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房地产,再次瞄准农村宅基地!

拯救房地产,再次瞄准农村宅基地!
2024年06月24日 21:11 用户1909107680

房地产救市已经打响“全面战争”,你要再决策错误,这一轮再难翻身!点击预约直播,听樱桃给你直击真相↓↓

最后一环,农村宅基地终于被盯上了!

最近多地纷纷出台鼓励农民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

冲上热搜的是当年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发布的房地产新政,明确规定:

鼓励农村居民放弃宅基地,一次性给予5万元购房奖励,在原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

6月21日,江苏南通也发文,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给予购房款总额1.5%的奖补。

湖北鄂州早在4月份已经发文,鼓励农村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去城里买房给予一定补贴。

……

以上政策目的有二。

第一,为了鼓励当地农民进城买房,这是小地方房地产救市作出的最后一次努力。

这种办法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5年前,许多县都有过类似动作。

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小地方是非常不利的,年轻人口基本上都被一二线大城市虹吸走了。

以前还有地方债和土地财政支撑着,现在这些都不复存在;

以前还能靠体制内群体接盘,这类人早就不缺房,这两年就连体制内旱涝保收的铁律都被打破,大量体制内开始缩编。

等于说小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彻底失去了购买力,彻底变成一个“不动产”市场。

现在盯上了最后农民这一环,我们都知道效果不会很明显,我看了网上大量的评论,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的。

毕竟这年代五万元也不值多少,有钱的农民不差这5万,而没钱的,5万块只能给个首付,后续在城里生活负担更大。

除非后续补贴的金额提高的非常诱人,否则估计没几个农民会接受。

第二,则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今年2月份,高层曾经开会提到,

“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还认为这土地要素,成为“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最突出的问题”。

我这样说可能有点笼统,说白了就是耕地面积得保住,同时也要腾出土地发展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次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的几座城市,已经规定好了,后续的宅基地都是用作耕地用途的。

之前黄市长就曾经说过,我国虽然地大,但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

这些年我们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不断压缩耕地面积。

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不得不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细分到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红线。

但是工业化发展也需要土地啊,这就和耕地红线产生矛盾了,怎么解决?

这二十年来,大量农民进城打工买房,理论上讲一个农民进城可以节约100多平方米的建设用地,若把它复垦,耕地必然增加。

但是中国农民“两头占地”,农村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没退出,城市又为其匹配了建设用地,所以全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

未来随着老年人的离去,年轻人对老家没感情,,最终造成越来越多宅基地荒废浪费的情况。

为了完成耕地目标,只能从村民浪费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入手。

所以未来要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后,如何退出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新机制。

重庆当年就搞了一个“地票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村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以及其一些附属地,后续复垦为耕地,由当地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这个凭证就称为“地票”。

地票是可以流通买卖的,长期稳定在20万左右,其中3.7万作为复垦经费,支付给区县土地整治中心。

余下价款的85%给农民,15%给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宅基地面积大小不同,核算下来,每户农民大约能得到6万-9万的价款。

大家别看钱少,重庆多山,渝东北乡村地区更是崇山峻岭,这些地本来就很难带来经济效益,甚至不大适宜居住。

自2008年底启动地票交易至2022年底,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已累计组织农村实物产权流转交易112.77万亩、40.85亿元,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交易11.02万亩、19.87亿元。

开发商也可以直接在土地市场上购买这些地票,用作其他的开发用途,说白了,就是让土地要素流动起来,去到它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

但地票制度也只能在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又不能太好的地方执行。

首先市场经济讲究的是能否带来效益,像一些偏远的小地方,本来地方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地票制度就很难执行。

而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经济发达的区域,很多农村集体土地本地人就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根本轮不到地方来盘活,地方想要插手,估计补贴的费用得很高,地方也承担不起。

所以重庆的地票制度也一直无法全国推广。

所以才出现全国各地都在用自己的办法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比如今天热搜的新闻,安徽凤阳,南通等地提出的,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补贴5万元。

但也是有进步的,起码一切以自愿为原则。

大约五年前吧,山东很多地方的棚改,大量农民被迫上楼,导致民怨四起。

去年自然资源部就发文,不得强迫农民上楼,一切以自愿为原则。

说真的,99%的中国农民绝对不会放弃老家的宅基地。

首先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情怀,哪怕我小孩每年放假都要带他回去住一阵子,和家乡建立起联系,宅基地就是我们的“根”。

再说了,对于真正的农民来说,宅基地不像城里的商品房,只有居住功能。

宅基地不仅可以住人,更是生产资料。

院子还能种菜种水果,养猪养鸡养鱼,他是包含生产功能的,在农村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没有太大花费。

但是在城里就不同了,哪怕你不吃不喝也得交物业费停车费,要是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人就废了。

经过这几年的经济周期教育,很多人内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农村人也想通了,不再那么执着于在城里买房。

甚至今年还出现了一种现象,一些年轻人在大城市赚到了几十上百万后,选择跑回农村躺平养老。

什么叫幸福?

背着高昂房贷,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住城里,光鲜亮丽未必幸福。

毫无负债,每天睡到自然醒,养鸡种菜喂鱼,住在农村,全身泥垢,也未必不幸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