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能造军舰巨炮,号称工业大发展的民国,为啥连枪都造不好?

晚清能造军舰巨炮,号称工业大发展的民国,为啥连枪都造不好?
2024年06月18日 19:25 小北Alex504

作者:孤寂寒光

说到民国,当代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贫穷、落后、挨打。但民国又给人另一种印象,那就是更接近于近现代。相比于清朝来说,民国时期西方商品的倾销加剧了,所以在不少人眼中,民国社会呈现的是繁荣景象。

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把精力都放在欧战上,民国工业发展迅速。从一战到二战被称为民国工业大发展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更是被称为“黄金十年”。但是这个所谓的工业大发展时期却有着另外一面。国民政府发展了十年,但到了抗战爆发后军工产业极其落后,以至于能生产的武器还不如晚清。那么,20世纪初民国为啥倒退了?

相比于民国,清朝与西方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明显的代差。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掀起了铸炮热。由于战争的爆发,承平已久的大清终于开动了战争机器。在鸦片战争期间,大清制造了5000门火炮。这一数量远超康乾盛世,已经直追明末了。

鸦片战争

这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为啥相当犹豫,因为清朝对于英国来说是个庞然大物。这样一个GDP占世界1/3的国家战争机器开动起来那可是相当可怕。当时大清制造的火炮威力并不小,最大火炮甚至达到了12000斤。林则徐为了抵挡英军可能的入侵更是在广东建造了一个火炮制造厂并聘请了美国人做技师。林则徐不仅建造了不少,更是从欧洲购买了200多门。

在金元攻势下,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更是仿造出了卡隆炮。所以,鸦片战争电影里清军的炮够不到英军军舰的说法并不准确。清军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还是战争理念和思维不行。

大炮还是固定在炮台上,且炮台是露天构筑。其军事体制和动员效率低下也是一方面。而英军也正是因为无法完全击败清军,所以只能在海上游弋不敢过多深入作战。就好像一只老鼠在一头大象身上不停撕咬一样。清军与其说是战败不如说是被英军拖死。

鸦片战争

这个世界的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大清又不是美洲大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虽然又恢复了歌舞升平,但其军备废弛主要是废弛在不思进取上而不是技术跟不上。洋务运动开始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等开明大臣又办了不少工厂。

比如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可以生产12-32磅的滑膛炮,这在当时世界并不落后。后来江南制造局更是能制造阿姆斯特朗大炮。清军能打赢中法战争,洋务运动的先进武器立下汗马功劳。江南制造局在1886年更是制造了203毫米口径的重型阿姆斯特朗炮。

在线膛炮上面,清朝也并不落后。金陵制造局在1880年前后生产了37毫米格鲁森大炮,这已经是后膛火炮了。当时的美国还在使用前装火炮。在1890年的时候江南制造局更是努了一把力搞出了306毫米的巨炮,能打榴弹和散弹,其射程更是有12公里。而且这种火炮还生产了70门之多。

就在清末的1905年,75毫米克虏伯大炮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一口气搞出了600多门。清朝在灭亡前一共生产了近代火炮3900多门,装备较之于欧洲国家并没有明显的落后。清军大刀长矛的景象基本只存在于维持治安的绿营兵那里。清军有这么先进的武器还屡战屡败最重要的是思想不行。

虽然洋务运动生产出了先进的装备,但整个清军体系并不会使用这些武器。而且清军的思维停留在封建时期,其士兵并不知道为什么而战。由于清朝长期以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王朝,其士兵并不觉得战败有什么耻辱。种种原因导致大清近代的积贫积弱。

李鸿章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非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如果仅计算工业产品的规模,1912年到1936年增长了十倍,工业资本也增长了5倍之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民国工业增长快是跟着全世界的步伐,其实并不是这样。德国工业这一时期的年增长率仅有3%,就是同样未受战争干扰的美国,年增长率也只有2%。

民国工业产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军事工业的进步。最典型的就是刘湘的华兴机器厂。这个兵工厂在军阀混战时期还能生产捷克式轻机枪,但是到了抗战时期被国府收购时连捷克式都生产不了了,直接被搞倒闭。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时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在1932年完全丧失了造炮能力。

汉阳兵工厂也是一样的遭遇,在民国初年该厂还能制造一些小型火炮。但是随着国府向后方迁徙后,只能搞中正式步枪了。唯一还能制造火炮的就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该厂可以制造75毫米山炮和九二式重机枪。这些武器被八路军缴获了不少,证实了阎锡山确实有这个生产能力。

太原兵工厂

把制造能力扩展到海军就更惨了。晚清福州船政局还能制造“平远”号巡洋舰,到了民国时代海军只能吃晚清的底子。

比如1896年清朝订购的“海圻”号巡洋舰一直超期服役到抗战,最后自沉在长江阻挡日军。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民国的制造能力更弱了。国军的装备完全依靠缴获的日械和美国援助的美械。这些武器越打越少,到了1948年的时候国军的火力甚至弱于我军。在锦州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集中的火炮数量远超城中的国军,这也是锦州迅速解放的重要原因。

“海圻”号巡洋舰

民国军工能力这么差,最重要的就是财政能力不足。比如著名的汉阳铁厂,其生产的钢铁可以远销欧洲。而清朝的钢铁质量决定了制造火炮的能力。但汉阳铁厂存在的问题是焦煤不能开采只能从国外购买,这就导致汉阳铁厂长期亏钱。当清朝有着统一的中央财政时,汉阳铁厂可以生产。到了民国军阀混战,中央政府自己都没有钱,更不用说维持铁厂的运转了。

到了民国时代,世界的火炮已经从碳钢进化到了特种钢。而民国的铁厂连维持运转都实现不了,更不用说引进新技术了。到了民国时期兵工厂别说炮了,连炮弹都生产不了。生产重型火炮需要高动能火药,这项技术不是民国兵工厂靠着拍脑门想出来的。结果就是晚清留下的老底子,彻底被挥霍干净了。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所谓的生产也只是组装,并没有真正的军工生产能力。其他没实力的军阀,就只能直接买武器了。

沈阳兵工厂

到了民国时代,列强的殖民化更深了。清朝时好歹还能靠着中央财政补贴一些军工,到了民国时代各大军阀为了维持战争能力不断出卖主权,重工业基本都被列强把持。蒋介石为首的江浙财阀更是大买办的代表,最不重视的就是制造能力。

民国的黄金十年时期,轻工业增长了7倍,但重工业仅增长了不到2倍。这就导致在军阀手里还能生产点轻武器的兵工厂到了国府手里直接倒闭。沈阳兵工厂在国府接收后生产能力每况愈下,到了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前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