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六年就复兴德国横扫欧洲,艺术生希特勒怎么做到的?

上台六年就复兴德国横扫欧洲,艺术生希特勒怎么做到的?
2024年06月25日 19:25 小北Alex504

作者:孤寂寒光

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很短,波及的范围又非常大,主角都是德国。德国在一战失败后仅仅用了20年时间又发动了二战。而让人奇怪的是,一战结束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就是资产阶级民选政府腐败无能的典型代表。1933年才上台的希特勒,怎样用6年时间就让德国“横扫欧洲,做回自己”?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1938年3月德军武装进入奥地利并要求当局政府进行全面公投,最后奥地利以99%的选票并入德国。1938年9月希特勒再度要求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划入德国版图,1939年3月这一目标正式达成。如果说前两者还算是兵不血刃,接下来德国将全面开动战争机器,让整个欧洲见识什么叫德意志帝国。

向波兰索要但泽走廊无果后,德国正式向波兰宣战,随后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二战正式爆发。在整个战役期间,欧洲见识了德军的闪电战有多么奏效。1940年,德国转身就向法国、比利时、荷兰发动快速进攻。

波兰步兵

在战争开始前,英法联军的实力并不比德国差。包括荷兰、比利时在内的盟军有135个师、2000架战斗机、3000多辆坦克。另外,英吉利海峡对面的皇家空军可随时提供支援。德国有136个师在西线,战斗机与坦克数量基本相当。但战争经过震惊整个欧洲,5月10日战争爆发,到了6月14日德军就进入巴黎。法国陷落之迅速让德国再次成为欧陆第一强国。到此时,整个欧洲大陆能与德国一战的国家仅剩东边的苏联。

闪电战战术的应用确实让德军战斗力迅速提升,但闪电战背后是靠着德国强大的战争能力。而此时距离那个物价飞涨、怨声载道的魏玛共和国才过去六年。这一切要从艺术生希特勒开始说起。

青少年时期的希特勒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东北部一个小村庄,他的小时候非常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酒鬼,经常对母亲家暴。希特勒学习成绩并不好,只有艺术还算过得去。希特勒毕业后曾经两次申请维也纳艺术学院未果,由于母亲给的盘缠用光就跑到德国谋生。希特勒到德国时正值一战,他就成了一名士兵。

德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尤其是沙俄崩溃后,大批德军从东线调到西线对英法发动反攻。本来战场形势没那么差,但德国人已忍受不了战争带来的通货膨胀和惨重伤亡,德国工人发动了革命结束了一战。希特勒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牺牲,而是作为退伍军人留在了新建立的魏玛共和国。

德国作为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根据这份条约德国领土缩水了13%以及割让了所有殖民地。并需要赔偿113亿英镑。德国在一战中由于大量印刷的钞票都被吸进了军工业,整体通胀控制的还可以。但随着战争结束,超发的马克大量涌入市场造成物价飞涨。而魏玛共和国为了支付巨额的赔款还需要大量印钞维持社会运转。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1929年大萧条的到来让本就奄奄一息的魏玛共和国直接死亡。

凡尔赛条约

看下当时德国通货膨胀有多厉害。一位英国外交官到柏林喝咖啡,他进去的时候一杯咖啡8000马克,等到他喝完结账的时候就变成10000马克了。当时的德国工人发完薪水第一件事就是到商店里消费。能买到什么就买什么,因为晚一个小时,商品价格都会不一样。在1923年3月的时候1美元还能兑换18000马克,到11月的时候1美元能兑换4200亿马克。如果你拿着马克买面包,是需要论车的。

魏玛共和国实在无法应对这种通胀,启用沙赫特管理国家财政。沙赫特采用新马克兑换旧马克的方法稳定了国家财政。如果了解民国“金圆券”的都知道,这种代替货币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魏玛共和国的主要问题是出口产品赚取的外汇都变成赔款了,而由此带来的商品短缺必然会造成物价飞涨。

魏玛共和国不是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由于国内党派众多,常常需要几个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执政。低效率本来就不适合发展经济,而魏玛共和国最重要的反倒是发展经济。结果就是政客互相扯皮,犹太金融家收割民众资产,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希特勒的纳粹党正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崛起并在1933年夺取政权。

沙赫特

虽然魏玛共和国通货膨胀严重,但德国工业技术并没有被打断,只是没钱扩大生产而已。瓦尔特·拉特瑙在1919年就成为了德国建设部长,他本人就是通用电力的创始人。拉特瑙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生产了大量军用机床,这些商品不仅远销工业薄弱的东亚,还在欧洲有着很好的销路,其中的大客户之一就是曾经的对手法国。

德国的人口也没有因为一战损失太多。一战中德国人口死亡206万,英法死亡181万。到了1938年的时候,德国再度成为世界第四大人口国,总人口来接近7000万人。

希特勒上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挽救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希特勒启用了魏玛共和国时期曾经整顿金融,阻止马克贬值的金融学家沙赫特。沙赫特是一个有着很深华尔街背景的人物。其父是美国人,工作的信托公司就是由摩根财团控制的。沙赫特本人也见过摩根本人。沙赫特在魏玛财政危机时就带着团队与美国财团谈判并达成了著名的“杨计划”。

希特勒

这项计划中德国只需要向美国赔偿战争赔款的1/3,其他部分以债券的形式出现。这种偿还方式导致整个德国民族资本被击败,美国扶持的通用电力、联合钢铁和I.G.法本控制了德国的电力、钢铁和化工。

希特勒上台后,明显知道想要恢复德国经济就必须利用沙赫特引入美国资本。沙赫特利用与华尔街的关系大量借贷作为启动资金。为了盘活国内经济降低通胀,沙赫特的“新计划”主要就是把多余的钞票引向军工领域。而对于生活品则严格控制价格。

德国没有殖民地作为原材料基地和倾销基地。为了稳定汇率沙赫特强制要求南美等原材料基地使用马克进行交易。这样一来,南美等原料供应地必须从德国买工业品。沙赫特以此来振兴奄奄一息的德国工业。

到了1936年德国经济全面复苏,魏玛共和国时期百业凋零、失业率奇高的景象完全消失。但沙赫特的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到了尽头。1936年秋希特勒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代表,这个新机构与沙赫特的经济部功能重叠。很快沙赫特就被架空了。沙赫特本人也在1937年辞去经济部长职务,1939年辞去帝国银行总裁,彻底沦为边缘人。

通过军工和基建恢复经济的德国,身后是一笔巨额的国家债务。德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就是违约,但会遭到华尔街资本为代表的全球性金融制裁。第二条就是通过战争获取巨额利润偿还债务。很明显,希特勒走了第二条路,第一步就是吞并奥地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