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配上了“侦察兵”

河南南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配上了“侦察兵”
2021年10月23日 15:47 新华社客户端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畜禽水产养殖、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等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

  2019年1月开始,河南省南乐县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路,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系统,为污染治理配备智能“侦察兵”,实施农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制品,打出一套“组合拳”。

  据介绍,南乐县以马颊河流域为重点布设45个水土环境监测点位,整合全县13个空气环境监测站、9个水质环境监测站及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78个监测点位等监测数据,对全县65万亩耕地的土壤、水质等面源环境进行监测。

在河南省南乐县近德固乡李庄村,工作人员查看水土环境监测点的设备。(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李庄村一片蔬菜基地中,白栅栏圈出一块40多平方米的土地,这是一个水土环境监测点。

  “这个监测点总投资36万元,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径流收集池、淋溶池、地下水监测设备、微环境气象监测设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一应俱全。”项目实施方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赵磊表示。

  “通过该项目,哪里受到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监管部门均能迅速了解情况。专家基于大数据撰写的年度报告,也能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指导。”南乐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高跃华告诉记者。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随机、难监测等特点。治理面源污染,不能像治理点源污染那样“定点打击”,必须“由点及面”。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后孙黑村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针对畜禽粪污,南乐县一方面对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采用PPP模式,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

  在南乐县张果屯镇后孙黑村畜禽粪污处理中心,记者看到,一台抽粪车将牛粪打入庞大的罐体内,经过厌氧发酵,废弃的粪污将变成沼气、有机肥等资源。

  针对农作物秸秆,南乐县依托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将秸秆制成L-乳酸,进而制成可降解材料制品。剩余的秸秆有的被粉碎还田,有的成为养殖场饲料。

植保无人机在河南省南乐县的一块农田中喷洒农药。(受访单位供图)

  针对农药化肥,南乐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智慧水肥系统,实施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项目,发展农资绿色配售,推动农资经销商成为污染防治的信息传导枢纽。

  拥有50年育种经验的“土专家”王俊兴说,“减肥控药”既能从源头减少污染增量,解决土壤板结、酸化问题,也能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种粮收益。

  南乐县利用农村坑塘建设人工湿地,实现了生活污水的自然净化,通过实施“沟渠相连、水系相通”项目,缓解了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南乐县还专门设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和智慧水肥系统数据综合研判、系统分析。监测数据显示,两年来,南乐县耕地基础地力提高了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南乐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网点,覆盖了全县设施农业智能采控试点基地、“三品一标”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南乐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程爱民说,根据测算,进入追溯体系的农产品价格较之前上涨3至4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今在南乐县,良好农村生态的价值正在变现,助力农业不断提质增效。”濮阳市委常委、南乐县委书记刘冰表示。(记者王丁、冯大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