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学霸为荣、以学渣为耻”

千万不要“以学霸为荣、以学渣为耻”
2024年03月11日 08:28 EVE爱森森

我发现,这么多年来,家长群里最热衷讨论的,依旧是各类学霸的神迹。这些天使娃,彷佛不是个“孩子”似的,不,简直不是个“人”似的。他们的父母可能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辈子小孩就是天降文曲星,初中就开始学高中数学物理,都已经成了基本盘。

但凡,大家妒忌欣赏完这些传说中的谁谁谁,怎么努力,or其实并不怎么努力,就被北清复交早早锁定席位后——转身就会来一句:“再看看自己家里的学渣……”

群友们要么瞬间没话了,要么列队表示自己小孩也都是学渣+10086。

哎,这年头晒股票丢脸,晒房产遭恨,只有晒渣娃最最安全。

我有个朋友讲过一句话,老残酷了,但讲的就是赤裸裸的真相:

读书,就是看天赋。教育不是用来培养学霸的,而是用来筛选出学霸的。

道理都懂,但问题就出在——其实从父母到孩子本身,都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没有“读书天赋”罢了。

而且,“读书天赋”这种事情,就是个标准正态分布,两头极少,中间极多。天赋异禀的人才,和明显缺了几根筋的蠢材,就像女子怀孕一般,怎样折腾都是瞒不住的。

中间那一大段看似有天赋,又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掉链子的,就是我们大部分被称作“学渣”的自家小孩。

他们脑子有时候是蛮好的,小时候能给你背出100首唐诗,但照样在读书的时候语文考来考去只有70多分。

他们发挥正常的时候,奥数能做出你挖空了心思都想不明白的题,但卷子上依然会把“最小公倍数”看成“最大公约数”。

读书时候不努力、考试时候总粗心,是他们的“逃避借口”。你但凡想要放弃鸡血时,他们又会表现出一种让家长心有不甘的本事来:“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明明还是有天赋的呀,说不定认真点、努力点,我就是那个会被‘筛选出’的学霸呢?”

所以,家长们被卷在里面,也不知道是娃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欺骗了自己。

其实,过来人都明白,越往后读书,成绩又稳又好的娃,都有一个共性:

脑子好+肯努力,缺一不可。

辨别孩子是不是学霸,并没有太大意义——定义而已,关键是实际情况如何。这个世上哪怕真·学霸,进了少年班又怎样?留美博士孙XX,流浪街头半疯半癫的故事还不够悲惨吗?

老实讲,我对那些号称初中就把高中课程解决掉的“学霸传说”一点不感兴趣。真要鸡血起来,小孩又是个听话的小主,义务教育9年完全可以压缩掉一半的时间全部消灭干净——可是,人的知识构架是一部分,智慧又是另外一部分。

数学物理化学这种理科,就是不断搭建知识构架,一阶一阶往上走,走快走慢都可以。何况我国体制内教育本就是最基本的教育,是为了符合基本盘的进度在教学,讲白了,义务教育结束,你就摘掉文盲这个帽子了——在速度上比拼知识构架的进程有什么好得瑟的?

至于文科教育,那就更没有可比性了。英语是工具,语文是思维训练,人的经历阅历没到18岁,他哪怕读了48岁的书,也依旧只是个小屁孩。似懂非懂,黄毛小儿。

孩子如果是读书的料,他哪怕不提前学,都可以轻轻松松把校内的东西吃很透;他不是读书的料,你补得天昏地暗,外面花里胡哨的奖项“鸡”一堆,校内还是吃吃力力挤到中部以上——当然,每个家庭追求不同,但每个家庭“背景”也不同。邓文迪默多克的两个女儿轻轻松松也能上耶鲁,你的孩子有这资本也可以,没人会背后指摘什么。

这个社会就是靠实力说话——小孩的实力还真没有那么快展现出来,少年伤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到底就是被没有远见的家长给害的。小小年纪就背负着“小学霸”的名声,心理压力极大,导致变形,一旦有点挫折就过不去了。

人生路漫漫再回头看,学习考试的挫折在人生长河中,算个屁?

所以,我最讨厌人家说我孩子是“学霸”了。你要说我是学霸,我乐意接受,反正我有正宗985大学本科毕业证,锁死了也就这个原厂配置——我娃一个刚入公办初中,一个大字不识,有啥学霸不学霸的?

我也从不抬杠别人家娃是“学霸”——哪怕小孩是真的好小孩,但这个帽子实在是个“高帽子”,戴上去,虚荣会来,压力也会来。

我们真应该给所有的中国孩子更宽容的生存空间,千万不要“以学霸为荣,以学渣为耻”。

前阵子,看到家长群里流传了一段话——

他只是学渣,又不是人渣;

他只是榜上无名,又不是脚下无路;

天赋过人就上交国家,资质平平就承欢膝下;

又不是十恶不赦,身体健康足矣;

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

也没有人因为考试输掉一生;

答卷不过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

读到这段,真想击节叫好。

脑子好+肯努力的人实在太少,哪怕正巧是这样的天使娃,后面的人生还很长,谁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给了他们如我们这代人一样美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一旦期望过大,就必然失望:我们从小要教会那些好小孩们,如何面对挫折,尤其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运气。

另外的情况,则是“脑子好、肯努力”这两个因素如何只有其一,或者两者都没有,怎么办?不活了吗?

脑子好其实也分情况,有些人就是只有“读书的脑子”,“生活的脑子”像是没有长过——比如我儿子,到现在也会不洗脸刷牙就出门、进浴室忘记拿毛巾……你说气人不气人?

社会的评价系统虽然太单一,但社会的生活系统却异常丰富多彩。我朋友圈里常能看到当年学校里书读得不咋样的同学们,如今工作一般、经济条件也一般,但他们也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旅行度假、烹饪烘培、养鱼种花——日子是如人饮水,小时候你不是“学霸”又如何?

什么能力干什么事,啥时候要勉强自己做不擅长的事,啥时候就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