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彬说投资
《菜场经济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2016年9月第1版,2016年10月就已经第4次印刷了。作者是“京沪永远涨”的发明者:财上海。
这个人有趣在他并不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书的封面封底扉页也没有一堆的公知大佬推荐背书,作者是那种接地气接到土里的“民科”范儿。
他在这本书里,既无学术背景压力,又无政治影响力压力,话说得很透,不装逼,不装傻,不空谈理论,读完之后确实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今天的关键词:
货币政策、4万亿、房地产
财上海在第一章的开篇就说,在现代的经济中,货币至关重要。2009年的4万亿腾空出世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像是对内的通货膨胀,房价高居不下,对外汇率扭曲等等。
所以我们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钞票,到底印还是不印?
2009年的4万亿
印不印钞,我们需要先来看看2009年的“4万亿计划”这段历史背景。
财上海认为,4万亿出台,利弊各有,其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由于当时中国出口大面积关停,导致农民增收无望。如果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办法,行政部门唯一能想到的速效药,就是印钞。
这4万亿集中在了最适合无技能农民工就业的基建领域,引发了房地产的兴旺。并且,所有跟基建相关的都成了爆红的行业。
那为什么不能实行经济紧缩政策,苦个几年呢?财上海认为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自行车要是不能前行,就要倒。一旦穷了,白领的贷款成问题,公务员的工资也得缩水,政府就成了大家喷口水的地方。但这4万亿的确让不少人吃了苦头,最明显的就是那些80后。大学生本来以为,来到京沪,努力工作买房子就能扎根,然而4万亿让房价飙涨,买房的梦想破碎。
所以说,4万亿让几家欢乐几家愁。热爱4万亿的,一是农民工,二是房产商和房东,三是银行、四是建材相关部门。
承担成本是:城市家庭的存款毛了,京沪和大城市的外地大学生永远买不起房子了,小企业因为成本过高倒闭。
4万亿是中国经济史的一个主要景点,彻底改变了社会各层关系和发展方向。
到底印不印?
财上海的观点是:印。 一印解千愁,不印都失业。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动力是外贸,如今中国人主动放弃了大量简单劳动产品的出口和生产,转向高工资产品,是因为劳动力都被基建工地吸走了。
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1、继续印钞,无止境的搞基建,以维持就业;
2、减少印钞,减少基建。
为什么必须印下去?财上海表示,它涉及到了就业根本性的问题,因为1998年的下岗阵痛我们没有能力再一次承受。当年,朱镕基总理不印钱,所以国企有大批人员下岗。可是放在今天,谁下岗都不行,因此要维持就业,就必须大量的印刷钞票。
所以,印不印终归是一个利益的选择。印钱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可以拖延问题,事情变得不棘手了,然而事情还在。60万的存款,5年前还可以买个小户型,现在只有一间厕所了。人都不傻,这笔账还是可以算过来的。这笔账,以后肯定是要以某种形式还的。
谁得利?
财上海非常的肯定,大量印钞下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因为印出来的票子都流入了基建当中,这给农民创造了无穷无尽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工资就是印钞大基建抬起来的,可想而知,如果工地大规模收缩,农民工们就只能回家喝稀饭了。
谁倒霉?
通货膨胀导致了一拨倒霉的人群,就是中产阶层的白领人员。现在大部分农民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存款极少,用来结婚盖房花完了,所以不担心存款贬值。然而白领不一样,三五年之后要买房,很更担心存款变毛。
原来的想法是,通过印钞,劫富济贫。富人钱多,让富人的钱贬值,通过给农民工发工资,以工代赈。不过富人很聪明,把钱都去买了房子,穷人没钱,也不关心买房,只要涨工资就行。中产阶级的白领呢?买房子钱不够,也就是8000元的月薪,再想涨工资,哪个公司也请不起,只好看着50万的存款慢慢变毛,毫无办法。所以,买房的变成了房奴,没买房的,物价狂涨,永远买不起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