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生了!手机收到一长串扣款记录,女子查完发现……

又发生了!手机收到一长串扣款记录,女子查完发现……
2024年06月27日 19:50 大庆晚报

“前段时间,我突然发现,手机被‘莫名扣款’,几十到几百,扣款记录一长串。一查才知道,竟是‘熊孩子’惹祸,玩游戏偷摸充值了……”6月25日,市民刘女士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刘女士表示,虽然自己是个例,损失也不是很大,但她想提醒广大家长,让孩子远离手机。

市民:

游戏充值近万元

刘女士说,她儿子9岁,丈夫常年在外地,她平时工作也忙,公婆帮忙带孩子,为方便沟通就留了部手机。

4月初,刘女士发现,手机里被扣费几十元,她并未太在意。

6月初,公婆要钱买东西,她无意间发现,留在家里的手机,有一长串扣款记录。

“不光孩子手机里的钱没了,我手机也莫名被扣款一千多元。我以为手机坏了,一顿检测,都说没问题,回家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玩游戏充值了……”

经联系,网易客服告知,可在《网易家长关爱平台》上提交申请。

刘女士的儿子前后充值近万元,提交申请和充值截图后,成功退款6850元。

现象:

手机上瘾危害大

刘女士说:“我上网一查才发现,类似的事儿还真不少,都是上网玩游戏充值。我同事家孩子,据说充值两万多元,我听着都后怕。”

刘女士坦言,当初给孩子留手机存钱,一是为了方便沟通,二来也是为了让公婆应急。孩子要手机时,老人以为是查作业或打电话,根本没在意。有时候去超市买东西,本意是锻炼孩子,就告诉了密码。

记者走访后发现,此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外出聚餐聚会,习惯给孩子玩手机,孩子们则沉迷于游戏中。

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家长,其中有8位家长表示,孩子曾在网上充值玩游戏;其中13名家长表示,孩子整天要手机,双方经常因手机发生争执。

提醒:

支付密码要看牢

针对玩游戏充值一事,律师韩忠义表示,《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此事件中,9岁男孩大额充值,属无效行为。

从事心理学的王老师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引导孩子多读书,多去户外游玩等,不要嫌费事,丢一部手机给孩子,更不能让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手机的转账或支付密码,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保密,否则一旦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家长则要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

记者:尹淇

责编:李佳明

审核:代宝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