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会唱不会唱的明星都开演唱会了?

年底,会唱不会唱的明星都开演唱会了?
2024年11月25日 13:29 观察者网

最近,鹿晗自己攒了一个音乐节的局——GAPDAY音乐节。

嘉宾有演员、歌手、网红、主持人……

前段时间,小沈阳也开了自己的全国巡回演唱会。

怎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都开始不干本职工作了?

音乐节变味,成明星走穴天堂

现在,音乐节已不再是乐迷们的乌托邦了。

原先的音乐节以摇滚乐队为主,但现在,很多明星却成了音乐节的常客。

蒋奇明去了玩徒派对音乐节,庄达菲去了泡泡岛音乐节,陈昊宇去了草莓音乐节……

就连张大大,也在今年国庆参加了太湖湾音乐节。

一个人唱了7首歌,将近40分钟。

中途串场的时候,还有人喊话,让张大大把上衣脱了,给粉丝一点福利。

只能说,来到了音乐节,人人都有机会体验一把当巨星的感觉。

鹿晗这次举办的音乐节也是如此。

根据现有官方信息,GAPDAY音乐节邀请到的大多数嘉宾都是非传统意义上的歌手。

有演员高瀚宇、清华博士火树、主持人齐思钧,前硬糖少女303成员希林娜依·高,以及鹿晗所在音乐公司风华秋实旗下偶像组合univu5。

演唱会也是如此。

饶是小沈阳唱功不错,作为小品演员开个人演唱会还是让人颇感意外。

更关键的是,他的巡回演唱会已经开了N个城市,票价也是比照着当红歌星去的。

更别提演戏这个重灾区了。

越来越多的“喜剧人”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

郭麒麟本身是相声演员,但现在却更多作为“演员郭麒麟”出现。

还有左凌峰、张维伊、刘同的某某某组合,也客串了隔壁的《庆余年2》。

现在的明星怎么都不干正事?

怎么都不好好干主业?

现在的音乐节之所以如此混乱,与主办方的“审美脱节”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主办方本身不是音乐节的受众,他们请人的标准就是“其他音乐节请过的”。

这才导致今年很多明星不断收到音乐节邀约,而过去那些经常在音乐节露脸的歌手却少了。

毕竟,内娱苦舞台久矣。

内娱不是没有好舞台,是压根就没有舞台。

无数练习生在练习室里等待着遥遥无期的出道,已出道的偶像又大多转行去演了戏,而不会演戏的偶像直接处于消失退圈的状态。

对于小品演员来说更是如此。

相声和小品都严重依赖线下演出,但前者好歹有固定的剧场,后者连剧场都没有。

而且多元文化让喜剧的门槛越来越高。

过去,国人的生活经验、兴趣文化都比较相似,共鸣点也比较多。

喜剧演员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并无太大差别,自然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喜剧素材。

观众的文化水准相差也不大,听懂笑料不需要门槛。

但随着时代更替,不同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越来越深,兴趣爱好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老年人get不到。

北上广人心有灵犀的梗,小镇青年未必明了。

想写出满足所有观众的新鲜笑料,当然也就越来越难。

娱乐过剩带来的口味升级也让中式喜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者。

脱口秀、吐槽、短剧、综艺,甚至直播……

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把目光瞄向别处。

不管怎么说,音乐节到底是一个线下演出的机会,能接触到更多的非粉丝观众,所以明星也愿意去,甚至主动报名参加。

再者说,摇滚、说唱歌手的自身舆情较差,主办方也不愿承担这些人的舆情风险,不如转而去邀请明星。

从商业的角度看,让明星登台音乐节,于主办方,于明星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于主办方而言,如果同时邀请乐队和流量明星,那么就能吸引两方的粉丝同时买票,盈利空间更大。

像太湖湾音乐节,连开四天,几乎每天都有一个流量来给他们抗“票房”。

第一天是王源、第三天是汪苏泷、第四天是薛之谦。

而对于唱功不太行的小品/相声演员来说,去演戏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大部分喜人的表演功底都相对扎实。

现场表演+喜剧风格,对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肢体动作都有更高的要求。

这些基本功和经历,反映在影视剧镜头下面,就是更生动接地气的表演。

大家没有形成某一套固话的表演模式,能以更松弛的状态进入角色。

所以很多观众也会觉得这帮喜人“剧抛脸”,演啥像啥。

而且当下流行的也是轻喜剧风格。

喜人们自带突出的搞笑属性,最擅长耍宝逗乐,能够成为调剂剧集观感的“榨菜”。

从质疑走穴到拥抱走穴

越来越多的明星“跨界”,让人不禁质疑:

“怎么什么人都能去音乐节?”

“他也能演戏?有人看吗?”

然而事实是,质疑的网友不买账,买账的粉丝不质疑。

在质疑的人看来,这些明星的表演不专业。

就拿音乐节来说。

“院人”“十个勤天”这类依靠群像综艺出身的明星,虽然频繁被音乐节邀请,举办巡回演唱会,但被吐槽没有唱功,只会翻唱。

张小斐和郭麒麟也逃不过审判。

由于他们渐渐出演了一些非喜剧类剧集,一些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

比如有的人说张小斐的口音像在演小品。

走路的姿势也像在表演舞台剧,不是收着演而是外放着演。

但对于粉丝而言,喜欢的明星能来到自己的城市参加活动,那是无论如何都会去现场支持的。

以前,粉丝花1000块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演唱会的票,就算买到,不加个几倍的钱也不能近距离看到明星,而现在只要几百块钱就能在音乐节近距离看到他们。

粉丝能“花小钱追巨星”,明星也能落一个宠粉的好名声。

而且,有的明星本身的实力也不差。

像小沈阳作为歌手唱功就是过关的。

当年的《不差钱》就在央视唱刀郎,“飙高音”作为拿手绝活也都表演过上万遍了。

事实上,当流量到“顶”之后,明星跨界、下沉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直以来,小镇青年都是被市场忽视的消费巨人。

相比于城市白领,他们的生活相对稳定,更乐于通过文娱消费获得情感需求,花在泛娱乐的时间也远高于一线大城市。

对于明星来说,这就是拓展下沉市场、巩固粉丝忠诚度的好机会。

除了名声,赚钱空间也比独守本职赛道大多了。

去年,崔健、朴树、二手玫瑰这样的摇滚乐队,一场40分钟的演出,报价大概在200万上下。

薛之谦、汪苏泷、王琳凯这样的流量歌手,报价都要在300万以上。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用户,有用户就有生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虽然一时半会还让人不太适应,但未尝不是一种多元化的体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