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要不要给父母钱?

工作后,要不要给父母钱?
2024年06月29日 20:46 年年Nora

01 

网上看到一个妈妈发的帖子,大意是女儿工作后每个月会给自己1000元,原本以为这一行为会获得周围人的赞美和羡慕,但没想到,她的同事问:

这么年轻就问孩子要钱了?

瞬间,这位妈妈感觉到被深深地刺痛,于是她反问:

你的孩子不给你吗?

不料这位同事说:

我自己有手有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为何要依赖孩子的钱?我甚至还要补贴他呢!

于是,这位妈妈更加感到困惑和不解了。

说了一大段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孩子给家里钱是家庭责任的担当,这样有利于让他们心中铭记这份责任。

当他们成家之后,这份责任才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家庭,更加努力地工作。

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回报。

家是一个整体,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和维护的。

我把原文放在这里,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读完全文的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呢?我想,是不是赞同和反对者都有呢?

这位妈妈的说法的确字字在理,我们似乎找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

给钱是她的孩子自愿给的,她也说了不会真的用这个钱,而是通过这个行为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孝顺。

当然,反对的人,我想理由也很明显。

当自己的工资都不够花的时候,用什么来给父母钱?

这位妈妈的做法未免有些强迫性。

说实话,工作后要不要给父母钱是每个家庭、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我们的确不好多说什么。

但就具体这个帖子讨论而言,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舒服,读着读着才发现,这位妈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要“教育”孩子的意味。

这个“教育”是在和一个20多岁已经工作的人讲大道理,讲你要孝顺、你要懂得感恩、你要维护家庭和谐……

所以,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仔细读完,感受到的并不是如同这位妈妈说的真的为女儿感到骄傲和开心,而是潜藏在她内心对孩子的“要求”。

我想,如果这位妈妈真的为女儿给钱这个行为感到自豪,那么为什么不说一说自己孩子现在大概做着什么工作,每个月给自己1000块钱压力大不大,女儿现在生活状态如何……

或者说一说,过去女儿是如何孝顺父母的,自己拿到这个钱多么开心,是不是内心真的觉得孩长大了……

有很多比现在通篇讲大道理都值得说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会比大道理都动人,也更能表达出对女儿的关心和作为母亲的骄傲,但全部都看不到。

也因此评论区充满了对这位妈妈的不理解。

所以,当我们从子女的角度出发讨论“工作后到底要不要给父母钱”的问题,实际上是需要建立在父母是不是理解子女,以及子女是不是有能力的基础上。

02 

在网上,我看到不少人其实都会被“催着”给钱。

有人14岁出来工作,到今年21岁了,每个月工资全部上交给父母。如果不上交,家里人就要疯了。

还有的人每个月上交工资,是为了填补家里的外债。

而这个外债的来源是家里人超前消费,外加网络诈骗。

即使知道这不是自己欠的钱,但是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还是不忍心完全不承担这份外债,于是只好每个月帮父母还钱。

也有人工作4年,给了家里将近5万块钱,但在家人眼里却没给过钱。

还有的人家里有弟弟妹妹的,也会被认为对他们的成长有责任,需要帮助父母分担压力。

更为难的是,有的家庭父母的确不会催着问你钱,但是他们给与子女那种“隐形”的压力,却也是极为难受的。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就因为这样的问题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之中。

她是小镇做题家出来的,好不容易考上了一个211,毕业后也进入了一个有名的公司。

但是,她从小是由妈妈一个人养大的,背负着巨大的包袱。

后来,妈妈再婚,她也有了一个弟弟。

当她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之后,就会开始给妈妈一定的生活费。

但是,她慢慢发现,妈妈经常会跟她说很多其他的事情。

比如现在别人在县城都有了房子,房子价格不高呀,我们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好房子,你小时候都受苦了……

电视剧《欢乐颂》

说着说着,两个人经常对着电话痛哭。

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家里买房,但是没想到买房后还有装修,她忽然感觉不堪重负。

她不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但是现实似乎又告诉她,这样的“爱”负担太重了,她承受不起。

真的不由得感叹,如果拥有不催着问子女要钱的父母,或者不是变相捆绑子女的父母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呀!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的父母以“爱”为名,以“亲情、血缘”作为理由,实际上却是自私的。

而且,还有的人即使家里无负债,也没有被父母催着要钱,他们依然纠结:该不该给家里交钱?

有人大学刚毕业,刚刚进入社会赚钱,吃住都不在家里,被催着给家里钱之后,自己就完全存不下来钱了。

很多人内心知道是要反哺父母的,要孝顺父母的,但奈何微薄的工资需要承担昂贵的水电房租,只能有心无力,恨自己没有什么本事。

其实大部分为人子女的人都是懂得感恩的,只是目前他们能力不够而已。

那么,什么样的子女不会在“要不要给父母钱”的问题上纠结呢?

我想,那一定是父母给予了子女足够多的爱和理解,而不是压迫、捆绑和压力,更不是把抱怨、委屈统统发泄给子女的家庭。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心是健全、健康的,他们和原生家庭的情感没有亏欠,也不会感觉到匮乏,更不会觉得被强迫。

即使他们没有多大能力,但是依旧会尽己所能地去照顾到父母和家庭。

如果他们一直以来都从父母处感受到过爱,那么长大之后这份爱本身就会化作他们努力的动力,自然就会给父母钱。

比如,有人会把这样的爱化为责任和勇气。

再比如,从这样的微信沟通方式就能看出家庭氛围的友爱和谐。

03 

“到底要不会给父母钱”的问题,因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实际上也的确没有统一答案。

对于那些被家庭中催着要钱的年轻人,但我想有2个原则可以参考:

其一,给父母钱的前提是年轻人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很显然,如果自己都养不活了,拿什么来照顾父母呢?

无论家庭中的父母是催着要钱的那一类,还是说父母给予一些隐形的压力,既然这个时候自己的收入也不多,那就直接告诉父母。

或许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依旧是父母的不理解,甚至如同网上所说的,父母会发疯,但是这就是我们要去面临的课题。

或许,我们还是会面临着道德的拷问,但这也是成长中的必修一课:不要害怕阵痛,学会直面和父母的冲突。

如果一直不去面对和父母的这个冲突,那么难受的只会是我们自己,而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当然,直面这样的冲突不是说要吵架,要和父母划清界限,而是说你只是清楚地告诉他们实情,告诉他们你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家,不论他们同不同意都不重要。

在这其中,可能要讲究沟通的方法,比如记得逢年过节给父母一些礼物,日常也会对他们多一些关心等等。

其二,和父母的财务要划分开来,先让自己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和成长。

很多父母会催着找自己要钱,就是因为把自己的债务、弟妹的成长责任都给了一个孩子。

但很显然,孩子并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如果有的父母是因为赌博之类的不良行为而让家庭负债,我想更有必要借着这样的机会和父母好好谈一谈。

即使这一次你帮助他们还了钱,那也要从此以后划分清楚你的财务和他们的财务,让他们知道你不会无休止地填这个坑。

而如果因为需要照顾弟妹的问题,这取决于你赚的多少,你能拿出多少。

如果弟妹未成年,家庭压力又比较大,你可以直接把生活费给弟妹,正好借此机会引导教育弟妹的独立成长。

就算把钱给父母了,那给多少也完全取决于你。

总之,“给钱”这个行为背后,要意识到在整个家庭中我们其实应该是更有话语权了,所以相应地要去争取在家庭中的地位。

比如,有什么事情形成自己做主的习惯,有需要用钱的地方你可以表达支持和否定的态度,这样催着问你要钱的父母才能慢慢感受到其实你在长大。

这可能也是很难的一步,但是有利于我们从“受害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走向真正的成熟。

当然,如果你的父母都很理解你,从来不会催着问你要钱,那么在你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买买礼物都是自己的心意,也会让两代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04 

当然,我想除了少部分父母问子女要钱,是实行“控制”,或许更多的父母是来自于对养老的担忧。

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也深感这样一份压力。

尤其是90后不少都是独生子女,现在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养老、父母的养老无一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很多人的父母一辈子务农,没有养老金,还有的患上了大病重病,逐渐在掏空这个家庭……

所以,把压力给到子女,但实际上这也是整个社会的福利保障问题。

医保能不能更全面一点,农村老人的养老福利能不能多一点,孩子的教育成本能不能低一点,年轻人工资能不能多一点……或许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才是每一个年轻人渴望的。

每个小家庭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反映。

当每个人在努力地为这小家庭的幸福奋斗,如果这个“大家庭”能多一些看见、支持,那么每个小家庭都会更加稳固和幸福。

作者:磊磊。来源:公众号 @行动派。这里是观点超正、超有梗的行动派。紧跟时下最值得注意的话题,用新鲜狠辣的文笔,剖析社会现象以不一样的态度,拆解你想不到的观点,还有各种个人成长干货等你解锁。超过200万有态度的青年都在看。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