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麻木,是人体感到的
一种刺痛感或感觉缺失的异常感觉,
是感觉障碍的一种。
“麻”是指肌肉中自觉有虫行感,按之不止;
“木”是指皮肤无痛痒感觉,按之不知。
麻木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但主要见于上肢、下肢、手指、足趾等部位。
除了大家熟知的脑卒中
常可有肢体麻木作为先兆之外,
其也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
肢体麻木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肢体麻木最常见于指趾,主要表现为自觉局部有虫行感或无痛痒感觉,有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有时则终年累月不止;若麻木日久,可能会产生局部疼痛、怕凉等,一般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
肢体麻木有哪些常见原因
脑卒中先兆 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多半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病史,特点是突然半身无力、麻木。
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长时间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病史,或长期饮酒等,导致B族维生素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中毒性神经性麻木患者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等重金属或有机磷农药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些物质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就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且多伴有疼痛、皮肤虫行感。该病的特点是末端神经麻木,犹如戴手套或穿袜子后感觉减退,多由缺乏维生素B1、药物中毒或重金属中毒所致。
特殊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 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了神经系统而引起肢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临床可表现为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等;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是病毒感染,也有学者认为是自身免疫病;患者可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时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主要原因是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患者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病性麻木 当脊髓有炎症、肿瘤或外伤等情况时,可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而另一侧肢体无力,或下半身麻木无力,并会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脑内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注意,糖尿病患者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要注意。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走性,时轻时重,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周身乏力等症状。
四肢分散性麻木常见于单根神经受损或被卡压,如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
尺神经受损 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因外伤、压迫或肿瘤而致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注意,肘后部的尺神经沟处较易受到损伤或压迫。
正中神经受损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而致掌面、大拇指、示指、中指麻痛。比如,腕管综合征的表现就是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
桡神经受损 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进而导致大拇指、示指的背面麻痛,以及手指、手腕下垂。
臂丛神经受损 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
肢体麻木应鉴别的疾病有哪些
神经瘤 肢体远端常有麻木、疼痛是神经瘤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神经瘤是指来自神经鞘组织的神经鞘瘤,多数位于肢体、腋窝,也可位于锁骨上、颈等部位;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切除后一般不复发;位于肢体的肿物,呈梭形,其神经于支配的肢体远端常有麻木、疼痛、感觉过度敏感等症状,压迫瘤体也可引起麻木、疼痛。
风湿病患者常出现肢体僵硬及活动障碍。患者常在晨起、开始活动时或身体较长时间处于某一姿势后改变为另一姿势时感到关节、肢体、腰部等受累部位出现僵硬及疼痛等感觉。
肢体局部疾患 指引起患者肢体某处局限性疼痛或不适的局部疾患。
认知误区
年轻人突发肢体麻木不必担心脑卒中
错误。虽然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但这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以高枕无忧。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饮食等,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病等。所以,若年轻人突发肢体麻木,也需要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肢体麻木,需要注意的事项:①注意按时休息;②注意保暖防潮;③避免忧思恼怒,经常参加体育活动;④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严格控制血糖;⑤不要过量服用维生素或补品;⑥避免麻木部位受到碰撞伤、擦伤等伤害。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家庭医生在身边——常见症状识别与处理》
本书主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任菁菁
本文作者:
施胜铭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人卫健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