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全:太阳山上的野茶工匠

李义全:太阳山上的野茶工匠
2024年06月29日 03:10 浔阳晚报

  □ 余慧琳 本报记者 周慧超/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初夏的武宁县黄沙村,在中国武宁野生茶科技小院的太阳红野生茶优质种苗选育实验基地,李义全正在查看茶苗管理记录。这样的生活已成为他的日常。近日,省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我省2023年乡村工匠名师认定对象名单,九江市4名“匠师”认定为江西省乡村工匠名师,李义全名列其中。

  传承祖业

  在武宁县黄沙村太阳山谷,有35000多亩原始森林,海拔600~1300米的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茶资源,树龄大多在100年以上。这里地处北纬29度茶叶黄金生长带,是孕育优质茶叶的天堂。

  1964年,李义全出生在武宁县黄沙村太阳山下。自打记事起,李义全就跟着家里的长辈一起上山采茶,在家做茶,到湖北卖茶。“村里的农户大都这样,太阳山可以说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李义全说。

  太阳山与湖北交界,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古茶道的必经之地,每天经过茶队多达100多人,热闹非凡。李义全的曾祖父在汉口有自己的茶庄。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茶道没落,太阳山优质的野生茶年复一年生长、老去,一度无人问津,但是太阳山绵长的茶香深深地印在李义全的脑海中。

  太阳山这里原来都是村民自发制茶,不成规模,缺少技术设备,品质良莠不齐,自然也就难有市场,茶叶销售不出去。2018年,年过半百的李义全返乡创业,成立江西省太阳红茶业有限公司,注册纱坦太阳红品牌,潜心做太阳红野生茶。

  守正创新

  自少年离家,李义全已经30多年没有做过茶了。太阳山的野生茶资源有没有遭到破坏?茶叶的制作工艺是否适应规模化生产?在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太阳红野生茶又如何突出重围?诸多问题摆在李义全的面前。

  与其瞻前顾后,不如先干起来。李义全数十次进山考察,历时一年多对纱坦峰、独桥窝等11个区块野生茶资源进行普查,发现比较集中连片的茶叶5000余亩,就向有关部门申报并设立了“太阳山高山野生茶保护基地”。

  “那一年多,我几乎天天往山里跑,哪座山哪里有野生茶树,需要走多久的山路我都一清二楚。”李义全说。

  为了做好高端野生茶品牌,李义全从采茶起,抓好每一个环节。每年采春茶前,他都会对采茶工人进行统一培训,指导他们如何采摘最优质的茶叶。

  在我们印象中,茶叶似乎是中老年男人的饮品,年轻人及女性朋友通常接受不了它苦涩的口味。

  “野生茶叶里的成分有2000多种,不光只有苦和涩味,我一定能把它做得又香又甜的。”李义全的执拗劲儿上来了。

  野生茶与茶园的茶叶不同,每一棵树,乃至每一片叶子,生长的环境、光照都有差异,茶叶的厚度、茶梗的粗细都不一样,也就导致加工的方法都不一样。

  李义全走访请教了国内数十位茶叶专家和教授,结合他们不同的经验和理论,经过100多次的试验,不断改良提升,得出茶叶的萎凋、温度、揉捻、发酵程度最佳结合点,探索出野生白茶、红茶、绿茶的新生产工艺,终于做出了期望的又香又甜的茶叶。

  匠心筑梦

  在几年制茶的过程中,李义全发现,有些野生茶品种特别好,不仅产量高,品质、口感俱佳,可以大面积发展。

  随即,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中国武宁野生茶科技小院”,投入70余万元建立了6间实验室,设立野生茶优质种苗选育实验基地,甄选最优质的野生茶样本,采用克隆的方式,培养优质茶苗。

  “这些茶苗,我将免费提供给所有有志发展茶叶的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的乡亲们鼓起腰包。”李义全说。

  李义全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发展高山野生茶产业,办好公司,扛起社会责任,带动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他积极参与帮扶事业,把公司作为乡村振兴载体,“一乡一园一村一品”产业打造,按照“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纱坦太阳红野生有机茶成功进入全国帮扶产品目录,解决了周边农民1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户30人,人均增收近万元。在国家和省市县有关部门支持下,成功组建了“中国江西武宁野生茶科技小院”“九江市太阳红野生茶研究院”“武宁野生茶专家工作站”等,组织农民开展野生茶养护、采摘、加工等技术培训。协助农技协推广农业科技,指导村里建立野生茶公司,壮大集体经济,让野生茶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