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因对华关系紧张,印度4年里损失了150亿美元和10万个工作岗位

印媒:因对华关系紧张,印度4年里损失了150亿美元和10万个工作岗位
2024年06月17日 13:53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年来,印度对中国公民实施严格的签证限制,屡屡试图打压在印中企,严重影响了中印之间的商业活动。据印度《经济时报》6月15日报道,过去四年里,与中国日渐紧张的关系导致印度电子制造商损失了150亿美元,并造成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印度电子制造业高管透露,有4000至5000名中国企业高管的签证申请正在等待印度政府审批,这阻碍了印度电子制造业的扩张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建立起10天内审批商务签证申请的机制,但目前签证审批依然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报道称,印度移动与电子产品协会(ICEA)和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MAIT)正在游说印度政府,敦促新德里加快审批中国企业高管签证的进程。他们指出,技术和技能转让、安装和调试生产装置、建立效率流程以及进行维护都离不开中国高管的参与。

ICEA称:“印度国内附加值(DVA)计划受到严重影响。当印度政府公布‘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时,人们预计供应链会向印度转移,但现在的僵局严重限制了供应链转移。”

该机构估计,如果中国和印度的商业活动正常,将使印度公司的国内附加值从当前的18%上升到22%-23%,从而每年额外为印度国内的手机生态系统带来1500亿卢比(约18亿美元)的国内附加值。

印度电子制造商迪克森科技公司在新欧克拉工业发展区的工厂(彭博社)

ICEA主席潘卡吉·莫辛德鲁(Pankaj Mohindroo)对《经济时报》表示:“我们对一项平衡的决议持谨慎乐观态度,这样的决议可以缓解行业的担忧,平衡国家安全利益。我们的行业不是要求向任何国家屈服,而是要认识到,通往自力更生的道路取决于向价值链上游的移动。”

他直言,尽管印度正变得更具竞争力,但与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可以自由获得中国投资、技术和技能的国家相比,印度依然处于劣势。

其他印度电子制造业高管还透露,由于担心遭到印度政府逮捕,许多中国人员不愿前往印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诉《经济时报》,“如果需要50名中国工程师来印度帮忙建厂,只有大约10人愿意来。”

这名高管表示,自2020年以来,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印度政府对中企业务实施严格审查,许多公司停止了在印度的进一步投资,“如果这些公司决定离开印度,将对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供应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失业和大型制造商关门。”

《经济时报》举例称,一家大型中国制造商曾计划在印度建厂生产苹果iPad,但这家公司最终决定在越南建厂,每年生产价值80亿至100亿美元的iPad。

此外,印度高管们还指出,如今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对参与印度“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持谨慎态度,这导致印度错失大量商机。他们估计,如果中国企业没有被禁止参与该计划,印度本可以多创造至少50亿至7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根据5月发布的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报告,2023-24财年,印度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进口额飙升至898亿美元,其中44%来自中国内地,算上中国香港则进一步提升至56%。

美国彭博社此前发文指出,印度政府的“过时思维”使得印度制造业面临危机,吸引外资的速度远低于外界预期。印度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印度官员“追赶中国”的目标似乎仍遥不可及。

文章称,印度政府试图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当地供应链之外,但这种策略注定会失败,因为印度市场规模有限且深度不足,跨国公司不会把整个供应链转移到印度来为它服务。拒绝中企的投资和技术只会让印度更难赶上中国。

彭博社坦言,各国官员不能假装中国不存在,中国主导着当今大多数分散和不相连的供应链,想要建立完全排除中国公司和产品的全新市场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这些国家想要在未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们也必须在中期与中国保持接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