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经济学,京沪永远涨观点汇总,应有尽有,附资源

菜场经济学,京沪永远涨观点汇总,应有尽有,附资源
2017年06月12日 14:03 人余木木三

作者:徐彬说投资

对于很多人的推荐语“京沪永远涨”当做发财语录,其实财上海用这个俗语的背后含义还是比较悲观的。今天,我们把《菜场经济学》一书中的精髓整理给大家,也许你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有新的理解。

注:《徐彬说投资》读书栏目致力于为大家推荐财经、职场、个人成长方面的好书,书中立场不代表徐彬本人的观点。

01

货币政策

2009年的4万亿出台有几家欢乐几家愁。

财上海认为,4万亿出台,利弊各有,其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由于当时中国出口大面积关停,导致农民增收无望。如果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办法,行政部门唯一能想到的速效药,就是印钞。

货币印出来之后,通过搞基建,货币流入了各行各业的私人之手,私人的货币一般不会涌到菜市场的,因为,你吃不了几吨大米和蔬菜,涨一点儿也就这样了。那么,私人的货币会涌到哪里?

楼市

财上海在《菜场经济学》中对“货币”的表态很坚决:就是得印。因为没有办法,刚性支出这么多,必须付,经济不好了,财政收入不够,只能通过印钞来拖延。

财上海表示,印不印是一个利益的选择。它涉及到了就业,因为1998年的下岗阵痛我们没有能力再一次承受。当年,朱镕基总理不印钱,所以国企有大批人员下岗。可是放在今天,谁下岗都不行,因此要维持就业,就必须大量的印刷钞票。那么印钞带来的结果是,农民得利,倒霉的就是那些中产阶层的白领人员。

02

理财产品内幕

这些理财产品的背后运作方式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金融创新”。

然而在财上海看来,这些金融创新不过是许多合同的主题互相搭配,绕开监管条例,把资金导入房地产,只要房地产不出现问题,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总体风险极小。

如何来理解“理财产品”?

它类似于民间集资,只不过多了一个环节,就是金融民工配合律师,绞尽脑汁设计“资金池和合法化”。财上海想了半天终于明白,这要怨就得怨京沪房价高,房地产利润高,很多人都贷款进入,顶层就严禁银行借钱给开发商。于是,金融民工就设计出绕开监管的复杂模型,绕几个弯把钱借给开发商。地产行业都是长期投资,没有五年不可能有钱还,后面就是拉新钱还旧钱,拉不到新的就违约,所以一大群老头老太在银行躺倒干嚎。

财上海说中国绝大部分的理财产品最后都跟房价地价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哪怕是饶了几个弯,所以楼市经济崩溃的最后买单人是:理财产品的散客。

03

京沪永远涨

京沪永远涨的逻辑是什么?

第一,京沪的楼市总有一股强而有力的刚需存在。

也就是说,全国富人的居住需求和保值需求都在京沪,这些人的家庭资产至少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在京沪边缘地区买房的人,被财上海称为屌丝中的精品,也就是精品海龟、副总裁、销售精英等等,他们盯着京沪的房子安家落户,动用“三代积蓄”,欠上“二十年债”也在所不惜。所以京沪的房价还会高歌猛进,疯涨。

第二,京沪的楼市是严重存在漏洞的。

财上海指出,假设今年货币投放集中在煤炭领域,山西境内货币就暴涨了,如果投放到粮食领域,河南就暴涨。所以,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持续性很差,而不管哪个领域,货币倍增,最后肯定是集中到京沪楼市报道。所以,京沪楼市涨价的持续性超级好,除非不再印刷货币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