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蚂蚱靠养殖,为啥没有“蝗灾”了,其实是被有效的遏制

现在农村的蚂蚱靠养殖,为啥没有“蝗灾”了,其实是被有效的遏制
2020年02月27日 12:42 乡下小土著

尽管现在“蝗灾”这个词已经离我们生活中非常的遥远,还是会对咱们农民带来说有着天然恐惧,毕竟在过去“蝗灾”可是和“水灾”、“旱灾”并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从一些老人的叙述中也能感觉到“蝗灾”的恐怖,一旦爆发起来,当地必定会面临着粮食危机。可现在人们感觉已经没有了这个危害,甚至一些地方因为蝗虫不够吃搞起了养殖。

自古就有“蝗灾”的说法,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防蝗的记载。中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平均下来每三年就会爆发一次,非常的频繁,以至于古代为蝗虫立庙。即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每年大大小小的蝗灾从未间断,甚至1950年还发生过一次波及7省2市的严重蝗灾。为什么现在很少能听到蝗灾,这源于后来对于蝗虫有效的防范和治理。

为了对抗“蝗灾”自古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最为常见的就是“人工扑打”,主要是集中乡邻用主干撑起八尺长的百步,以顺风的方式三面围追,最后把蝗虫赶到一处,然后在集中扑打,这种方式在农村里最为普及,虽然耗费体力,但方法方式简单。

人工扑打太耗费力气,并且人也没有蝗虫飞的快,因此又有了新的办法,那就是“挖沟掩埋”,先在蝗虫主要经过的地方挖出来两尺深的壕沟,等蝗虫来后围堵到沟里,再进行掩埋。这种的防范措施效果最好,听村里老人讲,早先的时候农村里依然在用这种方式预防蝗灾。不过在掩埋的时候尤其注意,必须埋的瓷实,要不如蚂蚱又会钻出土来为害。

再有就是“篝火诱杀”,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有亮光的地方总能吸引大量的虫子。“篝火诱杀”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蝗虫密集地方分社篝火,被火光吸引大量的蝗虫也被引来,被火烧过后的蝗失去了飞行能力,在进行扑杀就容易多了。这种“诱虫”办法其实至今仍然在使用,只是把火改变成了灯光。

其实这样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只得等蝗灾爆发后才能使用,带宋代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斩草除根的重要性。各个村社都会趁着冬天的时候,把蝗虫的卵的滋生地给端掉。这也就是“除卵法”。并且到了明清年间,人们更是开放出来了原始的“农药”,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门用来杀虫卵,另外还明白了比找虫卵更有效的方式“恳荒除蝗法”,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对于如何治蝗有完整的记录,并且流传世界,也为后来治理蝗灾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受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蝗灾”仍然没有彻底的消灭。

对于蝗灾的“根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科学院士“马世俊”,也是中国的生态学家。曾带领着团队从生态入手,找到了“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和湿度,从而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灾”的整体系统调控战略。国家根据此组织大规模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开垦湖摊荒地,对于蝗虫的发生地进行改造。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的密度,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有效的防治,简直是一大奇迹。不是说“蝗灾”消失了,而是被人们有效的遏制了。

过去“蝗灾”如同悬在农民头上的一柄利剑,人人“恐蝗”,害怕蝗灾的爆发。但如今各种防治蝗灾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爆发就被消灭在了摇篮中,人们在也不用为“蝗灾”担忧了。以至于现在,甚至专门有人养殖“蝗虫”,甚至成为了当地的一个致富的项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