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被哈马斯打出原形,以色列的军事神话,为什么变得不堪一击

以军被哈马斯打出原形,以色列的军事神话,为什么变得不堪一击
2023年10月09日 14:55 张学峰看空天

近日,哈马斯武装力量在加沙周边地区对以色列控制区发起迅猛攻势,以色列不光在短短3小时内丢失了数个接触线附近的定居点,至少2座位于接触线上的军事基地也已经被攻克。

在冲突爆发后24小时内,至少有一名以军将级军官被俘,包括以色列国防军主力部队、第933“纳哈尔”步兵旅旅长约纳坦·斯坦伯格上校在内的数名高级军官被哈马斯打死。而在整个加沙地区接触线上,以色列国防军的损失更是已经达到了数百人之多,其中有不少是被哈马斯俘虏的。

【巴勒斯坦民众与被摧毁的梅卡瓦坦克合影】

这些数据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理由也很简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色列都被认为是小体量国家中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与之相对的,哈马斯作为一个以加沙地区为核心运作,除了AK、迫击炮、火箭弹外就没有其他重型武器的武装组织,其军事力量可想而知的低。

然而正是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却在短短3个小时里突破了以色列围绕加沙建设多年的隔离线,攻占了数个以色列军事基地、哨所,并让麾下部队大摇大摆的走进以色列第6大城市阿什凯隆的街头。这不由得让人怀疑,以色列国防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会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得如此拉胯。

事实上,以色列国防军的拉胯早已有之,只是相比于美国、英国、德国这些经常会出现在新闻头条上的国家,国内有关以色列的新闻略少,以至于很多人仍然对以色列军队存在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刻板印象。

就比如说当普通人得知以色列是一个“全民兵役制”国家时,往往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种全民皆兵的国家一定拥有不俗的战斗力。

如果将时间拨到半个世纪前的冷战时期,那么这种第一认知确实没什么错。毕竟冷战时期的以色列能够先后打赢5次中东战争,庞大的预备役部队与优秀的动员兵素质是两大必要因素。

但那毕竟是40-50年前的事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也越来越高科技。从前找个动员兵训练2-3个月就能驾驶的坦克,现在需要至少1年以上的常态化训练。而像火炮、防空系统这些更高级的技术兵器,所需要的培养成本就更高了。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以色列的义务兵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和其他采取了“全民兵役制”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短短2-3年的义务兵役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以色列军队培养具有实际战斗力的兵员。能够决定军队核心战斗力的,仍然是职业的合同兵部队。

然而问题在于,以色列在合同兵上的投入也不算高。因为义务兵役制的存在,以色列军队每年都要强制接收数万人规模的义务兵,并为数十万规模的预备役部队提供3-4周的定期训练。

要知道以色列的军费一年只有240亿美元,比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传统认知中的军事弱国都要低。加上通货膨胀与新谢克尔购买力等客观因素,以色列的军费虽然谈不上是捉襟见肘,但也只是能够勉强维持军队温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温饱。以色列军官平均工资是3300美元/月,而以色列国家的平均工资则是3500美元/月。而这还只是军官的收入,士兵的收入更低。

2022年时任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曾宣布要“大幅”上调以色列军队工资收入,而这个“大幅”有多大呢?一线作战部队的月工资从 1600 新谢克尔(约506 美元)上升至 2400 新谢克尔(约758 美元)。不仅远远低于以色列国内平均收入,甚至连以色列规定的1675 美元法定最低工资都不及。

由于军费短缺,以色列义务兵的训练水平聊胜于无,而较低工资收入又让以色列合同兵规模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二者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了绝大多数以军士兵对于军队的态度就是“一个月才几百块,你玩什么命啊!”除了上班站岗,下班回宿舍,就是偶尔欺负一下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平民。他们的服役生涯大多都在执行警卫任务中渡过的,至于真枪实弹的和哈马斯干仗?这是他们中许多人都未曾想象过的情况。

可以说,在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成为了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混子”集散地。而当这些混子们遇见长期生活在以色列压迫之下,除了反抗就只有死亡的巴勒斯坦人时。双方对于即将爆发的战斗的态度,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者交锋时的结局。

诚然,哈马斯再强,也终归只是轻武器部队。以色列军队再拉,坦克火炮也还有不少。双方一旦倾尽全力,哈马斯依旧免不了被反推的未来。

但这对于哈马斯来说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这场突袭戳破了以色列军事神话。而当神话破灭时,以色列面临的战略局势将急转直下。届时,别说是哈马斯、真主党这些长期与以色列不对付的势力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可能再次站在以色列的对立面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