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即高山林线。林线在近些年的考试中多次出现,由于其涉及的地理因素众多且复杂,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总结一下,林线及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一
林线的概念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
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33/w500h333/20220224/71a9-775fae2befc1acd9b284bffec2f06283.jpg/w700d1q75cms.jpg)
狭义的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山地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7℃,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常称为树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而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树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映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69/w518h351/20220224/e9dc-98828e1c598640ede5c2bdfae7a8a0ee.jpg/w700d1q75cms.jpg)
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受到强风作用的结果。如:粤北南岭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树线却出现在1800米处,其下是已明显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丛草甸植被。
二
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75/w740h535/20220224/a08f-4f10f8f92b1698ddc9f2508fd2f7af7c.jpg/w700d1q75cms.jpg)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一般规律为: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越高的山体,林线越高;水热条件充足的山体,林线越高。
热量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7.5℃等温线大致吻合,也就是说,影响林线的不是年最低气温而是生长期的最低气温 。换言之,在树木生长期热量越充足的地方,林线分布应该是越高的。
水分
水分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足够的水分树木是根本无法生长的。
热量和水分,是影响林线高度的最基础要素,其它任何因素的分析,最终都应该归结到这两点上来。那么,影响热量和水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01
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
(1)纬度。 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02
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
(1)纬度。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 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①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03/w740h463/20220224/77a1-cadfdc1d01cb7cafcf2f6683682a1dfb.jpg/w700d1q75cms.jpg)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20/w740h480/20220224/e3e8-b9f1528f85edb331ab9368d3e43336a7.jpg/w700d1q75cms.jpg)
你一定会首先想到纬度
纬度低,热量充足,林线的海拔高
对不起哦,这么简单的问题
老师是不会考你的
你可能还会想到坡向
阳坡热量充足,林线分布的海拔高
迎风坡降水多,林线分布的海波高
还是对不起哦,这个思路,老师不考
是的,你明白
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不考
到底考什么,下面一一来看
土壤温度
在一些高山地区
由于山坡地形的微观差异
有些地方地形隆起,受到太阳辐射多
因此热量充足可以有树木分布
有些地方则是洼地
不仅太阳辐射少甚至还有积雪覆盖
因此土壤热量低不足以支撑树木生长
这就使得林线在
同一山坡也出现了高低差异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34/w740h494/20220224/c226-9cb3446b9b3f4332ecb501ab0adc6425.jpg/w700d1q75cms.jpg)
可以看出有积雪的地方和有树木的地方很近
与此同理的是
高大的乔木树冠遮挡阳光
使得自己生长区域的土壤温度较低
限制了自己的生长海拔上限
而一些低矮的灌木
则能够拥有更高的土壤温度
从而分布地更高
归根结底
土壤温度其实还是热量
蒸发量
在某些区域
尤其是干旱地区
水分影响大于热量的影响
且迎风坡和阳坡不一致的时候
由于阳坡蒸发量高,水分少
阴坡(迎风坡)降水多,蒸发少,水分多
所以阴坡的林线分布更高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775/w576h199/20220224/66b3-722b2ca69939f15c44292943d736b24c.jpg/w700d1q75cms.jpg)
阳坡和背风坡为南坡,没有森林带
典型的案例
是新疆的天山地区
天山南坡为阳坡,北坡为迎风坡
当然,此处迎风坡降水可能是主要因素
但是不能忽视蒸发量的影响
归根结底
蒸发量影响的还是水分
风
风是一个容易被忽视
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因素
有些研究者认为
在低纬度的山区,其海拔高度
其实远远没有超出森林生长的界限
但是山顶处仍然没有被森林覆盖
是由于强风的结果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703/w900h603/20220224/2cc5-5c65f029af876672f31df6684085f817.jpg/w700d1q75cms.jpg)
典型的案例
是广东北部的南岭地区
福建西部的武夷山区
例如武夷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
按说在这个纬度和高度不会有林线
但是在海拔1900米处
黄山松组成的森林消失了
代之的是矮曲林和灌木丛
2000米以上则是草甸
要知道
长白山的林线还在2100米呢!
风既能影响水分也能影响热量
不过是不是风,至今仍然有很多争议
地形
目前
全世界公认的
林线海拔最高的区域
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林芝地区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65/w740h525/20220224/a87b-80c5d88572116a74ab0c7e2720368b23.jpg/w700d1q75cms.jpg)
在这一地区
川西云杉分布上限达海拔4600米
大果圆柏林分布上限海拔更是达4900 米
这是因为
此处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峡谷开口向西南
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
沿河谷深入
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33/w800h533/20220224/6222-ae2728528674e2943546c2c460a61cbc.jpg/w700d1q75cms.jpg)
三
全球林线的分布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191/w740h251/20220224/9e7e-78597e6ee236ce2ea28c491ee681adcd.jpg/w700d1q75cms.jpg)
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林线的分布。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四
我国林线分布规律
(一)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
1. 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2. 在30°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
3. 我国林线高度大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藏南地区。
高山林线在藏东南的洛隆、丁青、工布江达一带(29°32°N,94°~96°E)达到4600m,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降低
(二)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
1. 生长季温度条件。
2. 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3. 土壤和风、纬度、降水、坡向、风、海拔高度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1/w537h314/20220224/a953-75e23faacb5489131e6a30d39d5b53ae.jpg/w700d1q75cms.jpg)
4. 在干旱气候区,高山森林带一般分布在半山腰,表现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780/w500h280/20220224/83e8-1d931a9628ebed5ca3f108f2e78deb7d.jpg/w700d1q75cms.jpg)
5. 非地带因素
一是逆温的原因。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是这种原因使得森林的林线倒置,出现了下面的林线。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743/w500h243/20220224/1410-ff1816e6009e1fc58d563431c0d1b730.jpg/w700d1q75cms.jpg)
目前关于林线倒置
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是谷地逆温
在一些有雪山或冰川的山谷地带
受冷空气下沉影响
冷空气汇聚到河谷底部
形成了“山上气温高于山下”的情况
因此森林生长的下限也被限制了
二是山坡降水
在迎风坡,降水随着海拔先增后减
就是说,海拔低处不是降水量最大的
因此也会出现林带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
例如在东北地区,河谷处地下水位高
因此排水不畅,存在冻土层存在
森林也只能长在山坡成为林带
四是焚风效应
在背风坡,由于下沉气流带来的干热风
使得海拔低处的水分较少
因此森林只出现在山顶附近
二是降水的原因。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多的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较高。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四是焚风的原因。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47/w500h347/20220224/922a-f867711c4424d6532af7c59d4327806a.jpg/w700d1q75cms.jpg)
森林的限制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土壤的原因。森林出现在轻质的土壤上,比如沙土、沙壤土、砾石土,不出现在黏土、黏壤土上;而因干旱、排水不畅形成的盐碱地,森林也不会出现。
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找到专家的解答,只好猜测:我猜想是因为蒸发量阴阳坡不同所致。在干旱区,降水稀少,山上降水增多,但也在森林生长的临界范围,由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土壤水分蒸发强烈,超过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极限,因此阳坡成了草地。
五
林线位置变动的几大因素
1. 明显影响林线植被生长的因子:温度、湿度、生长季长度等。
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基地乌拉尔高山地区林线动态变化表明:林线上侵发生在冬季薄雪覆盖区,冬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将促进林线扩张。
2. 山体本身的物理特征:地形及微地形、基面高度等。
Triedrich-kari证明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地形的凹凸、坡度陡缓均对林线斑块分布和动态有影响。
3. 外在干扰: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主要指风、火、冰、雪、病虫害等自然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直接机械损伤。
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放牧、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的损伤。
干扰引起的生长或生物量损失虽然不是林线形成的关键因素,但可能影响林线植被的生长速度从而影响林线动态。干扰虽然难以成为林线形成的关键因素,但是却可以影响到林线的位置、格局、物种组成、生理生态等林线动态。
1855年以来,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林线一直处于上移过程,且1890年以 前的上移速度较快,主要驱动力是自然演替;189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海拔升高,演替速度受外部恶劣环境的限制,此阶段林线上升速度较慢;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人为因素的气候变暖,岳桦再次加速上移。长白山林线上移是自然演替和气候变暖的共同作用。
六
试题链接
1.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如图是将广东省甲山(24.5°N,113.1°E)、乙山(24.6°N,112.9°E)、丙山(24.9°N,113.2°E)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高度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657/w431h226/20220224/b49b-4a356de41cef22d7b27e43f5339f6ef6.png/w700d1q75cms.jpg)
(1)由图可以推测出( )
A. 甲山南坡林线高于乙山
B. 丙山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
C. 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 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2)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甲山和丙山相比,乙山阳坡林线分布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 风力弱,局地多雾
C. 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D. 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答案】 1. B 2. B
【解析】
(1)甲、乙、丙三座山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都为阳坡,北坡都为阴坡。据图可知,丙山阴坡(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B正确;甲山阳坡(南坡)林线低于乙山阳坡(南坡)林线,A错误;纬度最高的山是丙山,其阳坡林线较低,C错误;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山,其阴坡林线较丙山低,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2)乙山纬度在甲、乙、丙三座山中并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高;乙山阳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弱,局地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宜森林生长,故阳坡林线分布较高;西北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不会带来丰富降水;光照强对喜光植被的生长是有利的。综上,B正确。A、C、D错误。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52/w523h29/20220224/36eb-49efe0ec206930b0b64ae8842de8d3d8.png/w700d1q75cms.jpg)
2.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清远市英德西北部本区山地面积大,其山顶多呈现灌丛或草甸景观,而森林能分布在距山顶还有一定距离的高度,从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山区“林线”景观。下图为“假林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平均海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100/w434h466/20220224/5833-3c350acd57fc58a5b1a5ba324a5875ea.png/w700d1q75cms.jpg)
(1)与2011年相比,2015年“假林线”的上升高度最大的坡向是( )
A. 东坡 B. 南坡 C. 西坡 D. 北坡
(2)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顶多呈现灌丛或草甸景观,其原因是( )
①风力大②降水多③土层薄④海拔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 D 2. A
【解析】
(1)读图可知,2011-2015年“假林线”的高度北坡上升接近20米,南坡上升接近10米,东坡上升不到10米,西坡下降了5米左右,因此上升高度最大的坡向是北坡。故选D。
(2)降水多有利于高大植物生长,并不是灌丛和草甸在山顶生长的有利条件,②错,即可排除C、D。根据地理位置看,广东一袋海拔不能算高,且海拔高意味着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不足以支撑树木生长, ③对,④错。而因风太大,其他高大植物会被大风吹折,只能生长低矮灌丛和适应恶劣生长条件的草甸,①对。故①③正确,故选A。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52/w523h29/20220224/36eb-49efe0ec206930b0b64ae8842de8d3d8.png/w700d1q75cms.jpg)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如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材料二: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15/w322h193/20220224/9e4d-db4cbcdd37ee5dc5021bd0b290043904.png/w700d1q75cms.jpg)
(1)描述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甲地为阴山,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原因。
(3)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大致呈东西走向;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或纬度或热量),越向北热量条件越差。
(2)南坡高(或北坡低、或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热量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或:北坡为背阳坡,获得热量少,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削弱了河套平原农作物受冻害的威胁;阻挡了南下的沙漠入侵,保护了耕地;阴山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增加南麓的降水补给;山脉内部及山前地带的森林(及湖泊)涵养水源,通过地下水对河套平原进行补给。
【解析】
(1)读图,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数值由南向北递减。这种纬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气温或热量,越向北,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
(2)读图,阴山林线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北坡分布的海拔低。影响林线海拔高度的主要是气温、降水等因素。主要因为南坡为向阳坡,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北坡为阴坡,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山地对气温、降水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阴山位于河套平原北侧,可以降低寒冷气流的影响,不易发生农作物冻害。且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南麓的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河套平原。阴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阴山对沙漠的南侵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552/w523h29/20220224/36eb-49efe0ec206930b0b64ae8842de8d3d8.png/w700d1q75cms.jpg)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雪线和林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青藏高原作为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5000m,其山体效应显著,甚至比西欧的多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m左右)更强。下图为山体效应模型图。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24s/111/w538h373/20220224/33ad-8ccedc6a794a13c55b0334f33aab24dd.png/w700d1q75cms.jpg)
(1)从山体效应原理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边缘与内部山地的整体林线高低。
(2)根据“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分析山体效应的形成机制。
(3)推测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脉更强的原因。
(4)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一般与山地林线相重合。但青藏高原的最高林线不与该线重合,而且位于藏东南部。请说明原因。
【答案】
(1)林线高低与气温成正比,内部山地的山体效应强,气温更高;因此,边缘山地林线低,内部山地林线高。
(2)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仅有一小部分为大气所吸收,大部分为地面所吸收;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馈给大气,使山体内部的气温显著上升。
(3)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欧沿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增温幅度较小。
(4)林线的高低除了受到气温(热量)的影响之外,还有降水;藏东南部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水热条件充足,故出现最高林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
(1)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根据材料信息“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可知青藏高原边缘气温低于内部山地,所以青藏高原边缘林线低于内部山地。
(2)太阳辐射中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大气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了山体效应。
(3)由于两个山地的规模明显不同,青藏高原无论是在高度、面积还是体积上都远大于阿尔卑斯山的。高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山体效应越明显;体积和面积越大,山地内部和边缘差异越大,山体效应越明显。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对山地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纬度位置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导致山体效应大;海陆位置,阿尔卑斯山位于沿海地区,空气湿度更大,山体效应增温效果较小。
(4)林线位置的高低除了受到气温的影响之外,降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藏东南地区因为位于夏季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西侧多,导致林线位置更高,所以青藏高原的最高林线位于藏东南部。
综合自丰阳地理,高考地理等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