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

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
2024年12月17日 14:53 北京日报

当前,国际社会各种思潮交织碰撞,不同价值体系之间既存在对话与合作,也不可避免有着分歧与矛盾。“两个结合”深刻剖析并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通性的内在机理,在贯通古今、融汇中西过程中指引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取得积极进展。

时代命题点明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总体要求。“两个结合”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要突出思想引领,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基础上把握中国叙事的重点内容,澄清误解,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建构的中华文化底色。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效能取决于“中国版故事”能否竞争过“西方版故事”。我们要以“两个结合”展现“中国版故事”的独特魅力,破除“西方版故事”负面影响,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答好时代命题。

机理阐释点透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本质意蕴。“两个结合”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对话性和文化性。本土性强调中国特色叙事必须深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形成独特的表达体系。本土性既非拒斥西方文明,亦非空搬外来文化,而是在充分认识“中”的基础上对“西”加以灵活运用,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的创新,超越西方叙事框架,以中国视角解释中国问题,在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进行叙事转化,最终形成融汇中西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对话性强调中国特色叙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独尊的,而是与其他文化叙事平等交流互鉴的。对话过程中,平视的角度、平等的姿态与平和的叙事,更能唤起海外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中国话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文化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我意识的核心,同样也是文化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不仅囊括“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还有着文艺、饮食等具象化载体。

路径探索点亮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实践要义。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是一项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统筹规划和多元参与的实践探索。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支撑,丰富学理认识,丰富对于中国特色叙事话语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理性认识。要以激发理论活力为动能,推动叙事创新,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技术载体在中国特色叙事体系中的应用和影响,不断创新具有学理支撑的文明交流对话新形式。要以强化人才培育为保障,在中华文化与全球青年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是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基本原则。要以“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以开放包容的叙事姿态为全球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打开广阔的创新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作者: 于运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