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写简历“牛B吹上天”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

给娃写简历“牛B吹上天”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
2024年05月14日 08:28 EVE爱森森

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帝都的博主发了某牛娃的小升初简历,长这样👇

字有点看不清,我给大家人肉归纳下此娃的神迹——

真干货有两条,一条是数学方面的:AMC 8 top1%,“迎春杯”大师赛金奖;另一条是英语方面的:TOFEL 110分(托福总分120,注意是托福,不是小托福!)

只怪数学和英语才有硬通货,语文真叫没有“儿童作协”,不然估计就是帝都分舵主席or副主席级别——你看,《古文观止》222篇,能全部背诵啊朋友们!我们这些爹妈,一大把年纪了,别说背了,又有多少人通读完了这222篇?

背全《古文观止》还不算,背诵的时候人家还给你计时!这骚操作,一般人别说做,连想都想不到。而且还强调不是囫囵过去的瞎背,全书背完花了13小时50秒——不知道是不是吃饭喝水,暂停过秒表——准确率还大于99.9%!(那缺掉的0.1%是为了委婉地表达谦逊吗?)

不得不说,我看到这条时又回上去核实一下,这到底是个真人娃还是机器娃,别鱼目混珠,把AI混在娃里充数对不对?

再往下看,我发现起草这份简历的家长,绝非等闲之辈,他们这格局眼光、运维手段若只给娃弄简历,简直太浪费——《古文观止》在13小时50秒里背出来,你以为就结束了吗?不!它还可以匹配更雄伟的蓝图:Co-Founder创建了《古文观止》背诵Workshop,公益性传播中国古文,商业性盈利17W+美元,给所在小学捐赠价值超过7W美元的图书。

卧槽,孔子学院也没运营那么好吧?

看到这条时,我再一次回上去核实了一下,这个娃到底是不是在中国读书,怎么货币单位是美元呢?需要如此硬通吗?哪怕是体制外,现在也需要如此卷简历的?但为什么又是中文写的呢……

我的钛合金眼就差0.1%要被亮瞎,又遭到了另一波冲击——

  • 出版7部专著《即兴开讲》(中文),合计190万汉字,口述录音210小时。(这娃平时根本不能睡觉,不然小学6年满打满算,每年得写30W+字“专著”,还得从一年级开始写……)
  • 琵琶10级、英皇钢琴8级;多次在波士顿、纽约、巴黎等音乐会巡回演出,琵琶独奏。(除了写作,还要学琵琶和钢琴,还得去巡回演出……)
  • 11分58秒跑完3000米。(尼玛,我高中时,就跑个800米都差点死在操场上……)
  • 喜爱的运动包括:游泳、滑冰、冰球、跆拳道、围棋、数独、骑马。

  • 会的语言包括:希伯来语、法语、日语。(灵魂拷问:中国能教希伯来语的到底有几个人?)

最近《庆余年2》马上就要开播了,这娃是不是也跟剧情里的爽文男主一样,是从未来拿了“宝箱的秘笈”穿越过来的?

我的这个小公号第一篇10w+文章,已经距今过去了整整6年,看看那些爹妈是怎么写他们“三岁开口说话、IQ140+的爆裂牛娃的。

真可谓:铁打的牛简历,流水的神仙娃——怎么无论何时何地、何等情况,这种过度包装、牛B乱吹的毛病,就一直改不掉呢?

你别问我为什么必然判定上图的简历是在吹牛B——朋友,小升初的娃,也就11、12岁,TA要么从小不睡觉,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背《古文观止》,出生后就能讲希伯来语,幼儿园考出了托福,然后全身心致力于撰写专著、巡回演出,哦,还要抽空刷数学题、练习滑冰和骑马,不然小升初死活来不及完成上面的剧本对不对?

当年精通中英两国文字的钱钟书先生,从小读书过目不忘,但人家考清华时数学也就是个0分……钱老要是看到现在12岁的小孩能有这等神迹,估计也得掩面而泣——天降文曲星,也不至于降得如此六亲不认伐?

我把这条简历往朋友圈一扔,人类们纷纷发来质疑与关切:我去,这娃还用上初中?谁还能教TA?

有朋友直接说,现在写简历,都是“产业链”,想怎么写,他就给你怎么编,父母只要付钱。

也有朋友讲了冷笑话,残酷又真实。

当然,这简历只是网上看到的传闻,鬼知道是真是假——但无论它表达的事实有多假,还是这份简历本身就是假的,却始终折射着一种社会性真实。

父母们被逼着焦虑是真实的,孩子们被逼着拼命卷也是真实的。

给娃写简历,无论是小升初,还是幼升小,可谓是各路大神“八仙过海”,唯恐自己的孩子成了沧海遗珠——有没有机会在学校里卷死你,就得先看你的简历能不能往死里卷。

牛B吹上天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先上天了再说,至于落地……以后再办。

这股歪风邪气,我从6年前就初见端倪,直到今天依然弥漫在整个教育界——不同的是,大家以前还会熙熙攘攘、争奇斗艳,现在都学乖了,偷偷摸摸拼命写,偶然漏出来几个“出头鸟”,大家一看,心里笑:瞧,又来一只傻鸟。

简历“吹牛B"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好?我看只要有收简历的地方,必有吹牛B的必要——真到了中考和高考,也没什么“简历”需要你折腾了,考试卷子是几分就几分,下功夫、见真章,花里胡哨的都见鬼去吧。

看着这一份份“亮瞎人眼”的孩子简历,不禁想到了前阵子大家讨论亚裔在美国卷藤校,亮瞎眼的简历照样被拒之门外的事

当然,明眼人都知道美帝大学对亚裔的肯定存在“录取歧视”,藤校在录取亚裔时,肯定用了更严格的标准——亚裔卷孩子那是卷得国际闻名、宇宙第一。

国内幼升小、小升初的“简历”和申请藤校简历比,那简直就是小儿科、预备班。”人中蛟龙”的爬藤亚裔们,在招生官眼中被描绘成的印象是:喜欢在申请书中卖惨,凸显自己的逆境能力;不管天赋和身体素质都硬刷体育成绩;又或是心态功利,未来只想当医生、律师等高薪职业;大部分娃都是几岁开始弹钢琴、小提琴,参加辩论赛、足球队游泳队,擅长数学,业余时间做义工……

要是标准都一样,北美藤校某些热门系大概率被我们亚裔卷王们“剃光头”,放眼望去会让人怀疑人生——这到底是美洲,还是亚洲?!

老外也不是傻子。这些鸡娃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模一样的“商品”,这些曾经好使的“藤校配方”,如今正在逐渐“失灵”——数理化好,钢琴弹得好,球也打得好,样样都好,你们也进不了!

并非这些课程项目有问题,而是这般千篇一律,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孩子,真的是一流的大学需要的人才吗?

我们也不是说这些孩子和培养他们的家庭有问题,只能说在狂卷时代,这些爬上“鸡娃顶峰”的胜利者,消耗和牺牲掉的代价是什么?

在精雕细琢的工业品上,你看不到产品本身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魅力”,更遑论会有“匠心独具的大师之作”——真正高级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大规模中规中矩的工业品,它们只是这个机器时代的螺丝钉。

更何况,在包装上注了太多水分的“假冒伪劣”商品,不被淘汰只是时间未到,令人反感也是必然下场。

文章开头那位神娃的简历,明显就当招生官是傻子,才不会质疑各种讲不通的“神迹”,以及什么哈佛MIT的Summer Program评上“小小科学家”——亚裔爬藤简历中哪怕写一句“暑假去哈佛实验室镀个金,搞两个月完成项目写篇论文”都成了扣分项——因为,根本看不到孩子对学科真正的热爱,反而展现的是极强的功利性,这种“学术捷径”在外行人看来很牛B,内行人眼里就是傻B。

所以,把娃简历搞得“牛B吹上天”,说到底只“赢”下了虚荣心,“输”掉的却是娃的基本盘——无论是国内升学,还是北美爬藤,都是同样一个道理:这些急功近利的爹妈们,真是非把自己娃的前程断送了不可。

山水不可太显,做人不可太绝。做绝了,是要被反噬的。

当然,我们仍然需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孩子,活着活着、卷着卷着,就弄成了同一个样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思想钢印,深深打在一代人的脑子里,为了在血淋淋的厮杀中拼出胜路,语数外一个不落下,“混鸡素鸡”车轮大战,不惜牺牲掉小孩们最可贵的东西:他们对这个有趣世界的热爱与渴望,以及自身蓬勃的生命力。

这,才是最大最可怕的反噬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