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哪些公司能活过熊市?

在港股,哪些公司能活过熊市?
2024年02月06日 21:26 洪梅眉

在港股5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很多轮熊市,每一轮都有不同的特点。自2021年初恒指重上3万点至今,可以说我们一直处在一轮漫长的熊市之中。间中有反弹,但总体趋势是向下的。因此,学会熊市选股策略至关重要。

我不知道牛市什么时候重新降临,但只要保证自己在熊市中不死,已经足够跑赢大部分玩家。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下港股市场能够活过熊市的公司有哪些特征。总结完之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哪些公司活不过熊市。概括来说,就是熊市必胜品种和熊市必败品种;那么大家要做的就是:关注前者,远离后者

1 熊市必胜品种

(1)浓眉大眼。典型案例:网易

网易这一年多以来的走势及其雄壮。先看图。

(网易2022年底以来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即便是去年冬至日血腥屠杀25%,到现在也基本上收复跌幅了。相比起来同为游戏板块的腾讯,却无法收复那天的跌幅,甚至最惨的时候还一度跌破。腾讯和网易的天壤之别我后面再分析,这里先谈谈网易。

首先要说的是游戏板块是一个对龙头很友好的板块,而网易由于多年以来坚持精品策略,许多爆款游戏的生命力能够维持十年以上,护城河极其深厚,像早年的大话西游系列、今年的阴阳师、易水寒等等。其次就是这些优势使得网易能够常年保持业绩增长,而且这个增长不怎么受经济周期的干扰。第三是科技属性是的公司可以持续降本增效,毛利率持续提升。基于这三点,市场对网易一向极度友好。

其实以上这三点基本上复合了美股科技巨头的特征,按道理应该是会比较好命的。然而一天暴打25%,也算受尽折辱。

但最终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收复跌幅那次的跌幅,说明市场对网易还是比较尊重,该给的尊严会给的。而且现在恒指跌成这个样网易还能基本上保持在高位,那么将来如果指数反弹,网易只会更强。

(2)躺平收息。典型案例:中国神华,中海油

市况不好,资金会倾向于保守收息,因此股息股往往会受到青睐。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股息和债息收益之间的跷跷板问题。像2023年初开始就一路狂飙的中移动,就是典型的股息股。岔一句体,目前中移动已经是港股还能维持万亿市值的仅存的几枚硕果了,且行且珍惜吧。

2023年初那一波暴走,看新闻的股民会把它归结为中特估。当然中特估的因素存在不假,但还有另一层就是炒美联储降息。因为息率一降,你原先的股息率就超了,那么资金就会涌入你的股票,把股价做上去,对应股息率就会降下来,维持平衡。

这个逻辑和2023年11月初美联储议息会议确定了利率不再上行之后,神华立马开启一轮暴走的逻辑如出一辙(下图)如今降息预期稍微松动,而神华、移动这些公司的股票就开始在高位耍赖皮横着不动。什么时候降息预期再起一波,这些股票就会继续向上暴走。

(中国神华2022年底以来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3)周期起伏。典型案例:理想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升,这个板块最初的爆发性已经弱化,反而跟随汽车周期自身的波动性加强。这种板块的公司主要看毛利率,其次看销量。这两个因素构成量和价,即Q(Quantity)和P(Price),即判断周期起伏的一个重要依据。

(理想汽车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量价齐升——量增价跌——量价齐跌——量缩价涨。

2023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从量价齐升到量增价跌的相面转换,而2024年将逐渐过渡到量价齐跌的阶段。对于2024年本身,新能源汽车板块应当避一避,目前Tesla已经跌到180,看似还没跌到底。但后面随着周期的好转,是会再起来的。

2 熊市必败品种

(1)巨型蓝筹。典型案例:腾讯、友邦、港交所

这三只股票其实2023年业绩都不差,像港交所和腾讯某些季度甚至交出了史上最佳业绩,但股价就是这么无脑跌。腾讯很多网友说受制于南非Nasper减持。但我想说,Nasper是2018年3月份宣布的坚持,2018年腾讯最低跌到240不假,但腾讯史上最高股价700出现在2021年初,明显是在Nasper之后。所以Nasper减持是股民的阿Q式自我安慰。

腾讯不涨的真正原因在于,与指数太接近。恒指一度被称为“腾指”(腾讯指数),腾讯即恒指,那么如果市场大盘差,腾讯也好不了。

同理适用于港交所、友邦等等巨盘蓝筹股。由于太接近指数,那么如果指数不行,这些股票都不会太好。

有人会说,你把这些股票拉上去指数不就好了吗?实情是,指数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期指、还有指数期权、国际上还有很多指数投机产品,是人家通过这些衍生工具去做指数的价位,然后带动你这些巨蓝筹被动沽盘,而不是反过来。

(2)长期亏损。典型案例:哔哩,快手。

亏损股有不少都是2018年港交所新政之后上市的。当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市场会给这些股票以耐心,等他们走出烧钱阶段,进而盈利上岸。但现在流动性收紧这么久,叠加港股市场信心堕落,那么投资者就不愿再等下去,或者说没有耐心了。

哔哩哔哩属于长期持续不能盈利的,因此看到从2023年初开始就一路阴跌,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弹。而快手属于刚刚上岸的,所以去年4-7月份有过一波短暂的上行,最后的灿烂,但随后市场的表现也显示出,不愿再等了。快手的走势总体上比哔哩要漂亮一点,但也难逃最终走向下跌的宿命。

(快手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当然,还有更多那一波借“上市新规”改革登陆港交所的公司,例如平安好医生、歌礼制药,以及2020-2021那一波IPO热潮的过江之鲫,像奈雪、医渡科技之流。这些公司如果长期不能盈利的话,最终都将打回原形。

(3)过气热点。典型案例:信义光能。

光伏是过去几年的热点,现在退潮了。将来还能不能起来不一定。

光伏我倾向于不把它定义为周期,因为他周期太长了,基本上要5-10年才能炒一波,而且中间伴随着技术升级迭代,几乎每一轮周期对于参与者而言都过于惨烈,不论是躬身入局的企业还有投资者。

(4)无流动性

太多了,这种股票太多了。不举例了,一天几百万成交金额的,都高危。港股这种地量成交的股票,往往货源归边,稍微放大一点的成交量就可能引发暴跌清仓式暴跌。上周五的中旭未来(09890.HK)了解一下。

好了,必败品种就这些,大家执生回避就好了。

当然……如果这必败的这几个因素都包含了,也就是说既是指数成分股、盘子不小、还没有业绩支撑持续亏损、而且热点过气市场不愿再给你耐心……那么最终结果一定是死得很惨。例如:美团。

(美团2022下半年以来股价走势,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当然美团在去年Q3业绩之前,市场基本上还是对他比较尊重的,虽然不肯涨,但100港元的价格还能保得住。但是Q3业绩一出,耗尽了市场的最后一点耐心,于是一掊把你干下去,彻底怼烂,水花不打,到现在股价干到65,似乎还没有见底的迹象。

3 其它风险

最后还有一类,涉及大国博弈,被夹在大国之间成为牺牲品的公司,或者有这种潜在风险的公司,也应当回避。典型案例:百度。

1月15日那天百度缺口暴跌11%,至今缺口无法收复,其真实原因大概就与大国博弈有关。这里不便说,大家自己查新闻吧。

(百度股价一日暴跌11%,来源:富途牛牛)

像百度这种纯广告公司,叠加一点AI属性,放在美股就是Google和Meta这种级别的。虽然你的广告、AI以及业务模式都是别人的低配版,但从估值角度,Google和Meta能有20—25倍,你百度最起码15-20倍是应该有的。最差也是12-18倍。那么对应到股价上,120附近应该是底部了。

但1月15日那天就这么赤裸裸地跌穿100。虽然是错杀,但短期内恐怕难以翻身。而且如果他真的就一直在100附近晃的话,老手都知道盘久必跌,最后什么样的投资策略都无效。

4 总结

以上大概就是我对2024年港股投资的基本注意事项了。

再重复一遍,能够扛过熊市的公司,一定是要(1)有坚实的业绩支撑、或者(2)有牢固的派息收益、以及(3)不涉及大国博弈的标的。

而那些(1)烧钱的、(2)亏损的、(3)炒概念的、以及(4)盘子太大接近指数或者(5)盘子太小流动性没有的,以及(6)在大国博弈中有可能牺牲的品种,都应当尽量远离。

好了,就这些,祝大家投资愉快,一起熬过港股熊市。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