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呼吸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薛仁政图/受访者供图

6月15日是世界呼吸日。呼吸专家提醒,要格外注意被称为肿瘤界“小恶魔”的小细胞肺癌。近年来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了新突破,平均中位生存期已突破一年,专家提醒,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越早使用越好。

警惕这个“小恶魔”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首位,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健康。世界呼吸日到来之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肿瘤内科中心主任周承志教授接受采访表示,从医院临床数据来看,呼吸科肿瘤患者特点也呈现出明显变化:“通过2013-2023年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数据分析我们发现,2013年的呼吸科住院患者中,与肿瘤相关的大约在10%内,但到了2022年则超过了50%,10年间翻了5倍。这可能与肿瘤患者寿命越来越长,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或肺部相关问题的几率增加有关。”

周承志教授

周承志介绍,肺癌一般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小细胞肺癌仅占肺癌总数的15%,但小细胞肺癌却被称为肿瘤界“小恶魔”。由于恶性程度高,细胞增殖快,而且难以早筛、治疗难度大,一直是医学界致力攻克的热点难点之一。

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为何小细胞肺癌会被称为“小恶魔”?“首先,它恶性程度高,细胞增殖快,病情进展迅速,复发率高,而且很喜欢在全身如头、骨、肝、肾上腺、消化道、胃肠等到处‘跑’。其次,它不易被早期发现,往往等到发现时已经无法手术切除。”周承志表示,“有些患者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要手术植入支架时,才发现在纵隔里的轻微异常。”

有何方法尽早发现?周承志教授特别提醒一类人群需要高度警惕:“临床上发现,小细胞肺癌患者有9成有吸烟习惯。因此每天吸烟超过20支或烟龄大于20年的重度吸烟者,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格外警惕。”

不易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需警惕

由于低剂量螺旋CT难以早期发现小细胞肺癌,且小细胞肺癌早期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容易与气管炎、咽炎混淆而被忽略,因此周承志教授提醒,对于重度吸烟者,尤其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气道阻塞等症状,可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便尽早发现。

平均中位生存期已突破一年

据了解,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此前一直面临挑战。

“首先,由于病灶范围非常小且通常在肺部中央,较难切除干净,因此一般仅限于一期可以手术切除,二期、三期以后就不做手术了,否则不仅切不干净,还对肺功能损伤很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次,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药物的初始反应较好,但很快会出现耐药。广泛期进行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也不超过10个月。直到现在有了免疫治疗,才把平均生存期突破了一年大关。”周承志介绍,“目前,治疗小细胞肺癌是以局部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即常说的晚期小细胞肺癌,肿瘤已扩散转移),使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病人的平均中位生存期已由过去的10个月左右,提升至一年以上,甚至可达18个月。总体来说,目前免疫治疗的药物共有4个,国内国外各两个,中位生存期都能够突破一年。”

未来希望扩宽免疫治疗的“窗口”

“近两三年免疫治疗有了一些可喜的突破。虽然突破幅度不大,但相对于过去三十年,是一个质的改变。”周承志形容,这就像是“破窗效应”,“靶向治疗要测试基因,没有基因突变用了就没效,这是非常明确的。而免疫治疗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志物,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告诉我们,不管PD-L1这个免疫抑制因子表达的高低,加上免疫治疗比不加好,免疫治疗越早用越好。相比起先用化疗再用免疫,先用免疫再用化疗的患者生存期更长。因此不管是单纯使用免疫治疗,或是个别人群免疫+化疗一起用,现阶段都建议首先使用免疫治疗,除非患者有免疫治疗的禁忌证。”

“未来,我们希望扩宽免疫治疗的研究,例如结合局部放疗、介入、消融等手段,改变局部环境,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或探索能否增加更多的免疫通路,让更多免疫药物上市。”周承志教授说,“因为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患者能活得更长、更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秦小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