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沾益:“一网群深” 共建共治 共享美好沾益

【市域社会治理】沾益:“一网群深” 共建共治 共享美好沾益
2022年05月13日 19:21 曲靖交通广播

5月13日,沾益区做客“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媒体直播访谈,对沾益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推进开展情况进行介绍。

嘉宾介绍:

沾益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武韶岗

沾益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王 旭

沾益区西平街道党工委书记 许锐

沾益区菱角乡政法委员、副乡长  孟爱萍

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中,沾益区通过网格化治理画出“一网群深”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同心圆。“一网”是指区委对全区各级各部门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划分的各种网格进行规范,采取“一长多员”架构,以区、乡、村、组四级党组织作为网格化治理的“四梁八柱”来建网,在村(居)民小组以下,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划分网格单元,由群众民主推选他们认为信得过、基层组织经过考查认定靠得住的党员或群众代表作为专责网格员,每一级党组织的“一把手”为网格长,党政班子成员为网格督导员,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对全区网格化治理进行统一调度指挥,搭建起全区社会治理一张网。

通过各级网格长、网格督导员、专责网格员与网格内群众的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为社会治理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专责网格员报送小信息、排查小隐患、调处小纠纷、做好小宣传、搞好小服务这些职责内容都是围绕解决网格内群众所需所盼来确定的,行使着为群众代言、为弱者解难、为基层组织分忧的职责。

今年29岁的刘海媛是大坡乡威格村委会的一名网格员。每天主要工作是采集基础信息,入户宣传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讲讲疫情防控知识,接送老年人打疫苗,给留守儿童辅导一下作业,都是一些很小很琐碎的事情,就像闺女或者妈妈一样帮村民们做事,老人们叫她“网格闺女”,孩子们则叫“网格妈妈”,刘海媛说,为群众服务,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在哪里,自己做了,心里就很踏实。从他们的笑脸上,能感受到“被信任”“被需要”的温暖,特别充实。时代各有不同,青年要有担当,年青人多做一点不会错,也不会吃亏。

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网格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有效的搭建起了党群互动的连心桥,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心近了,情感自然也深厚了。专责网格员也成了延伸政府公共职责、推进社会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传声筒。“一网群深”变一往情深,在交流、交融中加深情感。

网格员的选聘按照“三不可以两严禁”的标准来选聘。在职的社组干部、长期外出务工且不居住在本地的、无群众基础的不可以担任网格员。严禁优亲厚友、严禁变相增加社(组)干部待遇。保证被选聘的网格员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确保网格化治理从起步就体现社会公平。

专责网格员名义上是履行“五小”职责,但事实上,他们做的事很多,特别是在当下疫情形势严峻的形势下,网格员是参与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他们配合村组干部,组织、动员网格内的群众打疫苗,参与卡点轮留值勤,负责网格内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的登记、信息报送、纠纷调处等等。

网格员不计付出,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也感受到了村子的变化。炎方乡村委会村民李冬梅说,自从有了网格员后,群众生活更方便,优越感更强了。假如需要帮助,比如像村子里哪家的牲口丢了,水、电不通了,直接去找网格员,他们可以帮助及时解决。

今年81岁的炎方乡刘麦地村蒋亿林老人的衣食住行都由网格长蒋培云以及部分村干部负责照顾,他们定期为老人送去食用油、大米、柴火、猪肉等生活物资,帮助打扫卫生,换洗衣物,照顾了近二十年。蒋亿林老人感激地说:真的对我好,逢年过节都管着,都要送饭,够意思啦,随时来看望。

法院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沾益法院高标准建立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各种专业调解室,将审判职能融入社会治理。按照“一个支部一个故事、一个网格一件实事、一名法官一张名片、一类案件一个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诉源治理搭建机制平台,做到小事有人管、大事有人办、难事有人解,促进社会治理良性发展。

为了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推出法官进网格,沾益法院将全院所有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分挂到全区11个乡镇(街道),担任网格法治员,与乡镇社会治理中心的网格员点对点联系,让法官成为挂包乡镇(街道)的法治宣传员、法治指导员,引导辖区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教授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技巧、法律适用。让基层网格员成为法院的送达员、信息员、调查员,最大限度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网格之内。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曾经是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痛点,通过“一网群深”的沾益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前不久,沾益法院受理了一起物业纠纷,表面上看是一个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经济纠纷,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物业公司还拖欠30多名农民工资和水电费,同时也是另一案的被执行人。这个案子呈现诉讼主体多元,诉求多元,如果就案办案,案结事不了。法官在查清案情后,同基层调解组织、居委会共同调解、并案处理。通过情、理、法的劝导和释疑,在包容与理解中,农民工拿到工资,业主交付拖欠的水电费,物业接受法院的司法建议,管理更加规范,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某玫瑰庄园因企业流转资金不足,拖欠当地上百户群众3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由于长期未付,群众要集体上访,极易形成群体性纠纷。案件起诉到法院后,网格法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同当地社会治理中心一道启动联调联处机制,及时深入到群众和企业中了解情况,通过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群众拿到了流转费,企业留住了租赁地,双方的诉求都得到满足,实现了双赢。

建立委托委派调解机制,握指成拳,汇集沾益多元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预防为先、非诉庭前、裁判断后,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年,沾益法院委托委派调解3700多件,调解成功1700多件,2022年截止目前,委托委派调解1201件,调解成功781件,司法确认605件,多元、谦让、包容、和谐的治理模式在沾益生根发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沾益法院一直强调,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当事人的人生。工作中总结形成了沾益法院的“瓜坛调解经”、《农村常见矛盾纠纷的六种方法》等多种调解方法,从底层抓起,从基础抓起,扎牢篱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针对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极易引发的恶性事件,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对有暴力倾向的发布人身保护令,设立家事专业审判庭,成立家事心理咨询室,邀请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家事调解室,在调解前,通过属地网格员对案情和当事人的情感过往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矛盾纠纷的起因、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有无过激行为进行风险预判,找准切入点,做好工作。

在法院,法官收到当事人送的锦旗是常态,但也曾收到一些特别的“礼物”,比如说“骨灰盒”。有一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一儿一女。但丈夫脾气暴躁,两人为家庭琐事经常争吵,丈夫甚至家暴他的妻子,其妻向法院起诉离婚。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丈夫从淘宝上找了两个骨灰盒的截图,通过微信发给承办法官,扬言如果判了离婚,要把这两个骨灰盒一个送给法官,一个送给妻子。承办法官按重点案子程序予以处理,向政法委做了报备,向基层组织做了预警,做好风险防控。在调解中,通过心理咨询师做了情绪疏导,分析双方婚姻出现裂痕的原因,对其过激行为进行了批评,最终男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妻子认错,向法官道歉。

这个案子,如果没有市域治理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如果承办法官工作不细致,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思想开导,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命案,随之产生诸多社会问题,正是法官牢记生命安全大于天的警训,在润物细无声中春风化雨,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西平街道地处沾益主城区,辖区面积小、流动人口多、辖区单位多、建设项目多、矛盾纠纷多、居民服务需求多,基层治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党群服务站及辖区红色驿站、老旧小区活动中心、劳务市场等N个服务阵地,建强“1+11+N”服务阵地集群。在社区打造“红色居民圈”、在商业街区打造“红色商圈”,在工贸企业集中片区打造“红色工圈”,实现便民服务更优质,社会问题治理更有效。

突出依法治理,强化治理保障。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部门工作力量,邀请法律顾问、法治指导组等力量共同参与,组建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团队、领导干部团队和政策土专家团队,开展每周一接访,每案一调处。群众有需要调解的事项在西平街道可以实行“点单式”调解,就是可以从3个团队里直接点名需要或相信哪几个来给他进行调解,街道就联系安排这几个人来组织调解。

突出居民自治,打牢治理根基。街道组织民政、司法等部门指导各社组规范完善社区、小区、楼栋自治章程、居民公约,严格执行自治积分管理,与绿币超市同步运行,群众参与自治热情得到有效激发,浑水塘村的“塘八戒”、九龙社区的“铁九条”等被群众纷纷称赞。

突出德治,强调道德教化。在各社区组建了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积极开展“协商在基层”,推动居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矛盾协商解决、社区协商共治、成果居民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的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工作,在一些情况比较复杂、推进难度较大的点位,就通过“协商在基层”的方式,组织群众自己商议,效果比较明显。

突出信息化建设,提升治理智能化程度。依托全市9+X信息平台,打破部门间、行业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在便民服务、群众诉求解决等方面,改变时间和空间格局,将政府公共职能不断向基层延伸,将社会治理从之前的被动性模式向主动性、互动性、回应性模式转变。

网格化治理以前,搞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磨破了嘴皮子、踏破了门槛子、滚下了泪珠子、掏出了心窝子也未必能够拆掉窝棚子。通过网格化治理,形成了基层治理一网覆盖、社情民意一屏知晓、指挥调度一体联动、群众诉求一呼必应的工作格局。

现在,西平街道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基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社会治理的约束。依托各层级网格长、网格督导员、专责网格员身处一线、贴近群众,人熟、地熟等优势,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群众诉求,并及时通过手机APP将信息推送到各级社会治理中心,各级社会中心根据职责权限,通过全市9+X信息平台及时分派交办,大量群众诉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等得到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解决了,矛盾肯定少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2021年街道示范点建成运行以来,街道、社区、小组干部及网格员共计入户走访8000余次,预防群体性上访27起,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650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64件,化解信访积案4件,赴省进京越级访人员明显下降,实现了无命案、无群体性事件、无“两抢”案件。

到目前,沾益完成11个乡镇(街道)、135个村委会(社区)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各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要求将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指挥调度、矛盾纠纷调处等融为一体,开通区与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与村社之间点对点、一对一指挥调度功能,依托平安曲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对区域内社会治理事项从“发现受理—分析研判—流转处置—跟踪督办—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成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格城市创建措施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家感同身受,社会治理的成效已经凸现出来。

群众解决纠纷靠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民转刑案件下降。矛盾纠纷排查率稳步提升,信访总量在下降,而群众诉求的解决率在提升;试点工作启动后,通过全面排查,将全区各类特殊人群纳入网格,有效开展服务管理,让他们理有地方说、若有地方诉、结有专人解,对特殊人群服务管控率上升了;群体性事件、社会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刑事发案下降,群众安全感提升。2021年,城区实现无“两抢”案件,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沾益区实现“三连升”。目前在全省排第41名,在全市排第一。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将更加丰富,更多是服务参与,服务好了,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了,矛盾肯定就少了,社会治理只有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往前走,我们的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