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囊括书中所有经典观点

一文读懂《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囊括书中所有经典观点
2017年06月12日 14:04 人余木木三

作者:徐彬说投资

之前我们带着大家通读了《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今天,我们把书中重点的内容摘取出来。

这一篇囊括了作者在书中表达的经典观点,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书,看这一篇就够了。

注:《徐彬说投资》读书栏目致力于为大家推荐财经、职场、个人成长方面的好书,书中立场不代表徐彬本人的观点。

01

收入分配不均

王二的故事: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因为发洪水,村里的人都没吃的,王二准备施粥,然而粮食只够100人吃,村子里却有1000人等着吃饭。

王二的儿子提议,不应该是施粥而是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王二拒绝,因为这样只会让富人得粥,穷人挨饿。儿子反驳,不卖高价,人们拿走以后还是会以高价转卖,最后结果一样。

郭凯在《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中开篇就讲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他认为,这也许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那么造成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是因为贪官、奸商、腐败以及官商勾结所造成的,那么这种看法过于简单。

郭凯觉得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程度加深是因为机会不均、权力和钱的交换、是垄断收益、利益集团而导致的。分配不均几乎是现在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产物,因为市场本身就是能者多得,适者生存的地方。

而“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后果是:富人会挤出穷人,不是用刀用枪,不是横行霸道,就是通过纯粹的机制——“价格”。也就是说,在一个商场经济的环境下,必然会造成富人对穷人的挤出效应,特别是那些供给相对有限而需求相对刚性的瓶颈部门。就比如说春运时期的火车票。火车票不够的时候,倘若用提价的方式来解决,只能让出高价钱的人得票,那些穷人就回不了家。

02

征税

王二的故事:

王二开了个包子铺,是村里的唯一一家。王二卖包子的方法是:一笼6个,10元钱不讲价。村里人有抱怨,说他的包子价格高、数量少并且馅太小。

王二则说,你们不知道别人的村子是怎么卖的。他们都卖到了15元、20元一笼,虽然有的村子做到了12个一笼,但问题是,人家包子多,价格卖得也高。

如果把中国的税负问题想象成王二的包子,那对中国税负的抱怨基本上也是村民对王二包子的抱怨:价格太高,数量太少,馅太小。也就是说,税负太重、福利差、收上去的税没有用在老百姓头上。

书中试图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税负重不重必须和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联系起来一起看,单纯地说税重意义不大;

二、税重不重还取决于政府最优的规模是什么,高税高福利和低税低福利是非常不同的模式;

三、税重不重也要取决于税收使用的效率。

郭凯要反驳那些把税负看的过于简单的看法,情绪性的去说中国税太重或者随意作国际比较说中国的税不重都不是正确的方式。

然而,中国收税后没有花在老百姓头上是一个没有太大争议的事情。中国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还太低。郭凯表示,最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看法或者某一个机构的看法,而应该是一个社会的选择,因为,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公共财政体系,而需要服务的却是10多亿状况非常不同的老百姓。

03

房地产

王二的故事:

王二生活在商品紧俏的年代,他是一个特供店的负责人,因为物品比较稀缺,买他店里东西的人都需要“特供证”。享受“特供证”的都是一些高干,虽然这么做理由没有人清楚。

但是“特供”导致的结果是:有些东西本来就少的,市面上就更少了。于是“特供”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能抽上内部烟,喝上内部酒成了一件十分有面儿的事情。

房地产无疑是如今中国最热的话题之一。郭凯在“房地产那些事儿”中郭凯论证了限购令是一个高度歧视性的政策这一观点。

限购令的出台用意是遏制房价,但是它区分了本地人和外地人。在郭凯看来,持有北京户口并且还没有买房的人就像拿到了那些“特供证”的人。

政府如此做也许是出于好意,不过郭凯觉得他们忽略很重要的一点:这些政策是在大范围的重新分配利益,不去讨论不同的群体如何受到影响,而只是简单的关注房价,这在他看来是完全错过了最该辩论的地方。

郭凯也说了,其实存在完全不用通过区别本地人外地人的方式,来遏制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加息、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征收物业税、增加土地和住房供应、提高住房贷款的风险计提、增加房屋短期买卖的交易费用)这些政策,都可以增加炒房的成本、降低炒房的回报、且不具有任何地域上的歧视性。

04

汇率

王二的故事:

王二是一家种粮大户。以前公家收购王二的粮食,是一毛来钱,王二省吃俭用,存折上有了25000元。后来,公家认为粮食收购太低,怕影响种粮人收入增长,所以提高了粮食收购价。由一毛多一斤,涨到了三毛钱一斤。

王二不高兴了,因为粮食的价格涨了一倍多,原来能多买很多稻子,现在买不了那么多。村里的人劝王二,你存折上的钱一分没少,而且别的东西像是化肥、衣服,不是一样买?你一个卖粮食的人,从来都是你卖粮食给别人,而不是从别人那里买粮,粮价调高当然是好事。

郭凯认为大家对“汇率”的流行看法是不对的。现有的流行看法是:中国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如果人民币升值就代表着外汇储备在兑换成人民币的时候变少了,造成了损失,因此人民币不应该升值。

郭凯是这么分析的: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是用来换成人民币的。人民币是中国自己印的,我们不用花外汇储备来换自己能印的东西。中国外汇储备的用途是来进口东西的,人民币升值本身不会减少中国手上外汇储备对这些东西的购买力。

• 升值前,这些储备能买一万架波音747飞机或者360亿桶原油;

• 升值后,虽然折合人民币变少了,但这些储备还是能买一万架波音747飞机或者360亿桶原油。

尽管原油和飞机的美元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不过这和人民币是否升值没有必然的联系。

05

货币政策

王二的故事:

王二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每天出门不看天气预报,只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和自己的感觉穿衣。当王二换了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后,事情就变得有些棘手了。

他还是按照老习惯穿衣,出门什么天气,就带什么衣服,结果出差时间长,天气变化不定,王二就开始吃苦了。有的时候带着秋衣出门,结果来了冷空气,王二不仅会感冒,还得去花冤枉钱多买衣服。王二的麻烦很容易避免,只要他有一些“前瞻性”。

“货币政策”也需要有充分的前瞻性,这是郭凯在“货币政策的难题”这章中的主张。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状态,十分强劲,但是通货膨胀还在负数,因为通胀低,所以不少人觉得退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那么紧急。然而,中国却在那个时间段错过了退出的最好时机。

2010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和“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引发了通胀,于是在2010年第四季度对应通胀的手段出台。不过那时收紧货币的政策已经不可能改变短期的通货膨胀走势,中国的通胀水平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保持高位。

所以郭凯认为,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充分的前瞻性,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冲击。我们也不再是一个计划经济,我们需要学会用市场的手段有前瞻性的调节货币政策。

06

经济增长

王二的故事:

王二原本是个生活很规律的人,经常锻炼。后来他学会了熬夜,结果白天精神不好,觉得很累,自然而然不再锻炼。但是没过多久,不锻炼的负效果就显现出来。

王二开始变得没有胃口不想吃饭,他也不勉强自己,偶尔吃零食或者泡面充饥,结果精神越来越差。于是他开始用可乐、咖啡刺激自己,最后还染上了抽烟的习惯。就是因为当初的“偷懒”,而造成了王二身体变差的一个恶性循环。

短短几十年间,我们亲眼看到了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成果。不过,中国经济增长中,到底存在什么隐患呢?

郭凯着重探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背后的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人为的对一些价格进行扭曲,比如说利率、汇率和污染的成本。这样可以短期的拉动经济,但是问题是这样的拉动同时也扭曲了经济的结构。

郭凯阐述了这种恶性循环作用下产生的后果。虽然低利率和低汇率对中国的投资和出口都是好消息,对GDP也是好消息,但这背后也隐含着对投资和出口的巨大补贴。而且这些补贴恰恰都来自老百姓。像是储蓄的低回报,收入增长缓慢而企业的利润却增长迅速。

所以,老板们都有钱了,做出口的都赚钱了,老百姓却没有钱,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

那么,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

我们忽略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模式。也就是说,从制度,到环境,在到人,是不是可以持续的?郭凯指出了这个问题的严肃性,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关于明年或者后年的,而是关于未来10年、20年的。我们今日用来证明我们成功的理由,也许恰恰显示了我们的远期风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