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把债主变成干爹

债转股——把债主变成干爹
2017年08月22日 09:48 老戴六一

看标题就知道,这又是一个你们喜闻乐见的故事。

二妮胸大,柱子钱多,狗男女各取所需这种事早就习以为常。但太阳东升后,原本可以提上裤子各奔前程,从此相忘于江湖的二妮和柱子,却因为这次上门服务而选择相濡以沫。这是个多么感人的故事!我差一点以为看到了现代版的《柳如是》,可事实告诉我们:二妮和柱子总有一方是无可奈何情非得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次“债转股”,效果如何正反方至今争论不休,能引起争论,说明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首先来说说债和股有什么不同。

债权债务(贷款)的形成,是一种提前约定好利率、借款期限、借款额度以及担保形式的借贷行为。甲乙双方必须按照贷前签署的协议或合同执行,否则就是违约。签了合同就放款,到期就收回;有需要就再借,没需要就拜拜。一切都是已知的、确定的,简单明了。

太TM高深了,干脆说人话。借贷就像是找小姐:年龄、长相、身材、学历、价格、人数、时间、地点等一切因素统统提前约定好,见面就直入主题,结完账就各奔东西。一切都是已知的、确定的,简单明了。

当然借贷也会有猫腻,就像有的小姐自称是大学在校生,却解不开二元二次方程,也接不上“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下一句。但依然不影响她的业绩,毕竟一包草的表面,还是个绣花枕头。包装还是需要的,想在审贷会上顺利“过会”,面上得过得去。

股权介入就不同了。除了持股数量和当前估值等少数几个数据之外,其它的一切都只能寄希望于“预判”的准确度。股权投资,说白了是对被投企业未来价值的投资,但未来谁能说清楚?明天能发生什么你知道?资金到位后企业可能业绩直线上升,迅速扩大规模,B轮C轮跟进,IPO上市让你赚的盆满钵满;也有可能破产倒闭让投资方血本无归;更有可能长时间不好不坏,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硬生生把投资方拖的没脾气。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有风险的。

这就像结婚。婚后的一切只能寄希望于“预判”的准确度。另一半有可能与婚前一样,对你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携手到老儿孙绕膝;也有可能骗婚闪离礼金不退、出轨外遇折磨至死;更有可能感情冷淡若即若离、相对无言耗此一生。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有风险的。

但投资机构不是傻子,为了化解有可能存在的风险,他们都会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最为可行的退出机制,一旦形式不好立刻明哲保身全身而退。但想在一段婚姻中全身而退,我想即使最精明的风控专家也难以做到。

为什么要债转股?因为债还不上了,用股顶账呗。

那么问题来了:股到底值不值钱?值多少钱?

我从2013年开始涉及股权投资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至今没什么建树,但勉强有点见识。

股权介入的时间点,一般有初创期、扩张期以及Pre-IPO期。都是在被投企业未来有快速发展或上市可能时,投资方才会注资。从没听说股权投资的时间点,有“贷款还不上期”的。成功的股权操作,都是锦上添花,然后连锦一起卖掉;没见过雪中送炭,最终把炭都赔上的。当然2B偶尔也会有,但毕竟不是主流。

好企业,就像年轻、漂亮、有活力又会打扮的模特,早就被干爹盯上了,基本不会缺钱花。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好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初上新闻,就是因为获得了某某机构数千万美元的风投。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哦!原来还有这么个企业这么牛逼。相反那些整天群发商业计划书、到处找投资机构的企业,即使外表长得再漂亮,内部也一定有看不见的妇科病,不然不可能整年的求干爹而不得。

债转股,就是把债主变成干爹——甚至是亲爹。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债转股?

当然是整体经营数据向好,有内在发展动力和潜力,暂时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

债转股后企业抛掉还本付息压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盈利上,同时借助大型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助力,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企业发展、股权增值。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股权作为金融资产,既可以持有等分红,也可以溢价售出,两边都不亏。当然这是相当理想化的状态。最怕的就是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又有高空指挥、遥控安排,该转的没转、不该转的都转了,僵尸企业披着债转股的外衣继续僵而不死。

时隔十余年,债转股的大幕再次拉开。但这次不同,克强总理给债转股加了三个字的定语——市场化。

借用李毅大帝的一句话:天亮了。

什么是市场化?

市场化就是没有行政瞎干预、没有领导打招呼、没有关系递条子,一切全靠金融机构和企业自己的意愿解决。

市场化就是没有七大姑介绍对象、没有八大姨拉你相亲、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他恰好风华正茂,你恰好待字闺中。

市场化就是在春光和煦、暖风微醺的日子里,王八刚好遇见了属于他的那颗绿豆。

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市场化、落实市场化,未来的当爹之喜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否则一切就又落俗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