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价值旅途66
来源:雪球
从最终收益看,比亚迪无疑是巴菲特投资的一个成功案例,从2008年2.3亿美金买入,到2022年后80亿美金以上变现,持有14年增值30多倍,年复合收益率达25%以上。以至于在2023年Daily Journal股东会上,一向低调的芒格说:“比亚迪是我为伯克希尔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也就做了这一个比较大的贡献..….比亚迪这样的机会不常有,我们一辈子只做了一次”。
通过对该项投资的完整复盘,我们发现,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案例不仅“例外”,而且“意外”,纯属一个难以复制的传奇。
一、比亚迪只是巴菲特投资的一个例外
早在1982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就已经公开了他收购企业的六条标准 “(1)巨额交易(每年税后盈余至少有五百万美元)(2)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有转机的公司没兴趣)(3)高股东报酬率(并甚少举债)(4)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5)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6)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与对方太多时间)”,并一直坚持了30多年,使六条标准成为巴菲特告别早期烟蒂股投资阶段,将价值投资发展到2.0阶段即GAPR(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的标志。
但2007—2008年的比亚迪,并不严格符合上述标准,投资比亚迪只是典型巴菲特式投资一个例外,体现在:
1、比亚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
据比亚迪2007年年报,当时“比亞迪銳意發展成為全球領導的二次充電電池生產商、市場領先的一站式手機部件供應商,以及傲視中國市場的汽車生產商”,营业收入中手机及组装收入占比43%,二次充电电池34%,汽车23%,显然是一个业务分散的多元化企业,不仅涉及到二次充电电池等高科技,也在大力布局巴菲特不感兴趣的汽车行业,明显不符合巴菲特关于简单企业的标准。
2、比亚迪是一个负债率很高的周期性企业。
巴菲特钟意“很少举债”的企业,对负债率在50%以上的企业一般不予考虑,而比亚迪在2007年的负债率为57.6%,2008年的负债率为59.5%,显然不符合巴菲特的低负债标准。
同时,比亚迪的盈利并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如2004年比亚迪的利润为9.05亿元,2005年就降到3.68亿元。
因此即便其最信任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与事业伙伴芒格给他打了三个电话要他投资比亚迪,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复结合体”,他仍然不为所动地说“好吧,你对比亚迪的喜爱越来越热烈了。但这些还是不足以让我投资”。
只是由于芒格一再坚持,并和他拍了桌子,“不管怎样,查理坚持要买入比亚迪”,巴菲特在派人亲自到深圳考察王传福后,才决定投资比亚迪。
3、买入价格并没有很高的静态安全边际。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美能源以2.3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9.9%的股份,折合每股价格8港元,相当于签约买入前一天的收盘价,基于比亚迪2007年年报数据计算,约合1.45PB,1.5PS,10PE,这个价格不贵,但也谈不上便宜——因为当时全球正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许多知名公司和投资者都陷入困境,巴菲特在美股就以便宜得多的价格投资了高盛与通用电气,何况对比亚迪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一般偏好用席勒市盈率,而比亚迪2002—2007年间的平均年利润只有不到10亿元人民币,如此席勒市盈率应该在16以上。这与他在2022年买入6PE的中石油相比较,“查理和我当时都觉得,该公司(中石油)的内在价值约为1000亿美元,现在市值只有370亿美元”,谈不上什么安全边际。
事实上,巴菲特也没有把比亚迪作为烟蒂股来投资,据比亚迪2008年报披露:“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已提名MidAmerican主席David Sokol先生為比亞迪的非執行董事。意欲成為集團的長期投資戰略夥伴,以推動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及環保產品”,这显示巴菲特之所以投资比亚迪,是看好其未来,并将比亚迪未来的成长作为投资的安全边际。
4、比亚迪只是巴菲特的非典型性投资,属于“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
如上所述,比亚迪并不符合巴菲特典型的GAPR投资,从他投资前后公开的理由看,巴菲特之所以投资比亚迪,最关键的因素是基于信心——对人的信心,新能源行业的信心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
1)、对人(包括王传福与芒格)的信心。在巴菲特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里,芒格一直是其最信任的朋友与合作伙伴。基于芒格的极力推荐,巴菲特在投资前专门派人(David Sokol)去考察王传福,其在工厂参观时曾问到电解质的质量问题,不料“王传福当面喝下电解质”;王传福对事业的热爱大大出乎巴菲特的预料,使他对芒格的评价——“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复结合体”开始深信不疑,考察结束后即主动提出愿意以5亿美元购买比亚迪20%的股份,没想到王传福居然以巴菲特购买太多会稀释自己的股份为由予以拒绝,这让习惯于拒绝门庭若市的求购者的老巴大出意外,更加认可对企业视作生命的王传福。正是出于对王传福的信心,巴菲特不仅稍后接受了比亚迪出售10%股份的修正方案,还在随后漫长的持有过程中,不曾因比亚迪屡次业绩受挫、股价剧幅下滑、乃至一度徘徊在破产边缘而中途清仓退出,最终成就了14年暴赚30多倍的传奇。
2)、对新能源行业的信心。长期投资能源行业的经验,使巴菲特对全球能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有深刻的理解,一方面,他认为传统能源不可或缺,因而投资中石油、雪弗龙等股票,并将中美能源做为伯克希尔旗下的能源平台,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些新兴的绿色能源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认为凤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锂电等新兴能源具有光明的前景。至于新能源汽车,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行业”,而比亚迪凭借在二次充电电池行业的领导地位以及纵向一体化的布局,很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3)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巴菲特曾不止一次指出,汽车行业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但却是任何经济大国的支柱产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政府不可能不支持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传统燃油汽车工业落后、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高的现实,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必定是长期而有力的,作为坚定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先驱,比亚迪由于在电池领域具有优势竞争地位,成功的概率很大。
事实证明了股神的眼光。就在伯克希尔入股第二年,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通知,昭示了在这一全新领域坚定发展的决心。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到2017年,全球累计销售的新能源车达到340多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超占比超过了50%。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的业绩自然水涨船高。
1993年巴菲特曾仅仅因为看好管理层而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收购德克斯特鞋业,最终惨败。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曾坦承“买入德克斯特是个错误”,“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制造据点位于美国本土,一直面临海外低成本产品的激烈竞争,缺乏竞争优势”。但比亚迪不同于德克斯特,其所在的新能源是一个朝阳行业,而在中国这个低成本制造业大国,劳动密集的汽车制造也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以纵向一体化战略致力成本领先的比亚迪,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因此,纵然有德克斯特的投资失败在先,巴菲特基于对比亚迪所在行业前景与比较优势的洞察,仍然对投资比亚迪开了绿灯。
综上所述,诚如2021年2月,李录接受36氪采访时所说:“严格来说,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
5、相对于巴菲特承受风险的能力而言,比亚迪是一项可以接受的非对称投资。
诚如推荐芒格买入比亚迪的李录所言,“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以至于在2009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股东直接质问:“比亚迪似乎是一笔投机操作,或者说类似风险投资,不像价值投资”。当时巴菲特的回答是:“所有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不是价值投资,还能是什么投资?投资不就是把今天的钱投进去,期望将来能得到更多的钱吗?”
这说明,在巴菲特看来,尽管比亚迪有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但哪怕全部投资归零(即便比亚迪进军汽车失败,仅凭电池业务也不至于),2.3亿美元也只不过其2007年底688亿美元股票持仓市值的0.3%,被归到2008年年报中的“其他”一栏中,占其总资产不过千分之一,损失只不过相当于其持股市值的每天正常波动,完全承担得起;但是如果成功,很有可能会有数十倍的收益。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正是价值投资所追求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巴菲特说,“所有投资(包括投资比亚迪)都是价值投资”,何况芒格一直认为比亚迪并非传统风投主要投资的那种初创型企业,已经在各方面有不小的确定性呢?
二、巴菲特持有比亚迪的14年充满意外
从2008年9月买入,到2022年8月首次减持,在巴菲特持有比亚迪的漫长14年里,这笔初始投资不到巴菲特投资组合0.3%的小生意,充满了一系列的意外。表现在:
1、给予的关注充满意外
伯克希尔的文化是充分放权的文化,整个总部只不过20多人,对于其旗下425家运营子公司,很少操心具体经营,巴菲特本人更是从未到过绝大多数公司,他只是日复一日地在奥马哈那不到2平方公里的个人空间里,看他的报表……对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就更少进行干预了,除非遇到所罗门那样的危机,才会被逼到现场解决问题。
但对比亚迪这笔小投资,巴菲特却给予出人意外的高度关注(甚至可以叫赋能),表现在:
A、破例以专门的4天中国行,公开为退网事件后的比亚迪现场背书。
2010年9月27日,巴菲特携芒格等十人进行了期4天的中国行,期间除了9月29日参加比尔·盖茨在北京举办的慈善晚宴之外,所有的行程都贴上了比亚迪的标签——包括为比亚迪和南方电网的合作站台、助阵比亚迪M6发布仪式、出席比亚迪援助西藏的慈善捐赠、到长沙参观比亚迪基地、给比亚迪的优秀经销商颁奖等,
期间巴菲特在面对媒体时不止一次说:“比亚迪对我而言是正确的选择”,“比亚迪是一家年轻而且前景广阔的公司,正在经历着高速的增长,同时也是创新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在巴菲特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专门为一个企业的商业活动连续站台几天甚为罕见,对比亚迪这样仓位占比不到0.3%的小投资更是绝无仅有,这突出反映了巴菲特对比亚迪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比亚迪在当年上半年发生经销商退网危机,口碑与销量都受到不利影响的背景下,一向珍惜自己羽毛的巴菲特,居然直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比亚迪背书,堪称意外。
B、通过媒体以及其他公开形式,旗帜鲜明地为比亚迪站台。
尤其是在2017—2018年,比亚迪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盈利居然下滑到10年前的水平,股价也连续多年低迷,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决策引发诸多质疑时,巴菲特在2017《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不仅继续把比亚迪列入自己重仓并看好的15只股票之一。在2018年2月26日,巴菲特接受CNBC专访时,居然把比亚迪的王传福作为他最欣赏的4个CEO之一,与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苹果的蒂姆·库克并列,对王传福的评价之高,大大出乎大多数人的意外。
C、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巴菲特也不忘为比亚迪站台。2020年4月,一张戴着比亚迪口罩,身穿一件印有“我想长命百岁,至今仍不错”的股神照片在全球网络流传,照片内写着“我的比亚迪口罩正帮我实现目标”,作为一个抵抗力低下的九旬老人,巴菲特在病毒肆虐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仍为自己投资的比亚迪站台,着实令人意外。
2、比亚迪的业绩波动与战略选择充满意外
A、比亚迪的业绩波动充满意外。
如附表所示,自2008年9月巴菲特买入后,比亚迪在2009年经历了一个销量与利润的爆发式增长,接着就面临连续3年的销量低迷与利润剧烈下滑,2012年更是勉强不亏损,净利率从9.6%下滑到0.8%,ROE从27%下滑到0.4%;直至2021年,尽管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同比2009年增长了4倍多,但净利润仍只相当于2009年的80%,毛利率不及2009年的一半,至于ROE,更是只有可怜的不足4%,要知道2009年,比亚迪的ROE可是27%啊?从2008年到2021年,在巴菲特持有的13年中,比亚迪居然有9年利润下滑,三年销售收入下滑,而曾被芒格果断拒绝的特斯拉,同期业绩却蒸蒸日上,在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政府支持最坚决有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取得如此业绩显然是令人意外的!尤其对于将资本汇报率作为第一指标的巴菲特来说,持有十几年间,比亚迪居然只有2009年ROE超过15%,这无论如何难以让他满意!规模上去了,却不能稳定盈利,投资上去了,却不能带来满意的回报,这一直都是巴菲特全力避免的事情,可在比亚迪这儿全给摊上了!简直是活见鬼般的意外!!
B、比亚迪的战略选择充满意外
比亚迪的战略一直是摇摆不定的,对核心业务缺乏巴菲特欣赏的专注力。比如在2003年王传福开始跨界造车,遇到李录与芒格否定时,曾坚定地说,自己后半生就“专注造车”了。一如上述,巴菲特决定买入比亚迪,是建立在其专注于电池与电动车做出决策的,不料,比亚迪仍然改不了“战略多动症”,在2010年进军光伏、2016年耗资50亿进军云轨,其后又代工电子烟、加工口罩等,跨界行为屡屡意外出圈,虽然一时赚足了眼球,但也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资源,如云轨项目就在巨亏后被迫退出……显示出战略上的机会主义。
即便在核心的电动车领域,比亚迪也不是稳打稳扎,而是急功近利地大干快上,据王传福在比亚迪成立30周年的演讲透露——比亚迪在2007年提出了2015年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目标,这种激进的销量导向目标导致和经销商矛盾激化,引发了2010年的“退网事件”,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对品牌伤害很大。二次腾飞也没飞起来,“一直沉寂了十年”,成了“大家都嘲笑”的“「比三万」”。“特别是到了2019年,利润同比下降了40%,我们已经是命悬一线”,“许多一起打拼了多年的战友,都在那个时期,辞职离开了我们”,“许多股东都觉得,我们是在乱花钱,认不清形势,要介入公司的管理,甚至要对高管团队大换血,请外部专业的人来搞”……
即便在2020年3月发布“刀片电池”大获成功后,比亚迪的业绩也是只在当年大爆发,2021年尽管销售收入继续高歌猛进,但利润却再次下滑25%。就在2022年3月,比亚迪再次宣布重大战略决择,停产燃油汽车,只做新能源车;同年2季度,巴菲特开始减持比亚迪,直至2024年1季度,中美能源从比亚迪的重要股东名单中消失。
3、投资收益的实现过程是一个意外
A、持股期间市值波动及其剧烈
巴菲特在2008年9月以每股8港元的买入时,比亚迪的市值为180亿港元,到2009年10月,随着危机后股市的整体复苏以及巴菲特光环的加持,比亚迪的股价涨到了每股86港元,市值达2000亿港元,短短一年内,巴菲特浮盈超过10倍;股价如此暴涨,确实出人意外,但对于巴菲特而言,这只是泡沫而已,因为根据与比亚迪签订的协议,他是长期战略投资者,短期不能卖,何况上述投资协议直到2010年7月才完成证监会审批程序,他也没有办法卖。
但两年后的2011年9月,比亚迪的股价又跌回到9.7港元,跌幅高达88%;其后又经历2013—2014,2017—2018年等几次剧烈的过山车波动,直至2019年9月,比亚迪的市值也只不过1478亿,相于当初买入价8倍,持有12年年化收益率约15%,但仍只有2009年9月市值的74%,也即巴菲特从2009年9月持有到2019年9月,整整10年间,收益还是负的!难怪当时许多人质疑,声称比亚迪是巴菲特的一次失败的投资!
B、80%以上的投资收益是在最后两年实现的
2022年8月,巴菲特开始减持,22年卖了0.6亿股(25%),23年又卖了0.8亿股(35%);截至2024年一季报,伯克希尔已从比亚迪股份的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可以视同巴菲特业已清仓比亚迪,以年复合收益25%的传奇业绩实现了完美退出。但其所赚取的利润有80%以上都是是最后两年半实现的,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因为如前所述,2019年比亚迪还命“悬一线”,在2019年底,比亚迪港股的市值才1300亿港币,较年中下滑了2位数,只是在2000年3月发布刀片电池后,比亚迪的业绩和股价才随着整体股市的回暖而爆发,到2022年6月30日达到近10000港币,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市值暴涨近7倍,在此期间,巴菲特持仓市值也从130亿港币暴涨到1000亿港币。
至于卖出的原因,芒格的解释是:“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伯克希尔50倍市盈率时卖出比亚迪,现在小小的比亚迪的市值已经超过奔驰了,所以它的股票不便宜了。”
事后看,比亚迪当时的股价确实透支了后期业绩,以至于2022年以后尽管比亚迪业绩一直高歌猛进,乃至今年销量可以超过420万辆,但目前股价仍较2022年高点跌去20%,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的减持与清仓,确实把握了一个好时机——有道是“会买的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卖出比亚迪的时机选择,确实证明了股神的功力非凡!
但对于芒格另一只多年的“爱股”Costco,同样的高估之下,芒格却选择“永远不卖”,因为“Costco的问题是,它已经40倍市盈率,除此之外,它是一家完美的企业。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它有一个美好的企业文化,它是由很好的人经营。我喜欢Costco的一切。我被Costco迷得神魂颠倒,我永远不会卖出股票”。可见,芒格虽然曾反复夸奖比亚迪,但在比亚迪最高光的时候卖出,也反映了芒格对其未来的“星辰大海”并无太大信心。毕竟经过连续2年的业绩增长,目前比亚迪的估值已下降到20倍,而Costco的估值已经接近60PE了。
也许最根本的原因是,巴芒最喜欢的是商业模式简单的消费类公司,不太待见汽车+科技领域。买入比亚迪只是一个例外,而持有14年30多倍的投资收益,主要在最近两三年实现的,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突然爆发获得的,而这并非芒格在当初投资时的逻辑,难怪芒格在最后一次股东会上还自曝了曾反对王传福进军汽车业务,并感叹“人生中总是充满意外”!
三、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案例的启示
综上所述,巴芒投资比亚迪这一案例,仅仅是一个例外的尝试,投资过程也充满意外,并不符合巴菲特追求确定性优先的投资风格,不足以做为价值投资者效仿的经典案例。但通过整体复盘这一投资过程,仍可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投资决策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理性做出,不应盲目抄任何人的作业。
如上所述,比亚迪是巴菲特最信任的伙伴与密友芒格推荐的,经过几十年并肩战斗的考验,巴菲特多次声称是芒格把自己“从猴子变成了人”,但即便如此,面对芒格连续三个电话的极力推荐,乃至“拍桌子”,巴菲特依然回复:“仅凭这还不足以让我投资”,在投资前仍然专门派人去比亚迪调查后,并在自己真正想明白后才决定投资比亚迪。
这一点尤其值得喜欢抄作业的散户投资者学习——投资只可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而不能是别人认知的嫁接。即便对于如巴菲特芒格这种股神,在自己没有真正想明白的情况下,也不可盲目抄作业。一如本案例,面对巴菲特持有比亚迪的14年中历经的种种意外业绩与股价波动,乃至直到2019年比亚迪还一度“命悬一线”,如果自己没有真正想清楚,即便当时抄了股神的作业,大概率也早被三震出局了——毕竟,期间关于“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是一个错误”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在2013年—2019年,曾被芒格称为“一钱不值”而拒绝投资的特斯拉在全球大杀四方、股价暴涨15倍以上,而同期比亚迪业绩与股价均停滞不前的情况下。
抄作业还有一个抄不来风险承受能力的问题。一如本案例,2008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仓位只占其个人资产的千分之一不到,对于他而言,即便这笔投资全部归零,也只相当于其持仓股票市值一天的波动而已,但又有哪个散户投资者也能在抄作业时复制这个仓位占比,从而具有相似的风险承受能力呢?
2、投资者只能赚到自己真正能看懂的钱,投资必须严守自己的能力圈,
如前所述,巴菲特之所以投资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所在的新能源领域在其能力圈范围内,毕竟能源与消费、金融并列,一直是伯克希尔偏爱的三大板块之一,其早在2000年就购买了BHE(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并将其整合为包括光伏、风能、水电以及锂电等新能源开发的平台,因此,对于比亚迪在二次充电电池行业的地位以及市场规模有充分的了解,对其将进入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也有充分的信心,同时欣赏王传福踏实低调的管理风格,坚信比亚迪技术驱动、成本领先的战略能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成功,因此才能在买入后不惧种种意外波动,坚守到比亚迪修成正果的收获时分。
其实,巴菲特持有比亚迪14年的收益只有30多倍,远低于同期市值增长超过1000倍的特斯拉,但当年马斯克主动要求芒格与巴菲特投资,却被当面拒绝——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巴菲特与芒格看不懂特斯拉,认为天马行空的马斯克是在画饼,不相信特斯拉能获得如今的行业地位,因而错过了特斯拉。
3、价值投资追求的是风险收益的非对称性,必须以充分的安全边际保证本金不亏损。
如前所述,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静态PE为10倍,席勒市盈率为16倍,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谈不上便宜,但至少不贵。考虑到:A、巴菲特当时抄底美国股市时公开表示,危机总要过去,股市估值终将回归;B、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理由在于对新能源产业的前景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其实从动态看来,当时他买入比亚迪的安全边际还是比较充分的,因为如果假定危机过后估值提升一倍,10年内比亚迪业绩成长5倍,则比亚迪应该是一个10年10倍股。
哪怕从最悲观的角度看,即使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完全失败,仅仅凭借全球领先的手机等二次充电电池业务,也应该能够做到5年翻倍的成长,也不至于导致本金受损。但乐观起来,如果王传福真能实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的目标,那收益就会有几十倍了。如此一来,最差的情况下本金不会亏损,最好的情况下会有几十倍的收益,这是一种明显的风险收益非对称的高赔率投资;何况基于对王传福的现场考察,巴菲特认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呢?正因为此,当有股东认为伯克希尔投资比亚迪是“风险投资时”,巴菲特果断回答:“所有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4、“永远不要爱上你的股票”,在持仓股票估值明显过高时果断退出。
如前所述,巴菲特之所以能在投资比亚迪获得超过30倍的收益,关键在于其在比亚迪估值超过50倍的高点逐步退出,兑现了2020年—2022年间短期暴涨的市场馈赠。尽管对王传福欣赏有加,比如巴菲特将其与苹果的库克并列,视为自己最欣赏的全球四大CEO之一,芒格更是一直将其视为“爱迪生与韦尔奇的复合体”,但他们并没有因此爱上比亚迪,当“小小的比亚迪市值已经超过奔驰”时,他们理性地意识到,从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即便比亚迪做成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公司,市值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也已经有限了,当时比亚迪超过50倍市盈率的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业绩成长,继续持有将难以获得满意的复合收益率,因此他们选择退出兑现,画圆了一段投资传奇!
投资总是事后容易事前难!尘埃落定之后再次复盘,我们可以较为轻易地认为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成功,既是“例外”,也是“意外”,与其错过同期的特斯拉相比,甚至算不上一次英明的决策。但诚如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最后一页所言,“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区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之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