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赚到所有的钱……

总想赚到所有的钱……
2021年09月28日 21:34 基金观察网

近期时不时在反思自己今年的投资,截止到目前,股票、基金组合基本都没赚到钱(年内的收益都在5%以内),看着市场结构性机会风起云涌,难免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自责:自己怎么都没有赚到这些钱?尽管反思之后,发现方法论、能力圈等确实有提升空间,但是,反思过程中也发现自己似乎又陷入到那种“想要赚到所有钱”的贪婪中——相较于方法论、能力圈的改进,也许后面这种贪婪的心态更值得自己去重视和纠正。

方法论的有效性与生命力

反思今年的行情,之所以自己没有赚到结构性机会的钱,本质上还是自身方法论有着一些天然的缺陷,加上自身的能力圈又相对比较窄所致。

最典型的是小盘成长股的机会,从去年四季度持续看空高高在上的绩优股之后,其实自己一直想往这个方向上转,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把握住小盘成长股的机会。之所以没有把握住,主要原因是两个:其一、对公司的质地要求太高,自己看过很多小盘风格基金的重仓股,真心觉得质地很一般,更多都是赚阶段性景气及预期差的钱,基本面维度上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其二、能力圈不足,很多小盘股基本面信息获取难度高,研究素材都极难获取,导致一些真正优质的小盘黑马股自己也没有能力把握。

找到了问题之后,本想在方法论上做一些修正,让自己以后能够更加“全天候”地赚钱。譬如:是否可以降低一些对质地的要求?是否可以从中观风格、行业的维度把握一些风格性、主题性的机会?是否应该增加研究的覆盖面?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发现还是老问题——市场和人性的贪婪总是会在无形中诱惑我去改变原则,盲目自大地扩展能力圈,重新陷入“想要赚到所有钱”的贪婪陷阱中去……然而,真理永远不会变——全天候的方法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即使神如“大奖章”基金也受到规模扩张的极大约束,正如邱国鹭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所写的那样:一个投资方法论之所以长期有效,正是因为其会不间断地失效,而且事前难以预判何时会失效,价值投资尤其如此。

因此,在思考如何改进方法论、拓展能力圈之前,其实更应该让自己心中那份贪婪冷静下来。

逃不开的周期

在去年自己看空各种“茅”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年有机会见到那么多的“茅”陆陆续续腰斩——但是,这一轮难得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市场周期性的信仰。

同样地,时至今日,当各种“茅”变成了“茅坑”,我也更加坚信一点:这只是周期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这也是周期带给我的最好礼物——为下一个周期布局的绝佳机会。

但是,今天我更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政策的周期性。今年以来,部分行业受到政策的支持而一飞冲天,同时也有部分行业受到政策的压制而跌落谷底,这背后也导致了两类资产极端分化的行情。然而,我认为政策也是有周期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了“有形的手”会更加注重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当经济不断走出“K型”之后,也许各个领域的政策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反转。

成功投资者的秉性

最近读到一段李录定义的成功投资者的秉性,深有同感。希望与坚守价值投资的一些朋友们共勉:

第一,内心的原则重于一切,独立的、内在的尺度重于一切。一个买奢侈品皮包让别人认同自己的人,不适合做价值投资,一个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行动的人具有价值投资的禀赋。和群体打成一片的人不太容易做成,投资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是有可能成功的。

第二,有一种先天的对事实对真相的追求,能够客观的理性的面对问题,追求客观与理性,而不是感性。有艺术天赋的人恐怕做不了投资,很多做投资的人都有一些哲学家气质,希望寻求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

第三,极端的耐心同时又极端的果断。在没有机会的时候,能等很长时间,再找到机会的时候买入股票可以承受长时间的不挣钱和被套牢,如果不赚钱就焦虑,等不及是做不了投资的,投资者的财富需要等待很长很长的时间,这是一种规律,所以你必须要有超强的耐心。在既有超强耐心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果决果断,一旦出现大的机会就大手笔全力饿虎扑食扑上去。在真正的机会面前不犹豫不彷徨。 

作为有志于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一员,此时此刻读起来,无形中还是给在“逆向行走”中的自己打了不少气。但是,也提醒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个人认为以上秉性应该适合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对于非价值投资者也许并不完全适用。当然,坚守原则、实事求是、理性客观、知行合一、耐心果断——这些特质可能是相通的。

结语:慢慢变富 

写得有点散,核心想表达的意思是:每一种方法论都是不完美的,“想要赚到所有的钱”更多是一种贪婪陷阱,坚守自身的原则,正视自身方法论的缺陷,相信周期与均值回归的力量,赚自身能力圈内的钱,才是长期胜出的关键。

当然,可惜的是:“想要赚到所有的钱”才是市场的主流,而真正愿意“慢慢变富”的最终还是少数……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