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识木卡姆,听遍音乐也枉然

人生不识木卡姆,听遍音乐也枉然
2017年05月03日 14:49 菁致

文|菁致

图片络供图

来源|菁致生活馆(ID:jzliveshop )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接触《圣经》以来就从未忘记里面那些最深刻的传奇故事,当我们坐在唐城墙遗址公园中彻夜长谈,讲述“新月沃地”上游牧的人群和璀璨如巴比伦的文化。依然记得当时那份浪漫,最喜欢与我的爱人,在那些伟大的国王及其文明中,找寻彼此精神的共鸣,而那里依然是我错过而还未到达的精神家园。

“世上有十分的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一分给了其他地方;

扫罗王建立古以色列王国,看大卫王如何征服如部落小王国般的耶路撒冷并定都于此,而其子所罗门王将如何将国家推向统治的黄金时代。

世上有十分的忧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一分给了其他地方。”

那些从附属国中搜刮而来被称为“所罗门宝藏”的巨大财富又去向何从。之后,神离开以色列,随着所罗门的死去而被分裂成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巴勒斯坦。

或许我们更了解《圣经》中距今4500多年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诺亚夫妇和三个儿子及其妻子,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名叫“闪米特”的大儿子繁衍出的“闪米特人”,就是亚洲人的先祖。距今4190年,闪族始祖闪米特的9世孙,挪亚的10世孙亚伯拉罕出生,被称为阿拉伯人的祖先。

在凡人的爱情中,无论谁的妻子都不会像“撒拉”那样,将自己的埃及籍女仆“夏甲”送给自己的丈夫亚伯拉罕,为他诞下名叫“以实玛利”的儿子,并繁衍出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永不屈服的闪米特(Semitic)居民。在长风漫卷的大漠与生机盎然的绿洲之间游牧,伴随他们的还有那些悠远苍凉的生活小调。

各游牧部落平静的生活被古欧洲人大规模迁徙所打破,随之产生战争的同时,所有土著音乐被推动着进入对方的领地而融合。在迁徙趋于稳定后所形成的特有城邦小国之间 ,用驼队来实现彼此的贸易与交流。除了那些带有神秘教会色彩的祭祀音乐之外,还有流传在沙漠商队里、和着骆驼步伐节奏的歌曲,古朴且单调。

公元622年,Mohammed在安拉的指引下创立了伊斯兰教,随后产生了类似祈祷调,吟诵调,赞美诗等音乐形式;所有阿拉伯半岛部族在伊斯兰教义下被统一起来,开始迅速扩张并逐渐强大。随着如波斯、伊拉克等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被征服后,当地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文化也被借鉴,为阿拉伯古朴严肃的音乐增加了华丽多彩的风格。

到8世纪中也已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那些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为纽带的语言文化群体遍布现今的20多个国家,已趋成熟的阿拉伯传统音乐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并独具特色。

10世纪中期 ,出生于讹答剌(Otrar)古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的)的阿尔法拉比乌斯,编撰了研究古代阿拉伯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全书》,使丰富多彩的阿拉伯音乐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1492年之后500年间,阿拉伯音乐增加了西突厥(现西突厥为土耳其)的色彩。

它们的传统音乐

在乐律与音阶

调式与节奏等方面

有许多共同特点

尤其突出的是

他们都共同拥有“木卡姆”

从中亚草原开始,经过西亚到北非等地,这里流传着具有阿拉伯音乐特色、名叫“木卡姆”的歌舞音乐。木卡姆起源于阿拉伯语“maqam”,有“音阶上的位置”的意思。不同流传地区对木卡姆的解释大相径庭,土耳其人理解"makam"为歌舞音乐的整体调试体系,而伊朗人将木卡姆称为"dastgah",认为是一种音阶类型;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称为"nawba",被解释为“旋转”。

我们可以将木卡姆理解为一种由很多曲子组成的整套套曲,其中包含了可以用于跳舞,演奏,唱段等的曲目。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演奏的段落顺序,如新疆的木卡姆,以序唱开始,接着是叙事诗,之后就是舞蹈;

而这些曲目乐理,并不像西方的十二平均律那样将一个八度音程平均分成12等份,而是经历了具有四分之三音的九律、特色中立音的十七律、以及具有四分之一音的二十四律的变化。它们所采用的调式中,使用了介于大、小三度之间的音程“中三度”,介于大、小六度之间的音程“中六度”;

它们复杂多变的节奏与节拍,可以随着手鼓数着拍子跳出变换莫测的舞,而我们在平均的节拍中,因音乐而舞蹈;它们音律中独特的马卡姆音阶(1/4音阶)以及很多半阶的升音和降音,听觉中更多异域风情,而我们音乐最小单位只有半音,如C大调中的全全半全全全半;

所以 ,根据木卡姆音乐特性去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调式音阶体系。

这是为喜欢音乐知识的人准备的,如果您不喜欢,请直接跳到下一章节。

误打误撞的中古调式

我们时常为那些噪音所烦恼,或者那些单一或无序的震动导致的单调和杂乱,折磨着你脆弱而挑剔的听觉,长期置入其中简直生无可恋。如果将各种不同震动产生的声音,按照特定关系组织起来,可以达到愉悦人心的目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听的音乐了。

这种特定关系指的是就调式,即若干个音以一个音为核心(主音),有规律的排列产生的音乐体系。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或“调式音阶”。不同的调式,它的音阶结构是不相同的。

比如:C大调,就是以C音为主音,按照大调的排列规则组成的一个调式,它的排列规则就是:1 2 3 4 5 6 7 i 。

而上述可以看成是有两个相同性质的四个音符连接起来,他们的音程关系都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构成四度音程四音符,中间用一个大二度相连,就构成了一个八度音阶。

这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四个音符组成的列叫做四音音列(tetrachord)

这样的四音音列分为三种,自然四音列(Diatonic tetrachord)、变化四音列(色彩性(Chromatic tetrachord)、四分音四音列(Enharmonic tetrachord)。

对于自然四音列,两端固定四度,中间音程以“全音-全音-半音”或者 “全音-半音-全音” 或“ 半音-全音-全音”进行变化。将同质两两结合后产生调式,之后再将调式下移得到四种变体。

两组四音音节可以组成一个八度,不同的组合最终形成了教会调式,古希腊人就用不同的希腊部落给调式命名了。

时间至中世纪,亦称中古世纪,音乐理论并没有得到发展。教会人员在借鉴古希腊音乐时出现了偏差,将这种由错误而形成的调式称为中古调式。虽然所使用的名字相同,但实质已经改变了,这就是中古调式和教会调式的不同之处,不可混为一谈。

至16世纪,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中古调式又加上了4种:爱奥利亚(Aeolian)调式和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中古调式,并非各大网站上所谓的12教会调式。

由此可以看出:

伊奥尼亚调式就是自然大调音阶

Ionian Mode(伊奥尼亚调式——自然大调音阶):1、2、3、4、5、6、7

爱奥里亚即自然小调式音阶

Aeolian Mode(爱奥里亚——自然小调式):1、2、b3、4、5、b6、b7

我们再谈木卡姆,它是一种按照某种规律而组织起来的音的序列。依据古希腊音乐理论再进行简化,得出的结论就是 ,木卡姆的基础就是一种四音列。

木卡姆四音列

木卡姆流行的区域,西亚、中亚和北非地区大量使用二十四律,像do和re之间的大二度音程(全音)至少可以划分出四个小的成份,就可得到1/4音和3/4音等微分音。它们还使用了很多降音和升音,如:升1/4音、升半音、升3/4音、降1/4音、降半音、降3/4音。同时还包含了中立三度和中立六律等,这就是木卡姆最具特色的地方。

如果用这些微分音去代替变化四音列(色彩性(Chromatic tetrachord)、四分音四音列(Enharmonic tetrachord)中的那些音,那就变成了木卡姆四音列。如果由此两两形成音程关系,那么这便是木卡姆调式音阶,将会呈现给我们一个何等丰富多彩的木卡姆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西尕(Sika)的三音列和叫纳瓦(Nawa)的五音列。如同中古调式和教会调式一样,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四音列、三音列、五音列互相叠置起来,也可以组合木卡姆的调式。上图就是伊朗木卡姆的基本音阶,这也说明了木卡姆具有固定的格式,也体现了它那调式音阶的特性;

但是它也是多变的,在木卡姆音乐使用的一万两千公里范围内,地区性风格和个人风格、对调式主音和旋律进行的选择, 甚至审美意向的不同, 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木卡姆音阶。也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的木卡姆不尽相同。

形式固定却有多变的音阶,规范和变化这两个矛盾体的有机结合,带给木卡姆音乐以多变和新鲜的生机。

在二十四律音组成的四音列,通过相互叠合产生了超过100多种木卡姆的调式。其中有l2种调式最为常用,即:纳瓦、拉斯特、伊拉克、赫嘉兹、乌夏克、布西里克、依斯法罕、兹拉夫干、布祖尔克、赞祖、胡塞尼、拉哈维。而纳瓦、拉斯特、伊拉克和赫嘉兹4种最常用。

如西方音乐中的交响乐般,以某一个调式为中心展开,并以此调性为音乐命名,如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莫扎特的“g调第40交响曲”等。阿拉伯音乐也以某个调式来组织一个套曲,并以调式对此曲子进行命名,如“乌夏克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等。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木卡姆调式的名字与地域有关,那么也不可能仅从名称来判断它的历史与来源。

木卡姆世界里的万种风情

沿着丝绸之路,从新疆哈密地区至非洲北部的广阔地域里,众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歌舞,而他们却对木卡姆情有独钟。在一万两千公里的地域,可以划分出四个木卡姆的区域。

北非

作为木卡姆音乐文化链条的最北端,北非是欧、亚、非三大洲交集之地。这里的木卡姆被称为“努白(nawba)”,表达了“旋转”意思,兼具欧洲文化中的理性与典雅,也包含西亚文化中的婉转与细微,更具有非洲土著文明的少许激情,但是各国家的努白在音乐套曲结构上却各有特色。

在撒哈拉西部沙漠向北延伸到的摩洛哥,努白是不含独立器乐的声乐套曲,每套曲子又以逐渐加快的各个部分的歌曲形式而表现出来;在地中海沿岸向东的阿尔及利亚,人们依然记得12套努白中那些以器乐合奏为主的乐曲,声乐曲的含量被挤压成每套曲子的最后部分;

继续向东至突尼斯,将古典诗词融入声乐中,在弹拨乐器与鼓演奏的间奏曲里,去体会6/4拍子的美妙;到叙利亚埃及,以器乐的即兴独奏为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古典的努白”。在紧接的器乐独奏与合奏的形式之后,是以当地流行的诗为歌词而进行自由发挥的声乐演唱。

在各种努白的演奏中所使用的乐器也不相同,埃及和叙利亚主要使用乌德琴,而摩洛哥却更喜欢亚巴拨。而他们的努白段落与时间联系在一起,每日的不同时间,去演奏特定的曲目。

西亚

亚洲西部到非洲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木卡姆在这里被定义成调式音阶体系。

中东区域,以特殊的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组成音阶,再按照节奏的循环规律进行组织,形成了节拍和重音的音乐形式;

伊朗,木卡姆被称为“达斯特尕(dastgah)”,意为“组织”,将伊朗400多首曲子按照一定的调式组织成12个套曲,这12套曲被称为12“达斯特尕(dastgah)”。每套曲子均以引子开始,演奏出调式和旋律,之后逐步开始演奏其他乐章。

土耳其的木卡姆是一种调式音阶,音乐由一系列固定的音阶组成,并可由音阶构成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如古希腊音乐调式一般,木卡姆的类型依然可以再次组合成不同的调式音阶。

中亚

原先成吉思汗分封四个汗国的地方,它们有着共同的木卡姆音乐。这里更趋向于将木卡姆定义成旋律形态。这种旋律随游牧而生,天生带草原文化的原始粗狂。

阿塞拜疆,每一首曲子的名字中就包含了曲子所采用的调子。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六套木卡姆,它与中国新疆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六套木卡姆、在曲子结构上是一致的。这些音乐中的节拍形态,鼓的敲击节奏、旋律走向、调式关系,便是中亚木卡姆的实质。

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广大地方,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四个方向,有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东孩木卡姆和塔里木盆地一带的多朗木卡姆四种类型。

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进行漫长的木卡姆体系的介绍。在这横跨三大洲的历程中,会有更多美丽的故事与你分享。

《完》

菁致:最文艺的生活引领者!

文:菁致  微信公众号:jzliveshop   可在微信-发现-添加朋友-公众号-jzliveshop即可找到本号。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