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见:大人群、低成本、高效率筛查,是未来疾病防控的核心

赵立见:大人群、低成本、高效率筛查,是未来疾病防控的核心
2023年10月04日 11:20 华大集团BGI

为庆祝华大成立24周年,并纪念薛定谔发表“生命是什么”系列演讲80周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完成20周年,特设【生命天书:无尽的探索】专栏。本期分享者:华大基因CEO赵立见

问:请您介绍下最初是如何加入华大的?

赵立见:我是1999年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华大的,非常有幸,刚加入便能够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华大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有很强的科研氛围,几位创始人都会到实验室,指导我们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问:最初大家可能认为基因组学只是一个基础研究领域,而从基础研究到实现规模化应用,是哪些关键突破带来的?

赵立见: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它到底跟我们的生老病死有什么关系?直到2008年,我们提出可以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孕妇外周血提取的游离DNA进行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患有严重的染色体疾病。而且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和方法学上的突破,还让它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在不同省市开展了大规模民生筛查。这是华大经过十多年探索出来的一种创新模式。

最初,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主要是应用于解决部分高风险孕妇的筛查需求,但其实每位孕妇都应该能够享受到前沿技术带来的福利。在高通量测序工具自主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我们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从面向少部分人群的高端临床需求,转化成了人人可及的民生需求。

问:未来真的能够实现天下无“唐(唐氏综合征)”、天下无“聋(遗传性耳聋)”、天下无“贫(地中海贫血)”吗?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赵立见:华大发起天下无“唐”、天下无“聋”、天下无“贫”公益专项,是希望主要通过早期筛查的方式达到预防的目的,从源头上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和活产率。

以唐氏综合征防控为例,2010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研发成熟,2014年我们率先获得了相应的医疗器械许可证。到2022年,我们就已累计完成超过1000万例筛查,截至今年6月30日,已为超过1370万人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其中,河北省从201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启动实施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免费筛查项目。目前已经累计完成超过165万例筛查,发现了唐氏综合征等各类异常超过7000例。该项目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每投入1块钱,就能够节省疾病负担10.87元。这可能是未来疾病防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真的呼吁在全国各省市快速推广。

问:能否补充讲一下实现“天下无贫”的具体路径?

赵立见: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高发的单基因遗传病。其防控策略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防增量。在婚孕前或者孕早期对夫妇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可以快速评估孕育胎儿罹患地中海贫血的风险,再经遗传咨询和必要的产前诊断可以减少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大基因已经提供了超过140万例筛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第二个是减存量。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重型地贫患者超过1万名,如何让这些地贫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甚至是彻底治愈?最成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华大基因一直是中华骨髓库HLA配型的主要技术提供方,每年承担接近一半的配型工作量。同时,我们针对地中海贫血,尤其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每年都会开展公益检测,免费为患儿家庭提供HLA配型。目前,已惠及6000多个家庭,其中全相合配型的患儿超过600位。除此之外,华大也在研发新的基因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问:华大强调“防大于治”,以预防为中心的疾病防控策略在社会效益上有哪些优势?

赵立见:我们始终坚持“防大于治”,希望能通过早期筛查对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实现疾病防控关口前移。这不仅能够缓解疾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痛苦,同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也将在全社会层面大幅降低相关医疗保障费用的支出。

问:如何才能推动检测成本进一步下降,让基因技术覆盖更多人群?

赵立见:新冠疫情期间,“火眼”实验室为什么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原因是它采用了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实验室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后续推动新的检测技术全面应用,并转化成人人可及的民生项目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未来的疾病防控,无论是出生缺陷筛查,还是肿瘤早期筛查,如何实现大人群、低成本、高效率的筛查,才是核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