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的第14年,他在丛林秘境间不断修筑心灵禅修地

巴厘岛的第14年,他在丛林秘境间不断修筑心灵禅修地
2024年05月16日 09:02 安邸AD

在巴厘岛,设计师麦斯米兰·詹克尔(Maximilian Jencquel)正带领Studio Jencquel工作室筑造着安静、自然的奢华 ,在他看来,好的设计,是独特而不炫、不显,将独特性隐含在真实的细节中,并看见材料背后的工艺之美。他追求的是创造有意义的空间,即那些侧重于材料本身,并以某种方式讲述故事的场所,他的项目迷人之处在于自然而然地融合本土特色,并借鉴当地材料、习俗、形状和结构等,呈现出一种本真的虔诚。

Jencquel在他的工作室里,书架上摆放着他最喜欢的书籍和从旅行中收集的物品;工作之余,他也经常去往乌布的户外丛林徒步。

飞驰的摩托车穿过青翠稻田,海风卷起层层波浪,阳光在浪尖跳跃,掩映在浓荫间的度假屋聚集着冲浪者和明星……在如今更热闹的巴厘岛上,天然材质的简单之美与手艺的微妙,依旧令人着迷。“我来到这里,没有想要宣告什么,也不是为了做出表达态度的作品。”Studio Jencquel工作室的设计师麦斯米兰·詹克尔(Maximilian Jencquel)讲道,他已在巴厘岛定居15年。

在这座总能见到壁虎的岛上,他也像变色龙般,以大师手笔设计了多座被丛林环绕的静谧居所。他筑造的房屋,既与岛上风景浑然相融,又不缺特质,灵感取自他行走世界的个人经历。

Maximilian Jencquel的工作室,设在他位于乌布的自建私宅Rumah Hujan Estate中;桌上摆着一排由Maximilian Jencquel设计的陶瓦器皿和陶瓷灯具。

工作室周围环绕着丛林,中间是一个开阔的空间,他和团队会在这里绘图和讨论设计。而随着世界各地的建筑设作品计日益涌入这座岛,他担心巴厘岛已然面临日渐失去文化特性的风险。“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当地的习俗,但也要保持自主,保持对本真的虔诚,不随波逐流。”他说。虽然他没有宣称自己了解巴厘岛的传统建筑,但他的一生中都深受其影响。

巴厘岛的美学已经渗透于Jencquel的设计中,他的设计方式,始于他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巴厘岛让他的梦想变为现实,得以实践他喜欢的“慢设计”,这种迟缓是出于他“对细节的爱”。

Jencquel追求的是创造有意义的空间(主要位于乌布,但现在也拓展至全球多地),侧重于材料本身(例如从婆罗洲回收的木桥),并以某种方式讲述故事。地域背景尤其重要,因此他接手的项目都自然而然地融合本土特色,借鉴当地材料、习俗、形状和结构等。例如在附近珀尼达岛(Nusa Penida)的一个在建项目中,他参考巴厘岛的寺庙设计了传统的黑色屋顶。

麦斯米兰·詹克尔(Maximilian Jencquel)出生于委内瑞拉,他的父母一生都在世界各地旅行。获得巴黎ESAG Penninghen学院室内建筑硕士学位后,他曾为Andree Putman工作,随后加入Christian Liaigre的工作室数年。2010年,他决定离开巴黎,到世界另一边的巴厘岛定居,并于2011年创立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Jencquel,追随他对乡土建筑和热带景观的热情,探寻寓于材料与结构之中的深厚意义和感性联结。

Jencquel在委内瑞拉出生和长大,在14岁时偶然接触到巴厘岛手工艺。那时他乘船在加勒比海旅行,通过朋友的园丁朋友,他进入了大卫·鲍伊(David Bowie)在马斯蒂克岛(Mustique)建造的私宅,那座房子由热爱竹子的爱尔兰设计师琳达·加兰(Linda Garland)设计,结合木雕、石雕、神庙屋檐等元素,像一座出现在加勒比海的巴厘岛住宅。

Jencquel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对巴厘岛本地人精湛手艺的敬佩,可以追溯至他自己的背景。

年轻时的Jencquel已经痴迷于竹子和热带设计,后来在法国深造学习期间,他看到Linda Garland的巴厘岛自宅的照片,内心受到触动,因为当时他过着平行的双重生活:一半是华丽、高雅、时尚的巴黎生活,其间穿插着在委内瑞拉赤脚穿越丛林、野营探秘的另一种快乐。

他在城市与旷野的所见持续塑造着他的观念,但后者对他的影响更大。“我渴望连结不同的世界,建造能让我生活在自然中的房子,不脱离开放的外界,同时兼有现代的奢华与精致给予的舒适感。而Linda Garland的家正是这样的。”Jencquel说。

Jencquel在工作室中为正在进行的项目完善草图。

2007年,他终于踏足印度尼西亚,随后多次重返,期间遇到他崇敬的设计师Linda Garland和John Hardy等人。他吸收到巴厘岛独特的能量和灵性,爱上了乌布,并于2010年移居这里。“我们经常被问到,你觉得你能在这里生活多久?每次面对这个问题,我都会想,我们不属于这里吗?”Jencquel说。

“很多哲学问题浮现,对这些问题的沉思影响着我的设计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的作品是我自身的投射。”他细说道,“我在委内瑞拉出生和长大,后来在美国学习,在欧洲生活,而我的父亲是德国人,我的母亲在俄罗斯出生,在中国长大。我想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始源。”

巴厘岛塔巴南(Tabanan)的一家锯木厂,Maximilian Jencquel在这里切割木材。图中是一段从婆罗洲回收的铁树原木,将用于建造一座位于乌布的房屋。

在巴厘岛,Jencquel不追求“明显的美”,而是经常思考时间的流逝。我们倾向于假设当下的审美是坚固的,一直如此地延续,但“如果你回顾1000年前,审美其实是流动的、动态的。就像冰川:水变成了坚硬的冰,你看到它静止不动。

但冰川看似凝固了,却时时在运动,随着时间发生细微变化。我想巴厘岛的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与此相似。它也受到一切的影响:我在这里的存在,你在这里的存在,每个人的存在,都正在改变着它。”随着来自异域的建筑设计涌入这座岛,他觉得巴厘岛面临日渐失去其文化特性的风险。

Jencquel最近在这间工厂待了三个星期,以确保每根原木都得到妥善处理。

虽然Jencquel会诚恳地建议客户说,如果想要一个真正巴厘岛式的住宅,不如选择巴厘岛本地的建筑师;但其实巴厘岛的美学已经渗透于他的设计。他的设计方式,始于他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而且就像“需要身体接触的竞技运动”,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互动合作。

他将自己的角色比作上海四季酒店聘请的巴黎厨师,“他会在中国做烹饪这件事,但他毕竟不是中国人,他也不清楚怎样做中国菜,只不过他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尝试使用当地食材。”同样,虽说Jencquel认为自己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地方或文化,他坦承道:“我在这里所做的,只是运用当地风味。如何运用它,那就是我的审美。”

Maximilian Jencquel从天然材料中汲取无尽灵感,例如这种刚切割出来的铁树原木呈现的美。

在他的作品中,Jencquel喜欢探寻期望与现实、已知与未知、经过构思的秩序与感性的即兴创作之间的差异。“有些人看到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说,‘哦,这很无聊,什么也没发生。’然而他们没有看见材料背后的工艺之美。”他说。在Jencquel看来,好的设计,是独特而不炫、不显,将独特性隐含在真实的细节中。

摄影|Tommaso Riva

撰文|Kathryn Romeyn

翻译 | 彭奕华

编辑|肖琨

新媒体编辑|Fay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