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点,我们追捧的“中专生逆袭爽文”,并不是主流励志故事

清醒点,我们追捧的“中专生逆袭爽文”,并不是主流励志故事
2024年06月18日 08:28 EVE爱森森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江苏涟水中专女孩姜萍的故事了吧,还不知道的可以点央视新闻的报道👉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姜萍因何上中专?

姜萍一鸣惊人后,连带着“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也成了鸡娃圈的香饽饽,鸡爹鸡妈们都在找这个比赛怎么参加……

确实是现实世界难得一见的大爽文,别的不看,就单看这个排名,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是不是出现系统BUG了?!

涟水中专是个什么鬼?挤在一堆亮瞎人眼的世界名校丛中,别说清华北大,连麻省理工都黯然失色——你们这些天选之子就比不上散装江苏一个小中专?!

太多的文章已经描述过姜萍女神的神迹了,我就不再叠加重复。今天只想说几点没看到别人说过,但可能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普娃家长更有价值的话。

1,“棒杀”不可取,“捧杀”亦不可取。

很多人看到姜萍以一个在读中专生的身份,打败一大串名校数学天才的时候,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欣喜兴奋、热血沸腾——这种共情是很正能量的,是值得颂扬的。

说明我们绝大部分人还是有一颗“赤子之心”,面对自主产出的“珍宝”之时,有一种自豪感。也觉得草根旷野中,能不埋没这样的天才选手,是我们时代之幸。

善良的人们开始呼吁给姜萍“开后门”,希望这样的天赋能得到善待,希望我国的顶尖学府能给姜萍“破格”录取。被喊话的TOP3学府们基本都没表态,善良的人们就开始“批评”大学扭捏……

亲,我似乎看到了“捧杀”的火苗在燃烧啊。

要知道这个12名只是初赛,姜萍和他老师都说了正在全力以赴准备决赛——能不能给这个17岁的孩子更正常、更宽松的空间呢?

她原本在一个中专里,踩踩缝纫机,做做数学题,很轻松很自在,现在呢?媒体冲到家门口,校长天天接电话,家里更可能早就被踏破了门槛……

那些TOP3大学们傻啊?他们但凡哪个跳出来说收了姜萍,会是什么后果?毕竟这个奥赛的决赛还没有开始,万一……成绩不好呢?

倒不是说,姜萍现在取得的12名不能说明她的数学水平,这种比赛哪怕是“开卷”给大家做,全中国也没几个能做出哪怕一道题。她的数学,肯定是天赋异禀、遥遥领先的——只是,人言可畏,万一决赛成绩一般般,到时候舆论什么情况,谁知道?精英大学都精得很。

而且,新闻事件发酵了那么多天,已经有各方质疑之声发出来了。

一切都等决赛,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棒杀不可取,捧杀也不可取啊——姜萍才17岁,未来路长,珍惜一个人才,就应该像保护自己家的娃一样,请各位手下留情,不要把她顶在杠头上。

2,逆袭的人生故事固然很爽,但它绝对是不容易被“复写”的路径。

姜萍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她的“身份和路径”异于常人、跨越常理。

服装专业的中专生,热爱数学,自学高数,打败了科班出生的数学专业人才……这是活生生的电影素材。

逆袭的人生故事当然爽,但它不是主流励志故事。

有人说,姜萍折射了“教育的悲哀”——因为像这样的偏科天才,居然是“野生”的,而不是纳入标准的专业体系的,如果一个不小心,不是“被遗漏”了吗?那么还有多少这样的“天才”被遗漏了呢?

我想说,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完美的,要么照顾“偏才”,要么公平地考核“全才”。让你选,你选什么?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只是教育的局限。

也有人说,不能给姜萍开后门,破格录取——因为她破格了,别人也可以破格,这个门一旦打开,谁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假冒“破格”之才?

我也想说,姜萍这种数学天才,还真不是普通人随便包装就能装出来的——如果,这种“冒牌货”能被乙方包装好,送到甲方被接收,那只说明,办这件事的甲乙双方没一个屁股是干净的。

所以,因怕姜萍“破格”后,路径被抄袭,而毁了系统的公平性——这个情形是不存在的,除非系统本身就有漏洞。

这也是我要指出的最关键的一点:姜萍不可复制,哪怕她的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可以被复制,对她的引导和教学可以被复制——但姜萍本身是不可复制的。

正因为在天赋面前,努力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看到这件事情的真相:我们可以像保护姜萍一样,保护我们孩子的热爱,但大可不必觉得他们能“成为姜萍”

所以,从此往后,所有打着“能帮助你的孩子成为姜萍”的幌子,让你造成上了他们的课,就能产生“姜萍在我家”的幻觉——好了,你离韭菜不远了。

3,包容姜萍这样的天才,比造就一个同样的天才,更难更重要。

诗人不是去当的,而是天生的。数学天才也是一样。

所以“造就一个同样的天才”与其说是教育的意图,不如说是“教育的妄想”——造不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可贵的东西。

所以,“造出来”不在于难易,而是可能性。难的是包容她。

萍,不要棒杀,不要捧杀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如何去更好的包容她——只有包容她“野蛮生长的力量”,包容她“肆无忌惮的生长”,才能成就终成大器的人生”。

她现在不在体制内,所以有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学习数学——很多人也指出了这点,认为如果她真的去了高中,说不定就没空研究数学了。

我觉得这只是普通人的观点吧——天才们到底有没有空研究他们天赋领域的东西,还真不是我等芸芸众生有能力揣测的。

所以,为此质疑我国基础教育缺陷,觉得大量刷题、文理平衡、扼制专才,而不是培养孩子们的“特长”,实在是陷入了悖论——一旦你花时间刻意去培养“特长”,它可能会有一个更糟糕的情况出现:基础没学扎实,反而都是奇技淫巧。

必须记住:姜萍的身份、姜萍的路径,都只是特例中的特例,或者说是只是一个BUG——不要因此觉得“中专生”有多牛逼,中专学校的教学比普通高中更科学,更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

真的,大家看看就好。该读书就读书,好好读书,这才是最大的“捷径”——我以前写过这个话题的文章,也不再赘述👉除了“把书读好”,为什么我们的娃几乎没有别的路可选?

姜萍终究会去“体制内”培养,除非她离开中国求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体制的幸运——中专学校已经托不住她了,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尽可以把她事迹传颂至少三十年,但涟水中专永远只是涟水,不会成为清华。

姜萍的培养路径不是99.9%孩子适应的路径,不要因此质疑我们已经选择的正途,以为未择之路上会开满鲜花,其实那里也有毒蛇和荆棘等着。

事实可能就是如此残酷,但看清它,比看不清要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