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湿”与远方 “国际湿地城市”含金量足

不负“湿”与远方 “国际湿地城市”含金量足
2024年06月21日 09:20 黑龙江新闻网
湿地美景如画。 哈尔滨市林草局提供
金河湾湿地公园。哈尔滨市林草局提供
游客观赏湿地美景。本报记者 苏强摄
孩童骑车游湿地。 本报记者 苏强摄

□本报记者 史志强

当下,在“尔滨”,绿意葱茏,百花竞放,平均22℃的气温,让人惬意无比。在滨洲铁路桥附近的江畔路上,满载着游客的旅游大巴车往来穿梭,游客下车穿过滨洲铁路桥,步入太阳岛,岛上沿江湿地景观宛如绿色明珠,熠熠生辉,游客纷纷惊叹湿地生态之美。

在太阳岛上的中东铁路水上公园,群鸟低飞,江水丰美,湿地苇草青翠,群芳争艳。来自广东的游客邓峰一边观赏景色,一边感叹:“这里真是‘绿色天堂’。”太阳岛上的绿道将鸟岛湿地、太阳岛外滩湿地串连,湿地风光散发着迷人的夏之魅力。

1

书写湿地保护“冰城答卷”

哈市地处松嫩平原,坐落松花江中游两岸,临江而建、依水而兴、水绕城转、四季换景。秉承“以江为纲、以水定城”的新理念,哈市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2018年10月,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哈市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全球首批获此殊荣的18个城市之一。

目前,我省确认哈市湿地名录面积为4.05万公顷,湿地斑块18763块。其中,国际重要湿地1处,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湿地资源内有种子植物848种、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527种。

湿地是“城市之肺”,也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呵护“城市之肺”?哈尔滨书写湿地保护“冰城答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在湿地保护全过程中,以新理念推动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转变。坚持“自然生态、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推动“顶层设计、系统保护、生态价值挖掘”上实现新转变。湿地保护工作重心和任务由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转变为依法保护,提升湿地品质,进一步增强“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魅力和影响力。

哈市成立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湿地保护管理的综合协调,编制并实施《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中长期规划(2019-2035)》,颁布《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办法》,制定《哈尔滨市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工作方案》等。2022年6月1日,国家《湿地保护法》实施,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形成以松花江为纽带,南有“哈东沿江湿地和白鱼泡为主的湿地景观”,北有“太阳岛、阿勒锦岛、呼兰河口湿地沿线为主生态景观系统”的“项链式”湿地景观布局。哈市明确区、县(市)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管理机构管护责任,并将湿地保护相关指标纳入“林长制”“河湖长”考核体系,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同配合机制,织密湿地生态保护监督网、责任网,形成了政府统一协调、部门分工配合的工作格局。

2

多措并举提升湿地品质

近年来,哈市在提升湿地品质上不断发力。湿地修复面积3000余公顷,修建湿地景观大道150公里,修建湿地公园游览绿道25条、总长度78公里。

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拆除违建构筑物154处。通过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淤和栽植水生植物,还湿地面积685公顷。对集中连片、自然资源状况良好的湿地加强保护等级,申报省级重要湿地。近年来,哈市组织实施太阳岛湿地公园、运粮河湿地公园、宾县沿江湿地保护区和哈东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和监测工程项目;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设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对哈市鸟类活动频繁的栖息地、补给地以及候鸟迁徙通道安全进行监测,松花江沿岸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在辖区内多次监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品种。随着湿地品质的不断提升,凸显出沿江临水寒地湿地的大气,彰显了“国际湿地城市”的灵气。

保护湿地,宣教工作不能少。哈市开展多维度湿地保护宣教,推进湿地可持续发展。哈市建成了以市级湿地宣教馆为主、各地湿地保护地宣教中心和湿地学校为分支的宣教网络。每年以“世界湿地日”“黑龙江湿地日”“爱鸟周”等湿地保护宣传活动为契机,在社会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保护湿地蔚然成风。哈市湿地保护协会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等高校建立“湿地志愿者工作站”,打造“协会+高校+志愿者”模式的湿地保护社会团体,群众参与湿地保护发展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3

湿地旅游内涵不断丰富

围绕湿地景观,做足旅游文章。哈东沿江湿地保护区每年举办鲟鳇鱼放游;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接连举行“湿地铁人三项赛”“中俄皮划艇赛”“自行车赛”;阿勒锦岛湿地公园组织环岛轮滑,太阳岛湿地公园开展湿地采风,冰雪节期间的寒地湿地景观给游客带来独特感受……

每年6月,哈市湿地节成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强与韩国顺天、法国亚眠等13个“国际湿地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完善和丰富“国际湿地城市”的内涵和含金量。随着湿地旅游内涵不断丰富,哈市形成了冬有冰雪、夏有绿色,交相辉映、互动发展的湿地旅游格局,走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