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设计上海特别报道:本土原创设计的思考迭代

2024设计上海特别报道:本土原创设计的思考迭代
2024年06月22日 12:31 安邸AD

在一个展位的门口,我们听到一位观众询问工作人员:“请问你们是本土品牌吗?是原创设计吗?”在设计上海举办的十余年间,观众与使用者对本土原创设计的认知和理解无疑得到了飞跃性提升。这也促使了原创设计师以更系统、更深入、更远瞻的思考与辨证投入产品设计与品牌发展。2024年设计上海,随我们一起听听本土原创设计师的在当下的探索与思辨吧。

创立于2013年的吱音在2023年迎来品牌十周年,也由此开启十周年共创计划。“create together·建筑家”是十周年的共创计划之一。吱音邀请了十位知名建筑师加入,给他们定下共创命题:一同完成一件他们希望在家中或工作室添置的家具。这些家具作品的趣味性和功能性都十分出彩,成为展位上吸引众多关注与问询的新品。铝结构“火柴灯”由say architects的联合创始人张岩打造,寓意“问大地借点灵感之火”。充电式落地灯的一端是可以弯折的长方形照明,另一端是固定的圆形照明,触控调光开关位于长杆的中部。

黑色的“实则功能沙发”由goa大象设计合伙人、总建筑师王彦与吱音联合打造;右侧的“藏丰柜”是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庄慎与吱音携手推出的,是“为一个收纳癖好者设计的柜子”。

“窗椅”的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各个组件采用榫卯结构拼合,靠背有“开窗”,是一把可以叠摞的宽背木椅,呈现身体之景”。

十年共创计划还包括“design together·万友引力”计划,与用户共同探讨需求和愿望,并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譬如,吱音与西涛设计为阿那亚崇礼理想国书店打造的雪道沙发已成为量产作品;“inspire together·灵感捕手计划”则是吱音向粉丝们公开征集他们希望实现的设计,抑或是他们期待返场的吱音作品;“renovate together·重塑制造”计划则肩负行业的使命,从“生产方式”切入,参与制造业的迭代,以设计推动本土传统制造业的革新。  

由产品设计师、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周宸宸联合设计上海发起的TALENTS特别策划展,今年已进行到第四届,展厅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往年的全白简洁风格,24位(组)设计师们参展,其中更有三组来自国际的年轻人。

“这个展览跟其他的策展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平台性的展览,展览的关键是人,我们希望从设计产业的生态角度,为年轻设计师们搭建一个完整、有效、开发的专业平台。”自2020年开始,TALENTS就着力聚焦年轻产品设计师,在展现中国新生代设计师多样化的设计语言,同时给予年轻设计师专业的职业指引,甚至细分至合同合规,希望借此能对于上下游产生影响,从而逐步完善中国的产品设计生态。

RESTUDIO设计工作室的展位。成立于2018年,是一个可持续材料研究导向的设计组织,由产品设计师黄慧贞和视觉传达设计师唐伟焜组成,他们曾在2023年荣获 TALENTS最佳试验产品设计荣誉。如何赋予物体皮肤,是他们的课题。

BANG BANG大声设计工作室的展位,15°Chair (15度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设计师为自己开发的一套工具,适用在座椅的研发过程中,可以调整椅背与坐面的角度和形态,尝试不同的设计可能性。如何在作品中达到美学与功能的最佳平衡,是他们的课题 。

Kodai Iwamoto Desgin的展位,设计师岩元航大(Kodai Iwamoto)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在日本神户设计大学学习产品设计,在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加入了DESIGN SOIL,一个教育设计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他参加了米兰设计周等多个国际设计博览会。寻找手工和工业之间的平衡点,是他的课题。

展览的起源,不仅是因为周宸宸作为设计师一路走来的经历和经验、也是他对于当下设计产业生态和上下游现状的痛感。本届TALENTS的主题是“The Quest for the Question-问题的问题”,“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设计学院的教育中,大家都会说,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TANG BADHAM设计工作室展位,是一家当代跨学科艺术与设计工作室,专注于探索在不同尺度上的形态与色彩。目前,工作室主要致力于创作灯具和家具等多功能性艺术品。工作室由SACHIO BADHAM萨乔和唐肖恩组成。探索在不同尺度上的形态与色彩是他们的课题。

但是设计师也需要思考,放在面前的问题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在追求创造力的同时,设计师也一定要保持着理性的角度和决策能力。”在每年众多参加募集的年轻设计师中,TALENTS团队不仅重视设计力,同时也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有着考量。“展览永远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作为设计师的沟通、应对、抗压等等都是评分标准。”

Maison Dada以“SAPIENS TO MARS智人走火星”为主题,展现从艺术装置到家居美学的众多全新系列设计作品,呈现“火星的家”的视觉场景,让观众畅想一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方式,将“另一种生活”变为现实, 鼓励人们对生活的爱和对自由的执着再狂热一些。

全新Sapiens座椅家是不规则的,具有有机的外形,系列之中的家具相互交谈,就像在部落里一样。

右下角的Fang Fang Fang扶手椅是刚刚加入的新成员。这款扶手椅由One Week与Maison Dada共同设计和构思,其造型是对中国先秦时代艺术的致敬。

全新Sapiens系列沙发与扶手椅系列是今年亮相展会的力推之作,是Maison Dada创始人Thomas Dariel对人类发展以及人类智慧的致敬。这些家具是不规则的、具有有机的外形,它们之间相互交谈,就像在一个部落里一样。在设计师看来,这个系列的作品与人类本身不无相似:潜力无限、勇于冒险、相互关联,独立个体的魅力又丰富多元。品牌携手设计师Claudio Colucci推出的心形座位的边凳也在今年闪亮登场,边凳名为“Lov Lov”,和它的外形同样俏皮。从Maison Dada的经典之作到全新产品,众多新配色的发布让人惊喜不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能量!

由工业设计师、neooold 新开物创始人陈旻持续策划的——设计上海特别策划版块 neooold 新开物,已经进入了第五年,今年的主题是「演·艺」。“演”为设计的推演深化,“艺”从甲骨文形态的“人持一草”借寓“培育、培植”。展览由 「特邀大师展」 与 「品牌展」 两个版块组成,在以现代材料和设计思维重构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所构成的展呈空间内,来自全球的5位大师和18家手工艺设计品牌的作品构建起了一个特别的场域,如同一扇扇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任意门,打开着不同的,全新的思考起点。

右侧的独特座椅3dwn1up,由荷兰知名设计师 Aldo Bakker 设计于2010年,奥地利林根瑙的Tischlerei Bereuter工坊制作。

名为B carved的作品,由荷兰知名设计师Aldo Bakker设计,漆雕版由四个独立单元构成,匠人李小龙制作,工艺材料为刻漆,由艺廊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收藏。

陈旻邀请建筑师好友孟凡浩担纲展场设计,以东方建筑中的斗拱元素为灵感,重新结构并以现代材料诠释,成为了兼顾功能、美学与可持续的模块化展陈。

在全球化大工业生产的环境下探索中国的设计语言以及手工艺的发展,如何打破既定概念中“手工艺”和“工业生产”之间的壁垒,是陈旻因竹制作品“杭州凳“受到全世界关注起,便一直所思考并实践的重要部分。在neooold新开物项目中,连接新旧时间,跨越东西文化,且在工艺、艺术和设计之间融合共生的特质,无疑是贯彻始终的。

本次受邀参展艺术家名单中,除了「演·艺」大师的加入,亦有 J.Hill’s standard、乙桼、昆与林、骨几、另 Livein、Natalie Song、Kevin Thorne Jewellery 等十八家国内外手工艺设计品牌携新作展出。

中国的语境和思维,是网状的,综合的,就如以多种动物特质组合而成的,中国的‘龙’图腾,而这种融合贯通的特质,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而陈旻所追求的“顺势而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以一个温和但有效的方式在neooold 新开物的展厅中呈现,以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展前预搭建以及展后完整回收利用的“斗拱”展呈形式,直观地阐述着“可持续不止是技术试验和材料创新,更是人与自然的长久共存、物尽其用的长久陪伴。

CHANGPHEL山赴,是植根于藏文化区域的高端家居生活方式品牌,因为对于古老藏地的人、文化与生活的热爱而创立。在本次的设计上海,山赴带来了“以山赴观山南”为主题的展厅,为千里之外的人们创建起了一个能够亲触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藏地之花”的异域空间。

展览空间以藏地寺庙常见的红色为空间主调,地面铺就山赴藏毯,如霞光洒落的广袤草原。一侧的藏族红窗内是经典虎毯的循环展示。阿佳身下的不规则地毯为已故意大利建筑设计师、艺术家埃塔诺·佩谢(Gaetano Pesce)与山赴合作创作的限量艺术毯,这也是佩谢首次采用手工编织毯作为创作媒介。

展示墙上为山赴藏毯的四大系列作品:以藏地古老图腾为灵感的经典系列、向中国宫廷地毯艺术致敬的紫禁系列、与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联名的收藏系列、代表山赴在现代美学探索的当代系列。

“以山赴观山南”,读起来有些拗口,但其实简单而直接。“CHANGPHEL山赴”的藏语原意便是“藏北羊毛”,这也是山赴的手工藏毯唯一采用的羊毛原材料,每年春秋两季,自由生活在藏北海拔4000米以上的野生藏北绵羊的羊毛自然脱落,随即由牧民裁剪,收集梳理,成为织毯的原材料。

自藏地而来的阿佳在现场为大家演示传统藏毯的穿杆打结等编织技术。

山南,则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山南的地区拥有着悠久的文明与特有的魅力,而山赴的手工藏毯创作与设计工坊也位于此。展厅内,一扇朱红色的藏式窗户为大家打开了山南美景,窗内是以“转经筒”为灵感进行展陈的山赴经典虎毯,周而复始的缓缓转动之间,自然与温暖,拙朴与天真,娓娓道来。一侧的编织架边,是正在认真编织着藏毯的阿佳,“加格达”铁片工具如同她的手指延续,不断的压实毛线、双面结扣.....能够承载藏族人一生美好的藏毯,逐渐露出如花朵般的色彩。

今年的“融·铸造设计展”,可以说是张雷团队基于中国传统材料和手工艺系统性研究以及探索的特设展览“融·设计展”的第9个阶段部分的综合成果展演。从竹、丝、土、铜、纸开始,到榫卯,着色,编织,铸造.....对于张雷团队来说,这个系列性的研究,是一个长久的甚至终身的项目。

“铸造”是融设计图书馆继竹、丝、土、铜、纸、榫卯、着色、编织后的第九个中国传统手工艺研究课题。本次铸造研究聚焦材料及工艺的解构,以金属、玻璃、塑胶、土、有机、蜡为媒介,分作重力、压力、吸附力、制模方式、模具材质五个工艺板块,探索传统铸造工艺的延续和现代新生命力。

共有自不同领域(家具&产品、时尚、空间&建筑、艺术、可持续设计)的38位设计师与艺术家携28组作品参展;融·材料趋势实验室,是融设计图书馆策划的全新的展览计划,包含两个部分——融·传统材料趋势实验室、融·建筑与室内材料趋势实验室,将设计趋势与材料创新相互作用,碰撞出材料美学的新可能。

张雷认为,材料是一种如同音乐一般的东西,可以跨越语言、文化等等的壁垒,没有边界,更可以达成一种共通的体验。而手工艺则对于工业生产、科技发展甚至于智能制造而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创作和设计的基础。

在本次展览中,材料和工艺将成为一个入口,一个连接,来自不同领域的38位设计师与艺术家创作的28组作品,基于“铸造”进行的深度且广泛的解构研究,展现出了关于铸造工艺与当代设计之间的更多可能性。

500平米的展厅产陈道具,均由租赁脚手架和可回收利用阳光板组成,探讨材料在可持续领域的可能性。

500平米的展位中,第二区域的融传统材料趋势展区以“感观机能”、“材料星球”、“静科技”三大材料趋势主题,融合了传统手工艺的材料研究和CMF趋势研究,探讨传统与未来设计的关系。第三区则为融建筑与室内材料趋势的专门展区。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区的展陈物料打破了传统搭建形式,以租赁而来的金属脚手架和可回收使用阳光板组成,以材料出发的模块化可持续展陈解决方案,令人印象深刻。

当城市与绿洲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类对“户外”的本能向往被无限放大。KUNDESIGN的展位以“丛林游牧”为命题,意在唤起人们在熙攘都市中寻找心灵庇护所的想法。原创设计品牌KUNDESIGN专注于户外家具与家居产品,今年拓展了产品系列,也增加了已有产品的配色选择:色彩更明快、材质更丰富、组合方式更灵活。“我们想把更自然,同时更耐用、更舒适的材料融入户外生活;我们也想通过色彩的情绪给人带来快乐,譬如今年推出的新色‘豌豆绿’主打活泼轻松的感觉。”

String户外躺床由铝制框架和户外织绳组成。

休闲椅来自全新“Clogs”系列,“片状”椅腿是其设计亮点,双侧支撑如同木鞋或木屐的底部,以“块面”结构代替传统“线性”椅腿。Clogs多功能咖啡桌由高低错落的半圆模块和中心筒组成。

2024年度新品“Clogs”系列正式发布,灵感源自古老的“木鞋”,系列包含座椅及咖啡桌等单品。Clogs座椅均采用“片状”椅腿,双侧支撑如同木鞋或木屐的底部,形态新颖独特。一件圆形多功能咖啡桌非常值得关注:这件由双半圆结构组成的咖啡桌的中心设有圆形内凹,可以承载花盆、烤火盆或者冰桶,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此外,这张咖啡桌还采用全拆卸与平板包装设计,拆组和搬运也足够灵活。

继今年4月的米兰家具展之后,CCD旗下全新家具品牌COSMO CROSS的新品在中国首次亮相。该品牌由郑忠之女郑熙文(Renee Cheng)创立,以去风格化的设计,创造出让当代菁英人群产生共鸣感的设计,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COSMO CROSS的代表之作是一件名为“星舰”的休闲椅,灵感源于星际飞船的座椅“悬浮”于亚克力底脚上,带有偏光的紫色漆面增加了神秘感。

COSMO CROSS作品系列于黑色调的空间中呈现,搭配来自Josiah Ellner的绘画与徐子薇的灯光装置艺术品。

与“星舰”休闲椅有所相似,COSMO CROSS产品的线条、材料与色彩多具有太空感和未来感,配合黑色调的展陈设计以及Josiah Ellner的绘画与徐子薇的灯光装置艺术品,产品在场景化的空间中得到了锦上添花的演绎。“现在酒店业主都希望在空间中增加个性化的原创设计作品,针对这部分需求,我们推出了不同系列的原创设计作品,COSMO CROSS的打造酝酿了三年,现在已经出现在我们打造的MGM美高梅酒店中。”

时隔五年,李希米携URBANCRAFT重返设计上海;在这五年之间,URBANCRAFT还迎来子品牌monochrome。两个品牌于同一个展位中亮相,那是一个用金属件搭建的模块化、可循环的展台,李希米希望以全新的面貌郑重地重新介绍品牌,这也是他对自己成长之路中思考发展的一次梳理。

URBANCRAFT展位现场的宝蓝色茶几来自新推出的“三角”系列,设计简洁明了。

monochrome是URBANCRAFT的子品牌,以铝材料为核心,从材料和工艺出发,关注产品的生产制作,表达更自由和不确定的美。

“我希望URBANCRAFT是身处全球视野下的,具备更加国际化的语言。”李希米说。在他看来,设计需要回应时代的审美,反映时代的变化——在当下,设计的表现方式越来越直接,同时又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于是现在的URBANCRAFT是当代、直接、纯粹的,在设计的造型、色彩、材质上都有鲜明的表达,用简练的方式让人们理解,不需要解读太多。品牌家具均符合设计师对简单直白的向往,由不加缀饰的几何形体构成,直接了当地传递风格,无需添加注解或背景叙述。至于坐具系列的舒适度,直接坐上去感知,也是得到答案的最好方法。 

设计师任鸿飞及其品牌界意JOYSLIVING一直在探索事物的本真之美——在感性的审美之外,还能符合一定的内在逻辑。他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真诚的,除了材料和品质的真诚外,美也是真诚的。“品牌具有商业的属性,不是完全独立的创作行为,设计师需要去平衡各方面的维度。比如你要考虑一件作品在空间中的使用,要考虑软装设计师或客户自己的搭配,甚至近年大众化的房型布局。”在界意JOYSLIVING展位呈现的多件新品中,都包含了任鸿飞提及的理性推理。

展位灯具由德国品牌Pulpo呈现。两个品牌对自然形态的共同追究将对方相互吸引。

前景中是“逗号”摇椅,后景中是“山丘”沙发。

由两个多边形几何模块组成的沙发“山丘”是一个明证:它的创作灵感源于丘陵地区茶园蜿蜒起伏、层层叠叠的形态。而在外观之外,其形态组合也融入了设计师大量的构思与推敲。“对两个模块进行拼合,利用不同的边缘,它们可以围合出180°、120°和90°的外角,这样一来,放在如今很流行的横厅户型也会很好用。”

由设计师孟也创办的家具品牌WHYGARDEN的展位像是一个“礼物”,外观呈素雅的盒子造型,而排队步入展位空间,观众将收获一片“花园”。WHYGARGEN给自己在设计上海定下的主题是“AIR FLOW盛夏清风”,它抽象而诗意,寄意于用风的流动传递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在展陈空间中,品牌展现了一些新品,也梳理了近年的一些代表性作。从它们的命名到形态,不难看出源于自然的诸多启发。

“四叶木香”模块化沙发取形于四叶草,拥有健康、财富、名誉和真爱的寓意。

“苏醒”沙发,灵感源于山谷中的野百合,展现安静之美。

浅粉色的“苏醒”沙发以硬质几何体为框架,内部的软体如花瓣展开,灵感源于在山谷中苏醒的野百合;橄榄绿色的“四叶木香”模块化沙发的座位聚拢在一起,像是苔原的一簇,坐感松软,支撑度也恰到好处。对孟也而言,再有天赋的艺术家、再强大的人类技术,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无法超越自然之美。孟也的设计灵感常源于生活中的浪漫一瞬,譬如夏日的一抹橙色夕阳,“我希望WHYGARDEN的作品可以让人们心动起来,让生活生动起来。”

摄影 | 张伟豪、贾睿

造型 | Judy、Peipei

撰文 | Sangyu、Zulu

新媒体编辑|Sangyu、Luner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