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苏州三地密集发布ESG政策 影响力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实体经济

上海、北京、苏州三地密集发布ESG政策 影响力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实体经济
2024年03月29日 18:50 公益时报

如今,ESG不再是金融数据指标的体现,正在向着GDP、就业、社会治理、“双碳”目标等领域迈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3月间,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行政区域部门各自发布ESG政策,涵盖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成为未来驱动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专家表示,“三个地方文件会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今后,会有更多地方跟进发文。”

三地连续发布ESG政策

3月1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推动涉外企业ESG的能力和水平。方案要求到2026年基本形成本市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行动方案的重点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企业ESG能力提升行动、ESG市场增效赋能行动和ESG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3月15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北京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信息披露充分高效,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3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召开ESG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发布《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其中有具体政策支持,尤其是资金奖励。

如,对于积极践行ESG理念、规范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最高5万元奖励;打造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对于符合条件的ESG项目,最高可获得300万元房租补贴等。

商道融绿董事长、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长郭沛源认为,一个月内,上海、北京、苏州密集发布促进ESG发展的政策,表明ESG的影响力逐步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实体经济,落脚到实体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上。

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等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适应高端设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郭沛源表示,上海、北京、苏州都将ESG嵌入“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中,苏州还特别提到新质生产力,认为ESG将“为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强劲动能”,这无疑将ESG提升到了新高度。

郭沛源认为,原先ESG更多体现为资本市场中的各种数字,将经济活动转化为估值、收益率、波动率等信息。这些本身也是生产要素,但在实体经济中,技术、生产、工厂、工人都是非常具象且有形的。“ESG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优化生产要素的催化剂,助力企业搞好生产、融资成本、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从三个发文单位来看,呈现的更多是在管理对象群体中发挥好ESG的价值,促进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三部门发文来看,要构建ESG生态体系,包括专业机构扶持、人才引进、专题培训、数字化平台、ESG金融产品与服务等。此外,北京还计划推动设立ESG学会和协会、举办“中国ESG大会”;苏州工业园区的动作更是迅速,在推进大会就揭牌成立了中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苏州ESG研究中心、苏州工业园区ESG联盟、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更多希望通过产学研助推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

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表示,三家地方行政部门发布ESG政策,一是各地城市的数字化技术需要量化;二是新质生产力在城市中落地需要绿色低碳循环相关的产业支撑,更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披露。“城市是商业、工业、居民、学校等的各种综合体,更需要这种评价体系,跟国际话语体系对接。”

做足“双碳”目标

提高信息披露效能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在不影响日益增长的城区商贸、市场经济往来等发展要素的前提下,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产业链成为城市双碳发展的重要脉络。

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徐汇区十五届政协常委、徐汇区青联副主席、益社创始人李磊表示表示,气候披露和气候目标依然会是未来以上城市ESG的核心内容之一。值得鼓励的是,三地行政区域方案更多开始关注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反食物浪费等也正在考虑,让ESG在绿色发展领域能够有更加综合的效应。

三个文件都将重点放在ESG信息披露(ESG报告)和ESG评级的提升上。如2026年,上海提出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北京提出2027年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达70%、ESG评级提升的目标;苏州则是为信息披露和评级较好的园区企业提供资金奖励。

李磊认为,北京和上海的方案更加聚焦在推动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评级以及推动相关金融产品。苏州工业园区则提供大量的财政资源,对辖区内的ESG项目落地提供各类的补贴和支持。“更通俗地讲,一个是产业规划及产业内涵建设的文件,另一个更像促进大家共同参与ESG的支持性文件。”

“苏州园区作为园区招商平台提出了ESG的支持政策,将国家改革的招商返税方式变为产业扶持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ESG评级来给予支持补贴。”李磊表示,三分文件针对的企业类型也有所不同,上海市是所有的企业都几乎涵盖包括外资,北京是指在京的上市公司包括小企业,苏州则是注册税收在地的企业都可以。“另外,KPI指标也不同,北京是2027年达到70%,上海是要打造ESG指数。”

为社会组织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近几年,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产业类别和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机构、经济组织群体等,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积极推进ESG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如,一些头部企业依据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性报告标准》系列)、CASS-ESG 5.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上市公司交易所指引等标准和规范进行ESG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

2024年,中国ESG已进入标志性的整合阶段,为中国企业界、产业界步入可持续商业的进程这一重大商业文明进步拉开了序幕。

郭沛源认为,三部门发文让ESG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再局限于绿色金融市场,而是扩展到实体经济。这不单关系到GDP变化也关系到就业、双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

企业层面,ESG是管理工厂、公司的一种方式。城市层面,ESG包含非常多的空间单元,以社区、社群为基础的一种协同机制,更需要多元参与,这其中社会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蒋南青表示,对于个人(消费者)、公众等政策较难触达的方面,顶层设计可以很好,但要下沉到城市和地方就较难。如城市里建设“零碳社区”和“无废社区”,这种单纯从政策层面要求性触达就很难控制,ESG推动城市建设给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带来机会,让其有了更多的赋能空间。

反之,ESG对社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掌握更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技术。当前,一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发展和治理方面的知识技能不够,一些新环境还需要熟悉,应对社会组织提供更多必要的技术支撑。

“三地发布的ESG政策只是提供了一套指标体系,还需要更多的维度建设和具体落地工具方案,构建多元共治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商业模式,这是构建新型城市的基础。”蒋南青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