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破产警报!新势力车企市值缩水超99%

【汽车人】破产警报!新势力车企市值缩水超99%
2024年06月21日 09:40 汽车人杂志

电动汽车新势力菲斯克申请破产保护,股价跌至冰点,揭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激烈的竞争与生存挑战。

文 /《汽车人》张恒

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引发其股价跌幅54.88%,每股仅剩2美分。

6月20日,菲斯克(Fisker)股价收盘时仅剩每股0.02美元,与以往接近32美元的峰值相比,市值急剧萎缩至大约3089万美元。

此番股价的剧烈震荡发生在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具体在6月18日,当日股价遭遇重挫,跌幅深达54.88%,凸显出这家曾被视为特斯拉有力竞争对手的企业的困境。

菲斯克的财务状况恶化并非一夜之间。今年内,公司股价累计下挫接近99%,其背后是与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合作谈判破裂,以及随之而来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菲斯克资产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区间,负债规模则为1亿至5亿美元,涉及债权人数量预计在200至999名,包括SAP、Adobe、Salesforce和Ansys等知名企业。

事实上,菲斯克的困境早有迹象。年内,关于该公司裁员、生产线停滞和资金链紧绷的报道屡见不鲜。2月份,因股价持续低于纽交所规定标准,菲斯克收到不合规通知;3月末,因股价持续低位运行,面临摘牌威胁;5月份,公司更是明确表示若无法获得必要的财务援助,将在一个月内被迫走上破产保护之路。

追溯历史,菲斯克品牌由知名汽车设计师Henrik Fisker于2007年创立,他曾在宝马、阿斯顿·马丁等顶级车企任职,并参与设计特斯拉Model S。尽管设计背景雄厚,菲斯克首次尝试却因产品定价过高、质量问题频发等因素,在2013年申请了破产保护,后于2014年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2016年,菲斯克以新面貌——Fisker Inc.重新启航。

2020年,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菲斯克再次登陆纽交所,初期凭借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捧,股价一度飙升,与Rivian、Lucid并称为美国三大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然而,仅凭海洋SUV单一车型,未能有效解决生产瓶颈、提升产能及改善产品质量,加之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菲斯克逐渐失去市场关注。

尽管曾雄心勃勃计划进入中国市场,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交付海洋SUV,但随着财务危机加剧,这一计划也随之泡汤。

2023年,菲斯克产量仅达万辆,实际交付量却不足半数。财务报表进一步揭示了其严峻的经营现状,过去三年间,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从2021年的10.6万美元增至2023年的2.73亿美元,但亏损额亦同步扩大,分别录得4.71亿、5.47亿和9.4亿美元的净亏损。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资不抵债,总资产为18.32亿美元,而总负债则达到了19.3亿美元。

菲斯克的陨落,不仅是单一企业的问题,也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的缩影。与其命运相似,Rivian和Lucid的股价亦大幅跳水,市场对这些新兴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持谨慎态度。随着资本市场的冷静,曾经的造车明星们正经历着一场残酷的行业洗牌。

菲斯克的近期破产事件,凸显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并存的“双刃剑”特征。

首先,菲斯克案例凸显技术与市场平衡的脆弱性。尽管拥有卓越设计与创新理念,但在产品定价、质量控制及生产效率方面的短板,成为了其发展的致命伤。这表明,即便是在技术驱动的汽车产业,纯粹的技术领先并不能确保商业成功,市场需求的理解、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管理同样重要。

其次,菲斯克兴衰映射资本市场的复杂情绪。从风光上市到市值暴跌,资本的快速退潮无疑加速了其困境的暴露。对于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类重资产、长周期的投资领域,过度依赖短期资本市场的热捧可能埋下隐患。长期战略规划与稳健的财务结构,比短期的股价表现更重要。

第三,菲斯克的挫败是行业创新与生存智慧的一次检验。在电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解决量产难题,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成为所有新势力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菲斯克的教训或许能促使其他企业更加重视这些问题。

菲斯克的危机为行业提供了镜鉴,强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兼顾创新与稳固运营、明智策略的重要性。车企唯有平衡技术进步与商业实践,方能在竞争棋局中持续博弈。【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