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边疆国旗红”边境故事联合巡访活动 ​走进幸福感满满的赫哲人

“万里边疆国旗红”边境故事联合巡访活动 ​走进幸福感满满的赫哲人
2024年11月06日 10:50 黑龙江新闻网

□本报记者 杜清玉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一曲悠扬的《乌苏里船歌》传唱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个聚居在祖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

近日,跟随“万里边疆国旗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边境故事联合巡访”活动的脚步,记者一路东行,走进抚远、同江,也走进了长期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沿岸的渔猎民族——赫哲族。

“从前,赫哲族人靠打鱼为生,只能解决温饱。2017年前,抓吉赫哲族村还是个贫困村,吃水靠打井,村内道路晴天‘扬灰’、雨天‘和泥’,因为没有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近年来,依靠国家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的好政策,乌苏镇党委结合抚远市‘乌苏里船歌风光带’规划,积极引导渔民转产上岸。如今,赫哲族人住进了宽敞的新居,种地、发展旅游业,过上了幸福生活。”在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民俗展示馆里,工作人员向巡访团介绍,赫哲族历史、文化、文物、风俗、衣食住行等。

赫哲歌舞、鱼皮技艺、赫哲美食,从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民俗展示馆到同江市八岔乡八岔村传习所,再到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巡访团成员被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

走进以赫哲族“木刻楞”式房屋为原型的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赫哲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尽现眼前。赫哲族人吴彩云坐在凳子上,手拿梭子正在编织渔网,一张崭新的大型渔网已初具雏形。吴彩云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渔网是赫哲族人家必备的捕鱼工具,这种网用胶丝线编织,结实耐用,冬天不怕冻、不怕折。渔网是消耗品,经常会有损坏,织网也成为了赫哲族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拥有长170公里的边境线,也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设有街津口和八岔两个赫哲民族乡,这里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保留、积淀和传承最完整的地区,如今也是民俗、口岸等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边境旅游城市。

“通过这次活动,我来到了黑龙江省抚远市和同江市,了解了赫哲族。赫哲族人勤劳、勇敢、智慧、顽强。作为渔猎民族,他们捕鱼、吃鱼,同时还利用鱼皮制作服饰、手工艺品等,拥有多项非遗项目。他们多年来坚守在边境地区,同样肩负着守边护边兴边的职责使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宣传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丽红说,“广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虽然相隔万里,但两省区的少数民族都在各自的边境地区坚守着同样的使命。”

守边固边,兴边富民。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就是边境故事中的生动画面,也是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广西、云南、黑龙江都是我国边海防大省区,新时代下,我们这次活动发挥了三省区边境线长,红色基地多的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通过走访民族村寨,了解边境群众守望相助、共建共享‘五个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人故事;通过走访边境城乡,了解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幸福生活图景。希望我们加强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全民国防教育专家毛智贤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