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盘面】小米股价重挫,汽车蓝图预期重估?

【汽车人◆盘面】小米股价重挫,汽车蓝图预期重估?
2024年06月28日 16:32 汽车人杂志

小米股价大幅下滑引发热议,除了手机市场竞争加剧,投资者对其汽车业务的未来展望也正从乐观转向理性审视。

文 /《汽车人》张恒

6月27日港股市场,小米集团开盘股价即低开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超8%,最终收于16.60港元,跌幅6.85%,创下自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股价亦触及两个月低位,市值4151亿港元。

此次下跌不仅拖累了小米自身,甚至拖累到香港科技股,恒生科技指数受此影响一度下滑近3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整体的避险情绪。

小米集团的股价波动也对汽车板块造成了一定的连锁反应,当日,港股汽车板块下跌2.13%,整车股悉数下跌,板块内排名前20的个股,仅蔚来一家实现上涨,显示了市场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副董事长林斌的股份减持行为被市场热议。据公开信息,林斌在6月4日至6日期间,分三次出售总计999.9万股,总套现额约1.787亿港元。尽管小米澄清部分减持资金将用于慈善,包括捐赠1亿元给中山大学,但此举仍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疑虑,因为林斌曾在2020年9月承诺五年内不出售股份。

在市场压力之下,小米集团持续采取了股份回购策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最新一次回购发生在6月26日,回购250万股,耗资约4454.96万港元,回购价格区间在17.78至17.84港元之间。过去三个月内,小米累计回购股份超过5500万股,占总发行股本的0.22%,显示了公司维护市值的决心。

小米汽车的实际市场表现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小米汽车交付量约为3300辆,达到自今年4月启动交付以来的单周最高水平,表明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接受度正在稳步提升。雷军早前设定的6月份万辆交付目标及全年12万辆的销售愿景,无疑为小米汽车业务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期待色彩。

华泰证券的最新研报对小米未来数年的非GAAP净利润预测进行了上调,并给予了小米汽车业务积极的估值评价。

对于小米集团股价显著波动,《汽车人》认为,尽管具体诱因尚未明朗,但分析可见,此次股价调整与小米汽车业务的发展节奏、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整体市场环境的联动效应密切相关。

首先,小米汽车作为集团未来增长的关键支柱,其进展动态直接影响着市场预期。初期,小米汽车凭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创新技术吸引了大量关注,但随着项目从宣传高峰期进入实质性的生产爬坡阶段,现实的挑战开始显现。

目前,小米汽车的产能维持在每周约3000辆,较长的订单交付周期未见显著改善,这反映出新入局者在供应链管理、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初期局限。市场对此的反应,从初期的乐观期待转向更为理性的评估,尤其是在新产品发布前的“空窗期”,投资情绪自然有所回调,符合新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次,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国际品牌如苹果业绩重估所引发的市场联想,对小米国内手机业务构成了间接压力。尽管618购物节期间小米取得了亮眼成绩,但面对高端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市场对于小米能否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持谨慎态度。

再者,近期港股整体的回调趋势及流动性收紧,进一步加剧了个股的波动性。在市场情绪普遍趋于保守的背景下,大额资金的流动和操作对小米股价形成了额外压力,导致了短期内的显著震荡。

不过,从长期视角审视,小米集团的发展潜力依然值得期待,尤其是在汽车领域。随着小米汽车逐步克服生产初期的挑战,未来新车型的发布、技术迭代及产能爬坡,有望重燃市场热情。此外,小米在AI智能硬件与机器人技术的布局,为公司开辟了多元化的增长路径,包括教育、情感交互等AI应用场景的探索,预示着小米在生态构建上的潜力。

小米的汽车业务既是推动企业未来增长的潜在加分项,也潜藏着因行业特性和执行风险而来的减分风险。如何在保证手机等现有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有效推进汽车项目的实施,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将是决定小米能否成功转型并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