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冒进口水果销售行为,监管当发力|时评

对假冒进口水果销售行为,监管当发力|时评
2024年10月22日 17:16 羊城晚报金羊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一则报道引人注意:近日,记者走访部分水果市场,揭开了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一些商家通过打信息差、仿冒进口包装礼盒等手段,把普通的国产水果包装成了进口水果,售价瞬间提高几倍。例如,国内“阳光玫瑰”葡萄品种,价格普遍在6元至10元一斤,而宣称为日本进口的“阳光玫瑰”葡萄,6斤装礼盒售价竟高达66元一斤,价格相差近10倍。

图/央视新闻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一定装的都是国产货,如果外包装上有日文或者是其他一些外文,也一定是挂羊头卖狗肉,把国产货当成进口葡萄来售卖欺骗消费者。业内人士所言何以这么“绝对”?其实一查便知。查阅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名录中明确显示,日本目前予以准入我国水果的品类目前只有苹果和梨。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问题是,不少消费者缺乏自查水果来源的意识,商家欺诈销售因此有机可乘。

更令人惊诧的是,为了让假冒洋水果更“逼真”,配套手段也已经很“成熟”。市场上,有店铺专卖这种“洋包装盒”,上面有非常醒目的“晴王”(日本葡萄品牌)字样,还有几处日文印刷字体。此外,市场上假冒进口水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堂而皇之地进行标签造假。一些水果不干胶标签贴店铺在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这些标签五花八门,有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但仍然可以下单。如此操作下来,不要说普通人,就连品牌商都难以辨认。

电商平台中销售的进口水果标签贴纸

面对如此市场乱象,消费者确实应当擦亮眼睛,更加谨慎地进行消费选择。很多消费者对洋水果青睐有加,殊不知,一味追捧洋水果实无必要。不少国产水果品质很不错,否则何以能被“冒充”洋水果而不被识破?买水果最重要的还是“选对”,而不是“选贵”。当消费心理变得普遍理性和谨慎,对假冒洋水果现象自然也是一种“反制”。

但更重要的还是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消解市场乱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如央视报道所言,假冒进口水果牟利,且已形成包括销售端在内的整条产业链、利益链,在水果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问题是,对于这样的“公开秘密”,监管部门又知晓多少?采取的措施又有多少?

眼下,一些制售仿冒的外国知名水果标签者受到了严惩。不久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警方调查发现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大量销售进口水果标签。最终,海某、常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就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而言,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以想见,依法“问刑”,将能形成极大的威慑力。

但不必讳言,对于假冒进口水果的销售行为,尚需加大打击范围和力度。记者暗访情形显示,售假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商家甚至“开诚布公”地承认所卖外国水果实为国产水果,这无疑折射出一个骨感的现实:售假行为没有被有力遏制,而这种现象还在不断延展——在暴利诱惑的驱动下,一旦“风险”没那么大,劣币驱逐良币自然不难。对此,既要呼吁消费者在发现上当后进行举报和投诉,也要主动作为,对市场销售领域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挤压售假者的腾挪空间。

售假行为虽然颇为狡黠,但手法毕竟是粗浅的,技术含量也很低下。拿着假材料、假资质蒙骗顾客其实经不起一查到底。凭借大数据梳理、部门之间强化信息共享,多方合作、重拳出击,就不难发现“李鬼”、惩治“李鬼”。

文|伍里川(作者是资深评论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