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新周期”难下定论 要站在宏观经济视角下投资

为啥说“新周期”难下定论 要站在宏观经济视角下投资
2017年11月28日 17:20 馨欣守望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陈光磊指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新周期”,今后投资要基于更长远的宏观经济视角。

陈光磊表示,判断“新周期”是否到来,首先要清楚“新周期”概念的论据。从宏观经济的数据,汇率因投资、出口量的上升而稳定向上的周期角度,包括相对宽松的资本管制状态等宏观经济层面,都没有反映经济处在乐观的复苏预期中。

陈光磊补充道,市场往往是根据某些个别行业数据,例如上游行业因为去产能、环保治理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等影响,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而判定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到来。其实,上游行业的情况、整个经济周期出现根本性好转的迹象并未发生,包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像煤炭、钢铁等与资源相关的周期股的走强,上游行业的集中度、产能利用率上升,将宏观经济局部的概念,一旦推广到整个经济,就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问题。

陈光磊举例而言,类似于有人经常说中国A股出现结构性牛市,但并未具体到哪些板块,这种说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存在不可证伪性。而做研究不仅仅是解释过去,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如果只利用片面的数据预测未来,预测结果没有任何说服力。

因此,陈光磊认为现在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为时尚早,投资者应该站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视角、应该基于更长远的宏观经济视角进行投资。

货币现象的本质是人口现象

陈光磊认为,从大的范围来看,最近债市调整的实质是整个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所致。作为长期观点,人口相对于经济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独立的。具体来看,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深,通货膨胀持续走低。由于抚养比不断上升,而老年人的收入固定,甚至没有收入,导致老年人风险延误一直处于下行阶段。因此,货币现象的本质是人口现象,一旦人口老龄化,社会对通胀的容忍度下降,就会引发很多矛盾。另一方面,随着抚养比上升,工作年龄人口开始下行。

陈光磊强调,工作年龄人口作为主要储蓄的来源,一旦储蓄减少,整个社会的资金减少,利率上行,整个社会资产就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一些轻资产会受益。

陈光磊根据其2011年发表的报告指出,债市在经历大牛市后,通胀不断下行,下行到一定阶段,利率上行反过来制约资产价格。因此,资产价格与利率紧密相关。

陈光磊详细阐述道,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债市、股票、汇率、房地产几个大类,股票方面,上涨主要集中于蓝筹股、稳定预期股,并不是全局性的上涨。债市在经历牛市之后,十年期国债利率达到4%,一旦出现经济下行或者利率上行,反映在汇率上面,会有一个调整的压力。

陈光磊表示,不同国家货币发行制度不同,随着经济体量增大,货币发行制度有可能会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增强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