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原:毕业后别忘了在校园里做的梦

北大教授陈平原:毕业后别忘了在校园里做的梦
2024年06月13日 18:39 深圳特区报

近日,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受邀到北大深圳青年讲堂进行了主题讲座分享,在毕业季与深圳学子共谈“读书/生活的喜怒哀愁”。活动正式开始前,读特新闻记者就毕业生相关话题采访了陈平原。

别忘了在校园里做的梦

“请别忘了你在校园里面做的梦。”谈及对毕业生的建议时,陈平原表示,求学期间,学生往往怀揣理想主义,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的想象。但是在进入社会后,随着时间推移,会在被环境同化后忘却自己的初心,失去了求学时的满腔激情。但实际上在校园里做的梦,养成的眼光、趣味,都会是学生们人生路上成长的养分,“大学是做梦的好地方,大学给予学子的是人生的‘底色’”。

在他看来,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也在于为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打下基础,“有了基础,走向社会后,我们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去体会读书这道美好的风景。”

“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真正的成长

陈平原认为,“人在现实状态中绝知此事要躬行,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在陈平原看来,学生在进入社会,发生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是一个重新构建、重新学习、重新出发的新旅途。“在新的人生起点,我们可以暂时搁置以往在学校里面的所学,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认知面对自己的问题、现状,来考量今后需要走的路。”

阅读之城深圳:很年轻,爱学习

“在中国的城市里面,深圳很年轻,平均素质比较高,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都愿意学习。”在谈及对深圳阅读之城的印象时,陈平原回忆了与深圳的“深”厚缘分——多年来他以演讲人、嘉宾等各种身份参与了深圳读书月的活动,“深圳读书月现在是非常有品牌意义活动,”在他看来,从最初的图书馆24小时借书、读书、还书,到每年形式丰富多样的读书月等活动上,都可见深圳在推广全民阅读上做的诸多努力,这也是深圳能够保持创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随后的主题讲座分享上,陈平原与现场700多名深圳市民、60余万线上观众共谈了“读书”与“生活”,并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校友、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副院长茅少伟进行了现场对话,聊“阅读的正面、背面和侧面”,为观众们揭示读书中的“喜怒哀乐,难易利弊”。

在本次讲座特别设置的互动提问和抽奖环节,陈平原为深圳书粉们带来了亲笔签名书籍《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

(活动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