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数百辆战车闪电突击,俄军反攻打响,结果让美英集体破防

凌晨1点数百辆战车闪电突击,俄军反攻打响,结果让美英集体破防
2023年09月12日 18:54 张学峰看空天

近期,乌军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攻占了战略重镇罗博季涅,在站稳脚跟后,乌军正在向韦尔博韦(Вербове)和新普罗科皮夫卡(Новопрокопівка)两个俄军据点持续施压。虽然,西方媒体将乌军的突破称之为“决定性进展”,并大肆宣传乌军已经突破了俄罗斯第一道防线。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随着冬天的到来,乌克兰军队想要在今年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已经非常渺茫。

(面为战场困境,美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战术弹道导弹)

事实证明,乌克兰军队在罗博季涅和韦尔博韦的军事行动,正在逐渐超出乌军所能掌控战局的最大边界,乌克兰军队集中约4万兵力在罗博季涅突出部,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阵线上拥挤这么多部队确实危机重重。9月10日凌晨1点左右,俄军南线集群集中优势兵力,在装甲突击集群的掩护下,俄军步兵纵队在韦尔博韦以北的多条战线上向西发动猛烈进攻,突击行动一直持续到11日中午,俄军向西推进了约1.5公里,突出部恰好位于乌军向南推进兵力的身后,大有切断乌军退路进而全面包围之势。

(冬季的到来对乌克兰来说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军队目前在罗博季涅以南已经陷入俄军“口袋阵”的重重包围之中,一场新的“绞肉机消耗”行动正在展开,面对逐渐失控并陷入消耗战泥潭的乌军主力,对其寄予厚望的美英等国不仅集体破防,而且已经有更多声音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先休战保存实力。

西方的军方人士和媒体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是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就是随着秋冬季的到来,雨雪将把乌克兰大平原变得泥泞不堪,这会增加大型车辆、坦克和重型火炮的移动难度,尤其是从北约获得重型装备的乌克兰,所面临的困境将比俄罗斯军队更为严重。

(东乌的黑土平原遭遇降水后,会成为重型野战装备的噩梦)

换而言之,乌军稍见起色的攻势,很可能因为冬季的到来戛然而止。其次,就是乌军的作战潜力已经消耗殆尽,武器装备和兵员在经历了数月巨大的损失之后,已经无法满足攻击需求。去年2022年乌军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摧枯拉朽的大反攻,就是因为秋冬季到来被迫停止。虽然,乌克兰诸多高官还是对外表示,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乌军的反攻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进行。现在看这不过都是些正确的宣传废话罢了。

(乌克兰目前有1000万人处于断水、断电的生活状态)

只不过西方似乎忘记一件事,冬季似乎对俄罗斯人“非常友好”。正是借助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的冬季,俄罗斯利用乌军暂停进攻的这段时间,在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地修筑筑垒地域,建立起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苏洛维金防线”,而这为挫败乌克兰的“夏季大反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俄军还发起了对巴赫穆特的攻击,虽然并没有夺取大面积的土地,但是成功的将乌军主力吸引到了顿涅茨克的巴赫穆特方向,并以此作为“绞肉机”杀伤了大量乌克兰有生力量。与乌军装备捉襟见肘的情况相反,随着战争的进行,俄罗斯武器库中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和种类不降反增,这将给乌克兰带来更大威胁。

(乌克兰正在集中力量保卫自己的民用设施)

首先就是乌克兰的电力网络,是否做好了应对俄罗斯袭击的准备。虽然,乌克兰方面一直宣传对俄罗斯的空袭有着近100%的拦截率。但事实是,自2022年10月以来,俄罗斯军方发动的系统性轰炸行动,使乌克兰的民用供暖、电力和供水基础设施瘫痪。

与俄军的“损坏”能力相比,乌克兰的修复速度并不尽如人意,直到2023年8月电力系统才修复了51%左右。如果俄罗斯再对乌克兰的电力等设施发起新一轮的攻击,将对整个乌克兰社会运转形成致命打击。为此,乌克兰不得不集中各种各样的防空系统,用于保卫自己脆弱的能源和民生系统。可惜,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也数量不足,所以不得不将原本用于野战防空的“猎豹”自行高炮,以及国制造的M2“勃朗宁”大口径机枪作为防空武器,部署在电力实施附近,毕竟聊胜于无。

(乌克兰有超过140万所房屋被摧毁)

其次,就是乌克兰是否能保障乌克兰民众的取暖需求。根据美国智库大理西洋理事会的报道,在取暖季节即将来临之际,至少需要14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乌克兰,储量仅仅只有11亿立方米。2022年的冬季,乌克兰运气好遇到了一个暖冬,使得取暖方面的能源需求大大降低。但是2023年的冬季,乌克兰人很可能就需要忍受寒风的煎熬。根据统计,乌克兰的初冬气温就将降到-2℃,而之后还会进一步降低到-20℃以下。面对寒冷的天气,乌克兰至少有140 万所房屋遭到损坏或摧毁,导致了超过510 万人流离失所或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在没有能源、房屋破旧不堪的情况下,乌克兰人该如何度过这个冬季?

后方电力、能源、饮用水的短缺,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失败,但更有可能摧毁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也会动摇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支援的态度,毕竟供养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还算容易,养活一个国家的上千万的民众太难了。

(一位阵亡乌军士兵的葬礼)

乌克兰能够与俄罗斯鏖战近600余日,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乌军在兵力规模上相对占优。也就是说面对俄军的装备和火力优势,乌军完全是靠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才坚持到现在。如果乌克兰民众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还会有人在战场上继续作战吗?前线的乌军士兵,是否会因为担忧自己家人的生活状况,而大规模哗变或者在战场上直接向俄军投诚。

(去年乌克兰的民众在劈柴取暖)

乌克兰想要与俄罗斯作战,最大的短板是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武器,更是在各种民用设施方面的帮助。同样,西方国家承担了乌克兰能源部门修复的费用,并且还为至少730万人提供基础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些几乎让原本就经济下滑的西方,更加是入不敷出,目前已经没有余力为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也是西方国际明知乌克兰天然气储备不足,也无动于衷得原因。

而且,这些用于民用设施和人道主义的资金越多,那能够提供军事援助的经费也将越少。一旦西方军事援助无法满足战场需求,很可能将会引发一场大溃败。而这不仅仅可能影响乌克兰的未来走势,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北约在东欧多年的布局崩盘。

(衣食住行,乌克兰几乎都需要西方国家的援助)

可以说,当冬季来到之后,乌军能否在战场取得胜利已经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何面对俄军对乌克兰民用设施的打击,以及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才是尤为关键的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