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无止境 神舟十八号“出差三人组”开展大量在轨试(实)验工作

太空探索无止境 神舟十八号“出差三人组”开展大量在轨试(实)验工作
2024年06月16日 12:37 厦门网

  央视网消息:6月16日,中国空间站传来最新视频。神舟十八号“出差三人组”——叶光富、李聪和李广苏在轨驻留50多天,上周三人加强了自身的防护锻炼,并进行了相关航天医学领域的实验测试,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空间站里,锻炼器械设备由“三小三大”组成,“三小”指拉力带、握力器和呼吸肌锻炼器 ,“三大”指的是太空自行车功量计、 太空跑台和抗阻锻炼装置。上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使用“三大”锻炼装置及相关设备,完成了多项测试。这些测试项目包括跟腱刚度测试、下肢运动学测试、足底压力测试等。通过飞行前中后的肌肉无创功能及运动生物力学,结合在轨锻炼数据分析长期失重飞行锻炼适应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失重肌萎缩运动防护效能预测模型。

  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开展了“长期在轨典型姿态下操作力变化规律研究”项目的相关力量测试,包括双臂推拉力、单臂推拉力、双臂旋转力、手轮旋转力等。空间飞行导致的肌萎缩、骨丢失以及操作姿态的天地差异可能会对航天员在轨典型姿态下的操作力大小产生影响,这个项目通过采集飞行前中后不同时期、多种类型的操作力,对比分析天地差异以及在微重力环境下操作力随在轨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引起操作力变化的机制。

神十八乘组开展90余项试(实)验

  除了进行了航天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外,上周,三名航天员还同步开展了空间科学试验和实验。

  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完成了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以及辐射损伤芯片卡盒的设置、替换以及撤收等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通过分析芯片卡盒数据对在轨舱内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研究。

  此外,乘组还完成了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内“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项目的实验样品采集和储存处置,以及流体物理实验柜实验样品更换等工作。

  目前,空间站任务进入常态化值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驻留期间将按计划管理、照料空间站与应用载荷,进行空间站维护维修与状态巡检,保障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按照计划,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试(实)验。

  紧张工作之余,航天员们也积极放松身心,一起享受轻松一刻。

“太空出差”期间 神舟十八号乘组持续开展在轨工作

  自4月26日进入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已经在轨工作生活超过一个半月了。其间,三名航天员开展了一系列在轨科学试(实)验,并圆满完成了乘组首次出舱活动。

  “太空出差”期间,三名航天员开展了大量在轨实验和试验工作。这是神舟十八号乘组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开展的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验项目。航天员完成了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实验组件水样样品采集和鱼食盒更换等操作。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此外,神十八航天员完成了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实验腔体的样品更换、轴心机构维护工作,以及对梦天实验舱的燃烧科学实验柜进行了燃烧器更换、抽真空排废气等操作,并且完成了燃烧电磁阀转接线缆安装。另外,他们还进行了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组装、测试等工作。

  神十八乘组进驻空间站以来,多项航天医学实验也持续进行。三名航天员还利用超声诊断仪完成颈动脉超声图像和频谱测试、使用仪器进行了骨密度检测。通过定期、科学地开展太空跑台训练、抗阻训练等一系列失重防护锻炼项目措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长期执行任务提供支持。

  5月28日,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三名航天员密切配合,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这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以及航天员乘组出舱活动和应用载荷出舱任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