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的访客或许会注意到,洛杉矶的街头巷尾散布着许多带有独特风格的“软脚屋”公寓。这些二、三层小楼造型简洁,带着上世纪50年代的中世纪现代气息,曾是洛杉矶住宅市场的象征性建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洛杉矶时报》和SFGate的报道指出,这些当年风靡的建筑现已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在地震频发的加州,其结构安全隐患逐渐引发了广泛关注。
软脚屋的起源:经济高效的复古设计
20世纪50年代末,移民潮和年轻家庭的涌入使得洛杉矶的住房需求激增,开发商亟需一种经济高效且占地小的住宅形式来满足市场需求。这类被称为“dingbat”(软脚屋)的多户住宅,其特点是在上层设有居住空间,而底层为开放式车库,为住户提供便利的停车空间。这种紧凑而实用的设计形式,造价低廉,快速普及,为洛杉矶增加了大量新的住房,显著缓解了当时的居住压力。
在外观上,“dingbat”建筑大多采用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楼名常刻于外墙,有时还会搭配独特的装饰图案。正因其设计的经济性与独特性,这些建筑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成为洛杉矶的经典街景。
法规变更与“dingbat”建筑的式微
然而,1964年洛杉矶市调整了针对多户住宅的停车位要求,由原来的每单元配置一个停车位,改为根据居住面积计算停车位数量。这一变化使得大多数“dingbat”楼盘不再符合标准。孙斯陶指出,为应对新规,开发商曾尝试设计单间或一居室小户型,但市场反响不佳,难以推广。
此外,加州还出台了不允许车辆直接倒出车库进入街道的法规,而“dingbat”式建筑的车位常紧邻街道。这些新的规定无形中增加了设计和建造成本,使得开发商们逐步转向其他更符合规范的建筑形式,“dingbat”公寓的建造也因此逐渐减少。
地震隐患:地震频发地区的结构性脆弱
孙斯陶认为,除了法规变更,地震风险也是“dingbat”建筑面临的重大问题。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发生后,大量“软脚屋”因底层车库结构薄弱而坍塌,这一结构脆弱性使得此类建筑在地震中表现不佳。震后,加州加大了对建筑抗震性的要求,规定此类老旧建筑必须进行加固,以确保居住安全。
加州地震局(California Earthquake Authority)和加州住宅缓解计划陆续推出资助项目,帮助房主承担抗震改造费用。孙斯陶此前曾撰文介绍,符合条件的单户住宅房主可获得最高1.3万美元的补助,约能覆盖一半的加固成本。此外,“地震支架+螺栓计划”(Earthquake Brace+Bolt)也向拥有“爬行空间”(Crawl Space)的房主提供补助金,以提升房屋的抗震性。
这里的“爬行空间”指的是建筑底层与地面之间的低矮空间,通常只有1至3英尺高,用于容纳水电管道和通风设备,便于维修检查。这一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地面湿气,防止渗入地基,但因高度不足,无法作为居住或储藏用途。
复兴的契机:创新赋予经典新生
尽管“dingbat”建筑在地震中显得脆弱,但其独特的复古风格和历史价值使之在洛杉矶依然广受欢迎。南加州当前住房供需紧张,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dingbat”模式的潜力。孙斯陶观察到,近年来,部分设计理念如增建ADU单元(附属居住单元)和放宽停车位要求,为这种经典建筑提供了复兴的可能性。
虽然严格的新法规使原版“dingbat”模式难以再现,但现代化设计的不断探索或许能赋予这一建筑类型新的生命,让它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符合当代的安全和实用性需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