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哈斯时隔26年的私宅新作,陡峭、狭窄、错层……与“大”相反!

库哈斯时隔26年的私宅新作,陡峭、狭窄、错层……与“大”相反!
2024年05月28日 09:02 安邸AD

遥想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住宅项目,我们可以想到1998年建成的法国波尔多住宅Maison à Bordeaux;更早之前,是1995年的荷兰森林住宅DutchHouse,及1991年的巴黎私宅Villa dall'Ava,这些私宅都被誉杰作。

而今,时隔26年之久,他在奥地利高山湖区设计了这样一座全新的极简湖畔住宅,精简风格迥异于令他蜚声世界的宏大城市项目,标志着这位蜚声全球的设计大师职业生涯中一次出人意料的尝试。

在房子顶层的起居空间,车库式的电动玻璃门升起敞开后,可通往露台。前景处的平台可以升高至适宜的桌面高度,也可以下沉降低,形成一个围坐的交谈区。

顶层露台上,Tulip郁金香桌周围摆放着Pedrali的Volt椅。

在奥地利采尔湖(Zeller See),天气阴晴不定。日出时刻,晨雾从平静的湖心升起,蔓延至西岸的安静村庄。正午的阳光穿透飘忽的云朵,投下流动的光影,为阿尔卑斯山的景物勾勒明暗相间的画境。

午后短暂的太阳雨,使山谷变得湿润,屋顶闪亮如钻,辉映湖水的波光。这幅景象,是从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的私宅Austrian House里看到的。

屋顶动线沿着陡峭、狭窄的地块向下蜿蜒,延伸至湖边。 房子的白色混凝土结构与周围环境建立了一种动态的关系:与夏天的绿色山丘形成鲜明对比,在冬日里又完全融入其中。

Austrian House的结构解析。from OMA

他与建筑师Federico Pompignoli联手设计的这座最新住宅,标志着这位蜚声全球的设计大师职业生涯中一次出人意料的尝试。对Koolhaas来说,这座房子代表着不同以往的尺度和节奏。要知道,他曾因在大城市建造了许多宏伟建筑而闻名,甚至在他写于1995年的书中便定义了“大”(Bigness)的概念。而今,这座结构复杂的私宅看起来却格外的小。

“在住宅的特定结构内,难以体现宏大的尺度。”Koolhaas讲道。“这个项目吸引我的,是它的场地很窄小,没可能在这里建造大房子。这个限定条件让我觉得轻松,可以再次设计一座住宅。”

房子一楼的室外观景露台,这处露台与双层高的起居区连接。

这个项目的计划开始于六年前的一次晚餐:屋主透露他在家乡附近有一块极小的山坡地块,可能无法做建造,Koolhaas听了却很感兴趣,立即提出设计想法。屋主回忆说,这样的项目对Koolhaas而言是一个舒缓压力的契机,毕竟他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OMA)通常承接重磅级项目。

与Koolhaas可观的毕生之作相比,这座建筑比较小,面积约280平方米,但从每平方米所投入的时间来看,Koolhaas对它的投入远高于多数项目,甚至亲自在市政厅展示了他的建造计划。“当地城市建筑师说,这是滨湖采尔(Zell am See)自从教堂建成以来最重要的建筑。”屋主讲道。“这里的圣希波勒塔教堂(St. Hippolyt)建于1215年。”

所有楼层均由完全延伸至地下的连续性白色树脂楼梯连接,沿着铝纸贴面的墙壁抬升;LED灯嵌于墙面间隙。

建筑剖面图。from OMA

从远处看到这座房子时,它像是从山坡上微微浮出的洁白大理石。冬天降雪过后,它会几乎完全隐身。房子位于一条细窄的车道旁,在两座阿尔卑斯风格的低层建筑中间,占据了一块不到12米宽的陡峭坡地,其场地以前是隔壁房屋的侧院。减去当地建筑法规要求的缩进距离(两侧各约4米)后,最终可容许建造一座狭长的塔,从街道上拔地而起,主体空间隐入山坡内,如同冰山,这意味着房体大部分被埋在山坡之下。

“建造地下房屋,如何让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光和景观透进来?”Koolhaas问道,简略地指出建造这座房子面对的基本矛盾。“这意味着房子的剖面是关键”,他谈到错落递进的房屋层级,紧凑密集的功能布局,并通过大量玻璃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将光线引入空间。

在底层的双层高客厅,糖果色的BonBon桌来自Studio Superego,后面的沙发由瑞士设计师Ernst Ambühler设计,地毯来自Kvadrat。

房屋底层与街道平面齐平,在隐蔽的入口门道转动钥匙,金属外门即悄然向内转动,露出三段半的直线楼梯,台阶连续伸展,右侧与发光的墙壁平行但并不贴着,墙面贴有类似绝缘箔的饰面,让人想起Andy Warhol那座以铝箔包裹的神秘工厂。

顺着长梯向上走,近似于在高山徒步,每层都能看到角度不同的景色。上升一层后,橡胶隔板将楼梯间与双层高的客厅隔开。高阔的客厅里,两侧的隔墙感觉像陡峭的悬崖,地板向外延伸至露台。两块横跨空间宽度的透明玻璃板,让室内面向室外的湖景。转动隐藏的旋钮后,底部的玻璃板平稳地向上滑动。在客厅后面,向山坡内挖掘的空间里设有客卧套房,包含两间卧室(墙面包裹着细软的人造毛皮饰面),各配有一间木嵌板墙面的独立浴室。

中间第二层的“舒适区”(gemütlich space)布置了一张Edra的直角沙发床,作为休闲角。日光透过上方青绿色的玻璃纤维增强化树脂楼板过滤后,洒落入室。

在下一层平台,从混凝土墙探出两个木箱;进入第三层后,会发现它们是厨房橱柜的背面。在临近湖畔的那边,一面木墙构成厨房的背景,酷炫的抛光不锈钢组柜像极简的雕塑。Eero Saarinen设计的Tulip郁金香餐桌上方,悬挂着一盏古董Suppenbrunzer玻璃球吊灯,吹制的玻璃球内有一只木雕鸽子,这是屋主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在厨房,定制的不锈钢橱柜悬在非洲奥古曼(Okoume)木材的墙板上。直线LED灯嵌入混凝土墙壁和天花板间隙。Eero Saarinen设计的Knoll的餐桌椅;Rugvista地毯;砧板由Muller Van Severen设计,来自比利时的Valerie Objects;德国Nymphenburg的花瓶和碗。

在厨房对面,天花板下是一张宽大的沙发床,摆满抱枕,作为休闲角。其中一侧屋顶的半透明、浅绿色格栅楼板以玻璃板加固。在另一侧,宽阔的天窗向顶楼露台敞开。在一个角落,混凝土墙顶端切出一个梯形开口,透过它可以看见桑拿室和淋浴间。在对面的角落,一小段台阶通向一条隐秘的走廊,走廊向着山坡深处延伸。而尽头处的90度转角,露出另一段狭窄的楼梯,下一个平台处有一扇密闭的门。

蓝色漆面帘布由Petra Blaisse设计,中间有圆孔状开口,将主卧与楼梯通道隔开。

透过蓝色帘布的开口回望另一侧的楼梯间。

跨过这道门,空间向前渐次展开,逐渐开阔。像走进望远镜一样,房子的锯齿形屋顶线沿着长的一侧起伏,有节奏地从一个空间推入另一个空间:从卧室到浴室,再到客厅和露台。

所有空间都简洁得令人吃惊,材料及色调干净克制,相比建筑师早期作品那种拼贴画式的多变,可谓完全反转。“对于那种追求差异性的执迷,我越来越持怀疑态度。”Koolhaas坦承道。“更重要的是,减少刻意复杂化的设计,但加深切身的体验感。”

在主卧浴室,地板中的活板门升起后,露出内置的浴缸。浅绿色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板,铺设出透明的地板,让光线能透入下面的楼层,宽敞的窗户可向室外旋转打开。

宽敞的睡眠区,只配置了Marcel Breuer设计的管状钢制桌椅,地板上铺着独立式床垫。相邻的浴室也设计得很精炼,表面裸露,不加修饰。轻按开关,地板舱口的两扇玻璃会打开,露出嵌入式浴缸和淋浴间,而将它们隐去时,可以维持观景的视野。浴室对面的玻璃墙,可以手动轻松开启,让部分空间像扇形般向外旋转,向湖面敞开。

由荷兰设计师Petra Blaisse设计的天蓝色帘布,可在睡眠区和起居区之间滑动;帘布中间的圆孔状开口,在视觉上添加了一个透镜。在远端,两个机械平台可以从地板下升起,变成餐桌,或者下沉,形成对谈区。一道宽阔的玻璃面板向上滑入顶板,敞开通往露台的通道,顶部的露台拥有全屋最广阔的视野。在这里,建筑淡去痕迹,安静地依傍于风景。

桑拿室内,垂直和水平的墙壁贴面铺设了浅灰色瓷砖。

淋浴间铺设的非洲奥古曼(Okoume)木嵌板,添加了透明涂层贴面。墙角悬挂着防水管状LED灯。

在这里,细节也隐约显得宏大。所有结构的嵌合,充满了如谜的细节,但不妨思考其中三个清晰的情境:南立面上的浇铸混凝土长椅,以折叠金属修筑的雨水排水孔,及空中观景台檐角切出的圆形空隙。

如此简单的姿态代表着一种新的建筑观,即在自然世界中生活:一块能安坐休息的空间,一条让雨水流动的路径,以及一个让光流进来的开口。Koolhaas对乡村的长期研究,凝结在2020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轰动展览“乡村,未来”(Countryside, The Future),而他的建筑设计由此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今更明朗地以新作显现。

摄影 | Pernille Loof & Thomas Loof

造型 | Marvin Unger

撰文 | Phillip Denny

编辑 | 困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