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最后十米”

田间地头的“最后十米”
2024年06月26日 07:55 宁夏新闻网

  6月25日,在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一块块畦田被深浅不一的绿色填满,如同一幅铺展于沃土之上的巨型拼图。

  金星村10社网格员董红军吃完午饭,便来到网格所辖的几处耕地进行日常巡查。每年2月至10月是网格员的重点巡查期,董红军和其他六级耕地保护监管责任人一样,主要负责金星村10社的耕地是否存在违法违规乱占耕地建房、植树造林、挖塘养鱼、撂荒耕地等行为。

  金星村耕地保护监管责任牌与金星村村委会一路之隔。除了写明五级、六级耕地保护监管责任人职责外,地图上的14个网格上的二维码内藏玄机。用手机扫开其中一个网格的二维码,很快会跳出相关界面,除了区划名称和负责人等网格基本信息外,耕地基本信息、权属类型、永久基本农田等土地信息也一目了然,界面最下方还放有相关耕地政策以及“我要举报”的链接。

  “这14个网格里,红框范围内的由我负责,黄框范围内则由14个六级网格员负责。”金星村村委会主任梁晨丽告诉记者,金星村现有耕地面积1.1万余亩,每个月她至少会对辖区耕地进行一次巡查,及时制止村民挖沙取土、乱倒垃圾等行为。

  “现在宣传渠道多了,村民违规占耕地建房、在耕地上植树造林等行为基本没有了。”梁晨丽说,金星村平时将宣传内容与布袋、围裙等日常用品相结合,利用乡村集市进行发放,提高村民耕地保护意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耕地管理由原来的“区、市、县、乡”四级网格,转变为“区、市、县、乡、村和村民小组”六级网格,看似只是增加两级网格,实则将村和村民小组两个耕地使用和管护最为直接、最为关键的主体直接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彻底打通宁夏耕地保护责任链条的“最后十米”。自去年7月至今,“六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精准划分责任网格,18595名责任人各司其职,逐步形成“自治区统筹、市县主责、乡镇主抓、村组落实”的耕地保护监管责任体系。

  在金星村二队三队中间的通四路的一处路边,立着的耕地保护警示桩比耕地保护监管责任牌“简约”些,上面“严守耕地红线”字样格外醒目,桩顶的钢制二维码则直接可以扫码查询或举报。

  如今,分布于全区各地的2545个耕地保护责任牌和13447个二维码警示桩,不仅能以扫码方式查询地类、责任人、违法举报和政策信息公开等情况,还可以通过“六级”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第一时间汇总上报,从而让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全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情况,以最快速度发现并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当耕地面积、划分等有所变化时,我们可以直接在数据库更新。只要扫二维码,就能看到耕地的最新情况。”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高岩说,近年来,宁夏耕地保护由“数据化”管理向“一地一码”转变,真正实现了耕地保护责任实体化、任务具体化、全民参与化、监管链条化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下一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六级”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为重点,压紧压实各地主体责任。同时,在持续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加大集体土地征收监管力度等方面同频发力,守牢守稳耕地红线。(记者 张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