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与李嘉诚的“跑路”哲学

鲁智深与李嘉诚的“跑路”哲学
2017年08月22日 08:00 老戴六一

文/老戴

前些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吃顿好,细软跑”。如果有人思想江化、大搞“暴力膜”;或者给食堂差评乱发朋友圈,那留言或评论中除了“开门送快递”、“闷声作大死”之外,多半会有人写一句“吃顿好,细软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完蛋了,抓紧时间吃顿好的,赶紧带上值钱的东西跑路吧。

我大体翻阅了一下相关书籍,从古至今“细软”这个词,几乎都与“跑路”有关。在元明清话本小说体系中,如果有人进京开会、东莞寻欢、外出访友、嫩模陪游,一般都会“多备盘缠,随身用度”。但如果进京开会不小心念了“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之类的诗句,或者东莞寻欢被群众举报,惹上一身尴尬官司,那一般就要“收拾细软,寻个隐蔽去处”。

为啥有好事的时候出门,就是“多备盘缠”;有坏事的时候跑路,就是“收拾细软”呢?这就要解释一下“盘缠”和“细软”的不同之处。盘缠指的就是流通货币,俗称钱,上海话叫钞票,英语是money。古人的腰带兼具束腰、装饰、塑形、捆扎、钱包等多种功能,表面上那是腰间的一块破布,实际上那里面装着钱。所以古代的钱,都是以“盘”或“缠”的形式紧贴主人的小蛮腰。以前形容某人钱多,是首富干爹,往往用“腰缠万贯”这个词,意思就是这孙子腰里揣着这么多钱,也TM不怕沉掉裤子?

“细软”就不一样,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落魄中的财富哲学,凝聚着无数贵胄富贾身处逆境时总结出来的东方智慧。“细软”绝不单指货币,甚至大部分情况下要比货币更具优势。“细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价值高、易携带、变现快。这三个优势必须同时具备,少一个都不行。

《水浒传》里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粗重之物尽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鲁智深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更不可能懂公司经营、财务风险。但就这么一个张嘴“鸟”闭嘴“屌”的粗人,尚且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衣服盘缠,细软银两”其余的“粗重之物尽都弃了”。试想如果让鲁智深抱着一块半人高的和田玉原石,那他绝对做不到“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至于背着房子土地、设备库存,那就更加不可能。

2013年“经济新常态”概念首次提出,GDP两位数增长一去不返。许多前些年赚钱赚到“不好意思说”的传统行业才开始真正明白,什么叫“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于是从2014年开始,一种被俗称为“跑路”的跨境资产腾挪活动逐渐兴起,然而操作腾挪的企业家水平高低不同,有的强过鲁智深,有的还不如花和尚。

水平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耄耋之年的李嘉诚无疑是其中高手,“收拾细软”抄底欧洲,一举买下大半个英国。之所以能够转移成功,是因为李嘉诚能够迅速将手中资产变为“细软”。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负债轻。有老婆,是借钱娶的;有儿子,是借种生的。通过高额负债购入的资产,最终很难跟你姓。77家酒店、13个文旅项目、两个万达广场、淄博预留地块,如此庞大的资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以批发价大甩卖,连潘石屹都惊讶于卖价如此之低,以为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这些资产现在虽然还叫万达,但已经不姓王。一根黄瓜5块钱,但其中4块钱是债务,如果有人买黄瓜,不但要接盘黄瓜,还要接盘债务,因此卖掉黄瓜,最多也就拿到1块钱,这是贱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负债率超过70%的万达,李嘉诚“在债务和贷款问题上非常小心,如履薄冰”。毕竟借来的钱和出来混一样,迟早要还的。2016财年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负债率仅有2.7%,整个长江实业集团的负债率不超过15%。出售这种低负债的资产,才能换回大量的“细软”。

二是出手快。李嘉诚抛售资产的时间起点,可以向前追溯到2013年,那时候的地产价格不如现在,但政策和市场资金的宽松程度,却比现在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在资产价格筑顶之前,将它们抛售获利,资金落袋为安。获利先人一手、快人一步,排除风险、挤掉泡沫。卖掉之后价格再怎么涨也不后悔,因为河边走常了湿过鞋的都知道:最后的涨幅风险最大。用李嘉诚的话说,这叫“不挣最后一个铜板”、“吃鱼只吃中段,只赚属于自己的利润”。

如果将资产价格波动画成一张K线图,李嘉诚的抛售时机,恰好在筑顶反转信号的左侧。这种交易手法,在二级市场中也叫“左侧交易”,是少数高手才能掌握的交易心得,而李嘉诚就是少数高手之一。至于精准的逃顶抄底,那是神仙交易法,但估计神仙不做金融投资,毕竟投行爱约炮、券商找小姐、基金睡助理,这和神仙都不搭边儿。至于“右侧交易”,就是你们常见的追涨杀跌,可惜那是你,不是李嘉诚。

三是购买溢价低。两三年前,欧债危机、欧元疲软、欧洲资产价格普遍偏低。李嘉诚趁此时机低位抢筹,2013年开始投资版图遍布荷兰、爱尔兰、英国、德国。而万达选择出手的时间和地点都让人莫名其妙,比如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院线,比市场估价高出了73%,让我究极进化也想不明白。

当然,也许是我太傻,脑子不够用。

四是现金流充足。人失血会死,企业没了现金流也活不长。无论“跑路”之前还是“跑路”之后,李嘉诚都非常注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商业最重要的指标是现金流,要有额外的资金随时做大行业”,这是至理名言!许多自认牛逼的企业家,账上往往趴不住钱,一旦闲钱没有投出去,就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好一点的找投资总监骂娘,差一点的直接自己撸袖子上,直到玩不转了才后悔莫及。李嘉诚在中国“有额外的资金”,到欧洲的投资项目也都是港口码头、燃气水电这些能迅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而万达买的马德里竞技、好莱坞电影公司之类,基本都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和“稳定的现金流”没有半毛钱关系。

去年冬天某个峰会晚宴上,同桌的一位大哥酒后吐真言:“咱们做金融的,千万有点B数。”我却觉得,做金融投资可以没有B,但一定要有数,毕竟步子迈大了,也容易扯着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