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地理】丹水北运——南水北调竟然靠火车拉?中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66年坚决不改,专家:不是不改,而是这样更美!

【火车地理】丹水北运——南水北调竟然靠火车拉?中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66年坚决不改,专家:不是不改,而是这样更美!
2024年09月20日 00:02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说起南水北调,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些巨型的水利工程,但最近,有个新花样出现了——有人居然想用火车运水!这是创新还是给长城贴瓷砖——多此一举?

我们来看看这个“疯狂”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2023年12月5日,一场特殊的旅程在平顶山东车站启动了——一列火车载着2150吨来自丹江口水库的珍贵淡水,踏上了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远程旅途。

这列火车穿梭在焦柳线和陇海线上,最后沿着浩吉铁路抵达了目的地。根据最新消息,这个被称作“丹水北运”的南水北调铁路项目,计划近期将运送大约80万吨宝贵水资源。

为什么要用火车来送水呢?这事儿得从内蒙古鄂尔多斯说起。

首先,咱们得说说铁路运输这块。目前的铁路运输业面临一个大麻烦:空载返程

像浩吉铁路这样的大通道,原本就是为了北煤南运而建,但南运完煤之后,返程的火车几乎都是空着的。这时候,铁路南水北调就派上了用场。运完煤炭之后,车厢不再空着回去,而是满载着丹江口的优质水源这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给铁路部门带来了额外收入,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然这个事说起来简单,真正落地实施就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比如经济问题,这么远把水拉过去,是否成本太高,到当地普通百姓也消费不起。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如净水处理、机械化装卸、长途铁路运输集装箱专用液袋研制、直饮水系统开发等多个复杂节点。

为了推行丹水北运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团队展开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技术研究、以及方案设计,解决了所有运输过程过程中的问题,于2023年12月5日,将丹江水库中的2150吨水装载,发车北上。

那么对于西北缺水地区来说,这2150吨水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如果我们按照每人每天饮用2升水来进行计算,那么2150吨水就可以满足107万人每日的饮水需求。而且试运行并非该线路的最大运水量,预计丹水北运工程每天可以装满100只尼龙箱,也就是50车,总计3000吨以上的水。

丹水北运工程一方面解决了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缺水地区人民的用水问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相关线路的运输成本,增加了企业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所以,这个项目不仅不是一个浪费资源的项目,而是一个充分利用资源,让多方受益的项目。

我国铁路系统自建成以来,火车站在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职能。无论是旅客出行还是货物运输,火车均是主要的交通选择之一,因此,各地政府对于火车站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和资源。

在我国众多城市中,有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因一个特殊的“错误”而引人注目:站台名称存在所谓的“错别字”,并且这一“错误”六十年来一直未被更正,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这座因其“错误”而成为焦点的火车站位于兰州市。实际上,我国各地的火车站设计通常都富有地方特色,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

兰州火车站也不例外,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并非由于其建筑设计的风格,而是由于其站台名称中的争议元素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中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文化和风景。然而,许多游客对兰州的第一印象并非来自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或自然景观,而是源自于兰州车站名称的独特书写方式。

在标准的汉字书写中,“兰”字的构成应为上方两横较短,底部一横较长。然而,兰州车站所使用的“兰”字却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其首横显著长于下面的两横。此外,“州”字的尾部设计亦带有一个额外的钩形结构,这种书写方式让不少人误以为是错别字。

考虑到中国文化中对于文字精确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如火车站等地方,出现此类明显的书写错误显得尤为不寻常。因此,一些观点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导致字体部分脱落,或者是施工人员在安装时不小心将字横装反了,这些猜测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讨论和争议。

在早期就有提议纠正这一错误,然而兰州却表现出了显著的“任性”。

经过六十余年的时间,兰州车站经历了多次改造,但“兰州”这两个字却从未被修改。

这引发了许多人的疑惑,既然这两个字存在错误,为何经过如此长的时间仍未进行更正?

实际上,兰州车站的名称并非错别字,而是题字者有意为之。这两个大字是由著名书法家张邦彦先生亲自书写的。

众所周知,张邦彦先生的书法造诣极高,因此像他这样的大师几乎不可能出现写错字的情况。

而车站上“兰州”这两个与我们常见的字体有所不同的字,实际上是张邦彦先生精心创作的。

当时兰州火车站刚建成时,人们为如何命名而苦恼,认为车站的名字必须体现兰州的地方特色。

张邦彦先生,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应邀为兰州创作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以展现该城市与众不同的特色。他意识到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还将对兰州产生深远的文化影响。

在准备过程中,张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旨在创造出一种既体现兰州特色又具有艺术美感的字体。他在选择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的问题上进行了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采用简体字,考虑到其简洁性和视觉上的清晰度更适合用于指示性文字。

随后,张先生专注于字形的设计。他观察到“州”字的结构上窄下宽,而“兰”字则是下长上短,这样的组合在视觉上显得不够协调,无法充分展现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他致力于调整这两个字的形态,使之既美观又能体现兰州的历史底蕴。

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实验,张邦彦先生创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书写手法。这一技法包括将“兰”字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形态,以及在“州”的终笔加入一个勾折,以此形象地表现兰州坚不可摧的城市精神。

当张邦彦先生的这一创新作品面世时,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这种与传统书写迥异的风格迅速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张邦彦先生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与其个人背景密不可分。作为甘肃本土人士,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书法传统的家庭,几代人均为书法领域的杰出代表。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张邦彦自小对书法充满热情,展现出显著的天赋。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深具内涵,而且风格鲜明。年仅十岁便已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受到了众多书法大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张邦彦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曾投至于右任门下深入学习。在大师的熏陶下,其书法技艺日益精进,成功将古代简书的精髓与个人风格相融合,打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书体。特别是在书写“兰州”这一地名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兰”字横画的延长和“州”字尾竖的勾状处理,这种写法虽有先例,如颜真卿等历代书法家亦有所探索,但张邦彦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汉字历经千年演变,从繁至简的过程中丧失了许多优美的形态,然而每个字的独特魅力依旧蕴藏其中。兰州车站采用张邦彦设计的“兰州”二字,虽被部分人士误认为是错别字,却也因此成为了城市的一个文化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由于每个人审美观的差异性,对于这样独具特色的字体设计,自然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讨论。这种争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

张邦彦先生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还深含文化寓意。兰州位于西北地区,当地人民的性格直率豪放,这种性格虽有其优点,却有时会导致冲突。通过将“兰”字的首横加长而末横缩短,并与“州”字协调,寓意着兰州人应展现出相互谦逊和包容的精神。其中,“兰”字的长横犹如张开双臂,象征兰州人的热情好客。而“州”字最后一笔附加的钩形,则代表兰州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和不屈精神。这两个字体不仅体现了兰州的特色,也承载了其文化灵魂。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会赞赏张邦彦先生的智慧,而不了解的人可能仅将其视为笔误。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社会和汉字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吸取各个时期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了融合了数千年文化底蕴的新型文化。然而,我们同样需要重视并传承传统文字,以防止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