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全国第一,四川为何“屏屏”出彩?

出口全国第一,四川为何“屏屏”出彩?
2024年06月25日 12:04 四川发布
△屏幕拼接成的“时空隧道走廊”。图源四川制造

研究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手机、平板、电脑......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你知道吗?大到广场上的巨幕,小到你的手机屏幕,都有可能诞生自四川

最新外贸数据显示,前5月,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优势,平板电脑出口284.7亿元,规模列全国第1;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投影仪出口额均列全国前列

四川,何以引领“视”界?

未来要如何大显身手?

六十年磨一剑

“四川造”翻开新中国第一篇

在四川成都的沙河之畔,有一片16.8平方公里的区域,老成都人习惯称之为“东郊”。如今,这里成为了不少年轻人到成都的“赶潮”打卡之地——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成都墙成为网红打卡点

东郊记忆的前身,是曾经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在这里,新中国电子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第一篇”

△过去的红光电子管厂。图源成都发布

1958年,作为“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接连在这里诞生,“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说法传遍大江南北。

△全国第一条黑白显像管生产线

走过60余载,四川是显示产业的老牌劲旅,也是今日强队。截至今年5月,四川新型显示面板出货量居全国第三,全球近20%的柔性屏幕贴上“四川造”标签。

从生产新中国第一根黑白、彩色显像管到“四川屏”走出国门,发展显示产业,四川源源不竭的动力从何而来?

与世界同“屏”共振

“四川屏”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去年9月,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开幕。据悉,此前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这是继2022年之后,大会第二次选址四川。

世界级行业盛会两度落地的背后,是四川“显示”实力的展现。

而在众多细分领域中,柔性屏是四川大“显”身手的重要推力,早在2017年前,四川就引入全球第二条、国内第一条6代全柔性AMOLED生产线,该生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可实现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不仅开启了我国柔性显示的新纪元,更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

△京东方柔性屏。图源锦观新闻

虽然已在细分领域做到“强者”,但四川没有停止奔跑,新的突破正不断发生

今年年初,全国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落地成。近年来,四川瞄准核心技术,国内首款特殊气体环境制程中的自动光学检测机成功下线,填补国内空白成都大运会上,金芒舞台、太阳神鸟火炬盘等“闪耀出圈”,是四川“显示无处不在”的生动展现。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

目光放大到成都平原经济区,四川已初步构建起以成都、绵阳、眉山为基地的成绵眉显示产业集群布局,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800家,产品种类涵盖了mini/Micro LED、OLED、LC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主流产品,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显示产业生态圈。

△绵阳京东方第六代AOMLED(柔性)生产线。图源中国电子报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还牵手重庆一起“屏屏”出彩。据统计,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和10%的智能手机生产于成渝地区,成渝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目标全球一流

显示产业是四川未来“首抓”

去年,四川提出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方案,明确要集中5年时间,推动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四川将显示产业作为支撑电子信息提质倍增的首抓产业,并提出一系列发展举措

聚焦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四川将牵手重庆扩容显示“朋友圈”。突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成都、绵阳、眉山等地显示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四川造”柔性屏。图源投资四川

突出重点能力建设,将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一批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区,力争用3年时间使四川新型显示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60%

此外,技术创新和生态打造也是发力重点。四川将加快建设成都京东方测试研发中心、“京东方-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四川AMOLED研发及生产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将推动京东方、惠科、信利、极米等“链主”企业跨界融合。

△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图源中国制造

关于未来,四川的规划不止在蓝图里,更在行动上。

近年来,四川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培育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2023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新型显示产业再次被划重点

去年3月,成都发布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以“新型显示”命名的扶持政策《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拿出最高100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走过半个世纪

依旧砥砺前行

 期待未来,四川继续“屏屏”出彩!

编辑 | 张莉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