年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一瓜一码”,助力吃瓜群众有效鉴别包括南汇8424西瓜在内的高品质、高价值农产品的真伪。

一系列“动作”下来,“南汇8424”的品种、品质、品牌都已稳稳立住,品牌力随着消费者年复一年的选择和认可而持续增强。

最新消息是,“南汇8424”开始出口,首批瓜上个月进入香港、澳门市场销售。出口企业一位负责人坦言,“扩展出口业务,就是想进一步提高本土农产品的知名度”。

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南汇8424”没法和夏邑相比,仅就产量而言,只有后者的约1/25,但其打造品牌,创造高附加值,值得河南、山东等西瓜种植“主力”参考。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能便捷购买贴合自己需求的西瓜,享受这一份甜蜜,体会“夏天性价比最高”的快乐,才是紧要的事情。

我觉得,这也是吴明珠当年不畏艰辛,培育各种西甜瓜的初心所在。

如今,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吴明珠已认不得人,但这些年,每到吃瓜季节,总有媒体和网友写到她,谈到她,记得她。

往后很多年,也总有人会写到她,谈到她,记得她——感谢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